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冬季皮膚瘙癢,這份治療寶典你不看就虧了

冬季皮膚瘙癢,這份治療寶典你不看就虧了

1定義

皮膚瘙癢症(pruritus) 是一種無明顯原發性皮膚損害而以瘙癢為主要癥狀的皮膚病。中醫稱之為「風瘙癢」,歷代中醫文獻根據不同皮損及發病部位有不同名稱,如「癢風」「陰癢」等,現統稱之為風瘙癢。《外科證治全書·癢風》記載「遍身瘙癢,並無疥瘡,搔之不止」。

2臨床表現

皮膚陣發性瘙癢,癢無定處或局限於身體某些部位,以陰部、肛門周圍、頭皮、小腿較為常見。無原發皮損,反覆搔抓可見抓痕、血痂、色素沉著和苔蘚樣變等繼發皮損,甚至繼發感染引起毛囊炎、癤、淋巴結炎等。易反覆發作。有發於秋末冬季,因寒冷乾燥誘發; 亦可發於夏季,常因潮濕多汗誘發。全身性瘙癢症包括老年性瘙癢症、冬季瘙癢症、夏季瘙癢症等; 局限性瘙癢包括肛門瘙癢症、陰囊瘙癢症、女陰瘙癢症等。

3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結合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可明確診斷。根據皮膚瘙癢,無原發皮損,常見抓痕、血痂等繼發皮損診斷。嚴重程度可根據瘙癢評分、繼發抓痕條數等進行評價。

4鑒別診斷

4. 1疥瘡

疥瘡好發於指縫、大腿內側、陰囊等皮膚薄嫩皺褶處,皮損有丘皰疹、小水皰、隧道等,檢查可見疥蟲或蟲卵。

4. 2虱病

虱病可有全身瘙癢,但是主要在頭部及陰部,檢查可找到蟲卵或成蟲,有傳染性。

4. 3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慢性瘙癢性皮膚病,皮損以苔蘚樣變為特點,好發於頸項、肘部等摩擦部

位,劇烈瘙癢。根據好發部位、皮損特點可鑒別。

4. 4人工性蕁麻疹

人工性蕁麻疹又稱為皮膚劃痕症,在搔抓後,或在緊束的腰帶、襪帶等處局部起風團瘙癢,由於搔抓而風團產生更多,皮膚劃痕試驗為陽性。

4. 5系統性疾病引起的皮膚瘙癢

某些系統性疾病如腎病、糖尿病等可引起的皮膚瘙癢,此類患者常伴隨其他系統性疾病的臨床表現。

5辨證分型

據文獻報道有關皮膚瘙癢症證型有10餘種,其中以血虛風燥證居首位,其次為風熱血熱證、濕熱內蘊證,故本共識選此3類證型。全身性瘙癢症以血虛風燥證多見,局限性瘙癢症以濕熱內蘊證多見。

5. 1血虛風燥證

以老年人多見,病程較長,皮膚乾燥瘙癢,血痕累累,伴頭暈眼花,兩目乾澀,失眠多夢,舌紅少苔,脈細數。

5. 2風熱血熱證

皮膚瘙癢,遇熱或飲酒後加重,搔破後血痕累累; 伴心煩,口渴,小便黃,大便干,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或弦數。

5. 3濕熱內蘊證

瘙癢不止,抓破後滲液結痂; 或外陰肛周皮膚潮濕瘙癢; 伴口乾口苦,胸脅脹滿,納差,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6治療

6. 1中醫治療原則

以祛風止癢為原則,應根據患者體質、皮損特點、自覺癥狀、舌脈,辨證選用中藥或中成藥內服、外用。

6. 2分證論治

6. 2. 1血虛風燥證: 治法: 養血平肝,祛風止癢;主方: 當歸飲子(《重訂嚴氏濟生方》)加減,常用藥物: 熟地黃、生地黃、當歸、黃芪、天冬、麥冬、雞血藤、首烏藤、刺蒺藜、黃芩、生甘草。

6. 2. 2風熱血熱證: 治法: 清熱涼血,疏風止癢;主方: 消風散(《外科正宗》)加減,常用藥物: 荊芥、防風、苦參、浮萍、生地黃、當歸、牡丹皮、知母、蟬蛻、生甘草。

6. 2. 3濕熱內蘊證: 治法: 清熱利濕止癢; 主方:龍膽瀉肝湯(《醫方集解》)加減,常用藥物: 龍膽草、苦參、蒼朮、生地黃、黃芩、梔子、車前草、白鮮皮、地膚子、生甘草。

臨床除以上3種常見證型外,還可見風濕蘊膚證、風邪犯肺證、風寒蘊阻證、血瘀生風證、營衛不和證等10餘種證型,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辨證用藥。

6. 3中成藥口服治療

臨床上,根據患者不同辨證分型,選用相應的中成藥口服治療。

6. 3. 1防風通聖丸: 功效: 解表通里,清熱解毒,適用於外寒內熱,表裡俱實證。

6. 3. 2膚癢顆粒: 功效: 祛風活血,除濕止癢。適用於風熱證。用法: 開水沖服。

6. 3. 3療癬卡西甫丸: 功效: 清除鹼性異常黏液質,燥濕,止癢。適用於濕熱內蘊證。

6. 3. 4金蟬止癢膠囊: 功效: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適用於濕熱內蘊證。

6. 3. 5潤燥止癢膠囊: 功效: 養血滋陰,祛風止癢,潤腸通便。適用於血虛風燥證。2周為一療程。

6. 3. 6烏蛇止癢丸: 功效: 養血祛風,燥濕止癢。適用於血虛風濕熱邪蘊於肌膚所致。

6. 3. 7皮敏消膠囊: 功效: 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涼血止癢。適用於風熱證或風熱夾濕證。

6. 4藥物外治療法

6. 4. 1溶液: 皮損搔抓後滲液結痂、局部潮濕瘙癢,常用苦參、茵陳、馬齒莧、蒲公英、紫花地丁、黃柏、蛇床子等藥物煎湯外洗,亦可選用復方黃柏液塗劑、皮膚康洗液等。皮損乾燥瘙癢,肥厚、苔蘚樣變,常用大皂角、蒼朮、杏仁、桃仁、當歸、地膚子、白鮮皮等藥物煎湯外洗。

6. 4. 2洗劑: 適用於各型皮膚瘙癢症,如甘霖洗劑、川百止癢洗劑等。

6. 4. 3霜劑: 適用於皮損乾燥瘙癢症,可選用羌月乳膏等。

6. 4. 4軟膏: 適用於皮損乾燥瘙癢,甚至肥厚、苔蘚樣變。可選用青鵬軟膏、龍珠軟膏、冰黃膚樂軟膏、丹皮酚軟膏、除濕止癢軟膏、復方苦參止癢軟膏等。

6. 5其他外治療法

6. 5. 1葯浴: 適用於各型瘙癢症,可用澱粉浴或中藥葯浴、熏蒸、熏洗,如苦參、白鮮皮、百部、蛇床子、地膚子、地骨皮、花椒等煎湯; 水溫37 ~ 40 ℃,每周2 ~ 3次。

6. 5. 2針灸: 適用於各型瘙癢症。常規皮膚消毒後用一次性毫針根據辨證選取不同穴位。常用穴位: 血海、曲池、三陰交等,隨證加減。

6. 5. 3刺絡拔罐: 適用於局部瘙癢劇烈的瘙癢症。方法: 選定治療部位後,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先用梅花針、三棱針快速點刺局部,以皮膚紅潤稍有滲血為好。將火罐迅速拔在刺血部位,火罐吸著後,留置時精心觀察出血量以決定拔罐的時間。血少可時間稍長,血多即刻取罐。一般每次留罐10 min。起罐後,用消毒紗布擦凈血跡,每次吸出的血不可太多。

6. 5. 4穴位注射: 適用於各型瘙癢症。方法: 維生素B12注射液1 mg於曲池或足三里穴位注射,隔日1次,10次一療程。

6. 5. 5自血療法: 適用於各型瘙癢症。方法: 抽取患者肘靜脈血3 ~ 5 mL,迅速注射至患者臀部或特定穴位,局部按壓,每周1 ~ 2次,10次一療程。

7預防與調護

皮膚瘙癢症雖容易診斷,但是治療關鍵在於尋找病因,去除誘因。如果病程反覆,需進一步做相關的檢查,除外糖尿病、肝腎疾病等引起的皮膚瘙癢。外陰肛周瘙癢做真菌、寄生蟲檢查。積極治療原發病,有利於本病的緩解和痊癒。

飲食調護: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飲酒、濃茶或咖啡。

衣著調護:以鬆軟棉織品為宜,不宜穿緊身的化纖內衣。新內衣,最好放在清水中浸泡,清水涮洗,可清除殘留在衣服上的化學物質,使新內衣更加柔軟,穿著舒適。

皮膚調護:根據氣候情況清洗皮膚,洗澡時避免熱水燙洗,忌使用強鹼性皂液,可採用止癢性的沐浴露或直接用清水清洗,洗浴後及時塗抹保濕乳液,注意保濕潤膚。

心理調護: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取得患者信任,做好患者的心理疏通,囑患者調暢情志,避免勞累。

環境調節: 潮濕悶熱的夏季注意通風乾燥;乾燥寒冷的冬季注意適當使用加濕器,保持居住環境適宜濕度。

來源:李元文,李楠.皮膚瘙癢症中醫診治專家共識(北京地區) .北京中醫藥, 2017(9),777-779.

紅杏題庫

一款經濟適用的題庫

鄉村全科助理醫師考試大綱中的各種複習題

還帶詳細解析

更有專門的錯題集幫你查缺補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皮膚 的精彩文章:

皮膚敏感的人如何保養

TAG: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