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為什麼能夠脫穎而出,一統北方?這與這五個優點密不可分

曹操為什麼能夠脫穎而出,一統北方?這與這五個優點密不可分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無數梟雄趁勢而起,然而爭天下的過程,猶如大浪淘沙,很多人雖握有一手好牌,卻早早的出局,例如袁紹。經過多年的角逐之後,曹、孫、劉三股勢力脫穎而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這其中最大的贏家,則是曹操。彼時,他不但挾天子以令諸侯,每次出征都師出有名,還一統了江北,佔據了最大的地盤。曹操原是宦官之後,被簪纓世家視為寒族,他利用家財招募的兵馬,也早早在討伐董卓之時敗光,由此看來,他的起點,比劉備、孫權高不了太多。那麼為何只有他,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曹操的成功學。

一、胸懷大志

東漢末年,是一個真正的亂世,在那個時代,諸多割據勢力相互兼并,已是常事,若無進取之心,只有守成之意,最終只能走向滅亡,劉表便是最好的例子。曹操是不同於劉表的,他胸懷大志,在剛剛得郭嘉相助的時候,即官渡之戰前,他便有成大業之心,而且他也一直朝著這個目標,不斷的前進。由此可見,胸懷大志,並確立一個合適的目標,是他成功的起點。

二、發揮個人魅力

雖然因為一些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的影響,曹操給後世之人留下了奸詐小人的印象,但是如果細讀歷史,我們就會發現,曹操是一個非常具有魅力的人。他剛剛起事的時候,同是老曹家後人的曹仁,手下有千餘兵馬,卻自願投在了他的麾下,並為他帶來了同族中曹純、曹洪等人。少年時候,便以烈氣聞名當地的夏侯惇,也被他折服,其家族為曹操貢獻了多位名將。如果這些人與曹操有同族之誼,同鄉之情,不足為證,那麼荊州名士劉巴,拒絕老友諸葛亮的邀請,在荊州士人多歸劉備的情況下,堅決的投奔曹操,則足以證明曹操的魅力。通過這些事例,我們不難看出,曹操最終能夠成大事,個人魅力是他成功的最初資本。

三、能力卓越且終身學習

當然,僅僅是有志向,有魅力還是遠遠不夠的,想要成大事,自己的能力也非常重要。這一點曹操做得相當好,據《魏書》記載,作為一個軍事家,他用兵「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並「自作兵書十萬餘言」,有降張綉、擒呂布、滅二袁的成就;作為一個政治家,他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作為最高統帥,他每次出征登高必賦,激勵士氣;常年征戰沙場,他才力絕人,能手射飛鳥。試想,一個如此有能力的人,還「手不釋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他不成功,還有誰能夠成功呢?

四、重視人才

一個人能力再卓越,也不可能事必躬親,曹操早就看透了這一點,所以他非常注重人才,因此在許攸來投之時,他跣足出迎;面對曾兩度戲耍他的李孚,他委以重任;擒獲曾背叛他的陳宮,他力勸其回心轉意。另外,他還三度發布求賢令,並數次挖過對手的牆角,終其一生,都沒有違背自己「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之言。

除了惜才求才之外,他對這些人才也非常敬重,非常信任,例如周不疑獻十計克柳城,他不因其年幼而質疑;荀彧建議「迎奉天子,以令不臣」,他積極採納;與他並非一心的關羽,被派往前線,解白馬之圍;漢室後裔劉曄,被他引為心腹,「每有疑事,輒以函問曄」。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曹操對自己的部下保持了充分的信任,這使這些大才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和發揮,才有了徐晃大破關羽,張遼以八百破十萬的神話。

五、收攏民心

作為一代梟雄,曹操雖身居高位,卻一直心繫百姓,《三國志》注引《傅子》曰:「常出軍,行經麥中,令『士卒無敗麥,犯者死。』」意思是說,他出征的時候,途經麥田,下令士卒不能踐踏麥田,否則直接處死。等他有了一定的根基之後,又開始屯田,並興修水利,除此之外,他還從政策方面入手,減輕百姓負擔,積蓄民力。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他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未能一舉統一全國,但是他背負著漢賊的罵名,在江北的統治卻一直較為穩固,與他的這些舉措息息相關。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發現,曹操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就,憑藉的並非其父曹嵩身居高位,也不是家財萬貫,而是他自己的能力、心胸和魅力。如此看來,曹操雖然不像劉備一樣出身微末,但是他的人生,依舊勵志,他的成功秘訣,於後人而言,更具有參加意義,和學習價值。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版權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做到這三點,或許能大敗陸遜,伐吳成功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