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血壓健康計劃——從「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開始

2018血壓健康計劃——從「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開始

目前,全世界有超過10億人患有高血壓,我國有1.6億。在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很高,但是知曉率不高,大部分高血壓病患者的遵醫囑行為比較差。1998年,衛生部為提高廣大群眾對高血壓危害的認識、動員全社會都來參與高血壓預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壓防治知識,將每年的10月8日定為「全國高血壓日」,至此每年的10月都成了科普高血壓疾病的重要時刻。可見我國對高血壓疾病的高度重視。

目前高血壓的本質被逐漸認識,過去30年的大量臨床研究也證明有效降壓才是心血管獲益的根本所在。因此2018年血壓健康計劃要從「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開始。

高血壓的預防在危險因素中有兩大類,即可控制因素和不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制因素中,包括遺傳、性別、年齡。可控制因素顧名思義在可以控制範圍內,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戒煙

我們對吸煙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加大得肺癌的概率,其實煙中很多物質對人體產生複雜的相互作用。就比如尼古丁,是N膽鹼受體激動葯的代表,對N1和N2受體及中樞神經系統均有作用,也增加心率和升高血壓並降低食慾。

通常一支香煙中含尼古丁6-8毫克,在吸煙後血壓上升多為20/10mmHg左右,持續大約40分鐘後開始下降。長期大量攝入尼古丁會導致血壓頻繁波動,造成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進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皮損傷等。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 拒絕煙草誘惑,提醒自己:只要再吸一支就足以令之前所有努力前功盡棄。做深呼吸活動或咀嚼無糖口香糖。盡量不用零食代替煙草以免引起血糖升高,身體過胖。

2. 用餐後喝水、吃水果或散步來代替飯後一支煙的習慣。

3. 多參加體育活動,如游泳、跑步、釣魚、打球等。

4. 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可以選用有助於戒煙的藥物。

戒咖啡

美國《高血壓》雜誌曾經發表一篇報告,在情緒處於壓力狀況之下的時候,咖啡因會把血壓推高到不利健康的程度。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說,單是咖啡因就能使血壓上升,咖啡因再加上情緒緊張,就會產生危險性的協同疊加效果。有家族高血壓病史的人,也就是所謂的高危險群,在攝取咖啡因後,血壓上升最多。

醫學主流觀點並不贊同高血壓患者和高危人群攝入咖啡因。因為咖啡因加速心臟輸出量是肯定的,這會加重高血壓患者心臟後負荷,甚至誘發心力衰竭。

限制飲酒

目前大多數觀察實驗表明,飲酒量與血壓呈正相關,即飲酒越多,血壓上升越多。飲酒可抵抗藥物的降壓作用。喝酒所致的高血壓是可逆的,只需戒酒或減飲酒量就可使血壓降低或恢復正常。所以我們的目標是就是戒酒。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 循序漸進。如飲酒,建議少量,男性飲酒者,葡萄酒小於100ml(相當於2兩),或啤酒小於250ml(半斤),或白酒小於50ml(1兩);女性減半,孕婦不飲酒。

2. 不飲高度烈性酒。酒癮嚴重者,可藉助藥物戒酒。

限制鈉鹽攝入(限鹽)

流行病學調查,鹽的攝入量或尿鈉離子排泄量(間接反應鈉的攝入量)與高血壓呈正相關,即人群攝入食鹽量越多,血壓水平越高。輕度高血壓患者通過合理飲食,就有可能使血壓下降;即使較嚴重的,已經在服藥的高血壓患者,也可通過飲食療法降低血壓,減少用藥劑量和預防併發症。

高血壓患者膳食鹽的攝入量應該控制在6g/日之內。我國由於北方人食鹽的攝入量多於南方人,高血壓的發病率也呈北高南低趨勢。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 烹飪減少用鹽量,可用調味品代替鹽。如醬油、黃醬、辣醬、豆瓣醬。

2. 盡量少吃或不吃含鹽多的食品,如鹹肉、臘肉、鹹魚、鹹菜和罐頭等傳統腌製品。

3. 在加用食鹽時,最好使用有計量單位的容器,如鹽勺,做到心中有數。

4. 低脂,少吃動物脂肪。

5. 多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

6. 多吃粗糧,必須全麥饅頭,粳米等。

規律作息

通常人的血壓呈現白天高、夜間低的「勺型」變化規律,這樣人在夜間睡眠時身體的各個器官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如果晚上睡眠不好,夜間的血壓會因為交感神經不能得到較好地休息,甚至因為失眠引發焦慮進而造成血壓上升,容易形成「非勺型」血壓變化規律,這種情況對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非常大。

適量運動

運動是預防心血管病的重要手段,包括高血壓在內,因而高血壓患者不僅可以運動,而且要堅持運動。

高血壓患者適宜進行有氧運動。有氧運動是指中低強度、有節奏、可持續時間較長的運動形式,比高強度運動在降血壓方面更有效、更安全。常見的有氧運動形式有: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秧歌舞、廣播體操、有氧健身操、登山、登樓梯等。

對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的防治

糖尿病病人中高血壓的患病率明顯增高,約為非糖尿病人群的2倍,並隨年齡增長、體重增加及病程延長而上升,女性高於男性。國外流行病學顯示,糖尿病病人中高血壓患病率為40%~80%;我國的報道低於國外,為28.4%~48.1%。

我國常用的降壓藥包括二氫吡啶鈣離子拮抗劑(地平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普利類)、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沙坦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5大類。這5大類葯與固定低劑量單片復方製劑(含兩種/兩種以上藥物成分的片劑),均可用於高血壓的初始治療和維持治療的選擇。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如年齡、血壓升高的類型與幅度、有無重要器官損害及合併的疾病等)量身定製適宜的降壓治療方案。

小劑量開始

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用降壓藥。初診高血壓患者和老年患者應從小劑量開始,小劑量開始有助於觀察治療效果和減少不良反應。如效果欠佳,可逐步增加劑量。

優先應用長效製劑

儘可能使用長效葯,一天一次服藥而具有24小時平穩降壓作用,可以有效控制全天血壓與晨峰血壓,減少血壓波動,更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病。而使用中、短效製劑,每天需服藥2~3次。

聯合用藥

只有約30%~40%的高血壓患者服用一種降壓藥就能降壓達標,大多數患者需要同時服用兩種或多種降壓藥才能降壓達標。採用小劑量降壓藥聯合應用,降壓機制互補,降壓療效疊加,還可互相抵消或減輕部分不良反應。以第三代鈣離子拮抗劑代表、應用最廣泛的降壓藥地平類(拉西地平)為例,拉西地平與 β 受體阻滯劑同時服用可抵消後者心率慢的副作用與利尿劑合用時有利於緩解下肢水腫的副作用;

個體化治療

患者的體質各有差異,高血壓的發生機制不同。一種藥物對有些患者有效,對另一些患者也許並不適宜。不能機械地照搬他人有效的治療方案。

【文章來自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心內科 副主任醫師 段麗琴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壓 的精彩文章:

高血壓病人要對這種食物說「不」!別等進了醫院才知道

TAG:血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