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白居易是怎樣的?你們覺得呢?

歷史上的白居易是怎樣的?你們覺得呢?

白居易的年輕時的性格和我們一樣都是年少輕狂。但是他一直依照『君子居易以俟命』的思想為中心。白居易不僅寫得一手好詩,在朝政上也一直都是忠心耿耿,任勞任怨的他一直在為民排憂解難。之後因為白居易直言不諱的在朝堂之上指證皇帝的錯誤,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是他人生的轉折點。在他的心中一直以造福百姓為己任,他寫的大部分詩詞都是以暗喻的手法諷刺當時的朝政,不顧百姓安危,只顧自己吃喝玩樂,這些令百姓不滿也讓白居易不滿,所以白居易的大部分詩詞都在諷刺當時的昏君。白居易的詩句的另一個內容就是描寫當時的百姓的習俗還有文化。這就是白居易簡介。

關於白居易的一件以詩殺人事件,也是他作風有問題的證據之一,那就是他逼死了關盼盼。關盼盼是張建封的舞妓,張建封死後,關盼盼本來已為其守節十多年了,白居易上來就一句「一朝身去不相隨」,封建社會的禮教有多苛刻,魯迅先生都用了「吃人」二字來形容。白居易其實只是調侃關盼盼,誰知世人卻因此而鄙夷關盼盼,最後關盼盼受不了大家譴責的眼光,悲憤自殺了。

在一次與烏巢禪師見面時,白居易向禪師請教:「佛法的大意是什麼?」 禪師隨口答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聽聞以後感覺禪師回答得太敷衍,不悅的說:「這個,三歲的小孩也知道這樣說。」禪師看了一眼神情不悅的白居易,緩緩地說:「雖然三歲的小孩也說得出,但未必八十的老翁能夠做到。」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語出《增一阿含經》,原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這一點,是佛教的基本道義,其意思也是十分的淺顯。在烏巢禪師眼裡,這般簡單的道理,也許三歲孩童都知道,卻有很多人做不到。

白居易年輕的時候還好,算是個憤青吧,寫的都是體察民間疾苦的詩,當了官也知道勸諫皇帝好好對待百姓,時不時的還抒發一下小青年的遠大抱負。白居易才華橫溢自不必多說,再加上他還能考慮到讓普通百姓讀懂自己的詩這就更難得了。所以,白居易的名號很快就打響了,人人皆知有位替百姓寫詩的詩王白居易,就連日本人也被「小白」迅速圈粉。

通過學習歷史大家應該知道,《唐律》(即《唐律疏議》)的制定與實施,標誌著唐代法制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也標誌著中華法系進入了成熟期與完備期。具備了這樣一套法律體系,唐代理應走向一個平等而有序的法治社會。然而,白居易身處的時代卻混亂無序。他認為,其原因在於「官吏不循其法」「朝廷輕法學、賤法吏」,即國家不重視法學,不重視法吏,官吏不嚴格按照法律執法,隨意量刑。這樣的執法方式必然導致官場腐敗、社會混亂。白居易由此提出,對法學要「高其科,重其吏」,即提高法學的地位,重視司法人才的培養選拔,從吏治入手加強法治建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大家都愛提起「李白杜甫」,卻忘了白居易?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