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陳壽雖為蜀臣,卻只寫了十五卷《蜀書》,原因竟是痛恨諸葛亮羞辱死了他的父親?
《三國志》共有六十五卷,其中《魏書》有三十卷,《吳書》有二十卷,《蜀書》只有十五卷,看到這裡小編甚是好奇,因為陳壽是蜀臣,了解蜀國典章制度、風土人情、名人雅士多於魏朝和吳朝,理當寫《蜀書》要多於其他兩書!
其實陳壽是為了讓史料更加真實,所以才寫的很少,因為陳壽不喜歡蜀國,倘若他寫多了《蜀書》,定會加上自己的很多怨念,說不定我們現在看的三國斷代史就是夏侯湛寫的了!
那麼從何見得陳壽不喜歡蜀國?這得從他的人生經歷說起了,陳壽年少頗有大志向,無奈劉禪專寵宦官黃皓,很多人要巴結黃皓才能夠當官,陳壽不願意違背自己的意願去討好黃皓,這個也不算什麼,不至於讓陳壽痛恨蜀國,但是這件事讓陳壽徹底的痛恨諸葛亮,痛恨蜀國!
就是陳壽的父親是被諸葛亮羞辱而死的!為何會這樣呢?陳壽的父親曾是馬謖的參軍,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在馬謖活著時還沒有諸葛瞻,諸葛亮把馬謖當成了兒子對待,而陳壽的父親沒有在馬謖守街亭時,糾正及時馬謖的錯誤,而導致街亭的大敗,所以諸葛亮在斬馬謖的時候,把陳壽的父親剃了光頭,還在脖子上戴著罪人標記的鐵圈,在現在來說沒有什麼就是換一個髮型而已,但是在三國這可是奇恥大辱,因為古漢人是不會輕易剃髮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陳壽的父親也是有臉面的人物!因為陳壽的父親不堪輿論壓力,最後鬱鬱而終!
為何會這樣呢?陳壽的父親曾是馬謖的參軍,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在馬謖活著時還沒有諸葛瞻,諸葛亮把馬謖當成了兒子對待,而陳壽的父親沒有在馬謖守街亭時,糾正及時馬謖的錯誤,而導致街亭的大敗,所以諸葛亮在斬馬謖的時候,把陳壽的父親剃了光頭,還在脖子上戴著罪人標記的鐵圈,在現在來說沒有什麼就是換一個髮型而已,但是在三國這可是奇恥大辱,因為古漢人是不會輕易剃髮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陳壽的父親也是有臉面的人物!因為陳壽的父親不堪輿論壓力,最後鬱鬱而終!
因為諸葛亮和諸葛瞻在三國的百姓人心中評價很高,所以大家都不喜歡陳壽,而陳壽是在晉朝才被朝廷重用的!


※曹操做了三馬食槽夢後,沒誅殺司馬懿不是因為他能被曹丕所用,而是另有原因!
TAG:三國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