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腸鏡下息肉切除後要注意什麼,出現併發症如何處理?

腸鏡下息肉切除後要注意什麼,出現併發症如何處理?

隨著人群年齡的不斷增加,還有結腸鏡檢查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會被查出患上腸道息肉。結腸息肉切除是降低結腸癌發病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大家知道腸息肉的大小嗎?

最小的僅僅有一個小米粒這麼大,就可以把人折磨得死去活來。

也許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腸息肉,覺得這個病跟腸胃癌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

腸息肉非小事!

小編提醒

小看腸息肉一定吃大虧。

大腸癌還有其他的一些癌症很大一部分就是從腸息肉上發展過去的。

當知道隱藏的「腸胃害蟲」的存在後,很多人選擇切除腸道息肉手術。

今天我們具體來聊聊腸道息肉手術後的注意事項。

結腸息肉手術後應該注意什麼?

首先是要注意觀察併發症。結腸息肉切除一般需要住院觀察,但病人自己知曉一定知識,可以幫助更早發現問題,特別是出院後發生的遲發性併發症。

息肉手術的風險和息肉的切除方式有關。

常見的腸鏡下息肉手術包括:微小息肉熱活檢夾除、EMR(內鏡下黏膜剝離切除術)、ESD(內鏡下粘膜整片切除術)。手術方式的選擇依據息肉大小和腫瘤風險決定的,相對EMR來講,ESD切除更深更寬大,術後併發症風險更大。

常見並發有以下幾個方面:

1.術後出血術後出血多發生於72小時以內,偶爾可以發生於術後一周左右。主要是創面電凝焦痂脫落或粘膜炎症有關,大多數出血可以經腸鏡再次止血處理。所以,息肉手術後一旦發生明顯便血、或者大便中較多粘液膿血,應該及時跟醫生反應。

2.術後穿孔結腸穿孔一般沒有突然發作的腹痛,而是逐步加重的腹腔感染,表現為發燒、腹脹、腹部隱痛,血液檢查可以發現白細胞數目和比例增加。有些部位的結腸壁位於腹膜外,感染引起的發熱明顯,但沒有明顯腹痛,而出現腰痛、腹股溝區隱痛。消化道穿孔的一個常用檢查——腹部站立位平片觀察腹腔遊離氣體,對腸鏡下息肉切除手術後穿孔的診斷價值有限,因為息肉切除過程中,可能會有氣體進入腹腔,另外,穿孔位於腹膜外的時候,也不一定出現腹腔積氣。

由於有的穿孔發生在手術後3天以上之後,所以出院後還要注意有無明顯疼痛和發燒癥狀。

手術中發生的穿孔,可以採用內鏡下修補術;術後穿孔早期發現,腹腔鏡下修補的可靠性更大,如果已出現明顯腹膜炎,一般修補穿孔的同時,還需要臨時性腸造口,也就是改道從腹壁排便,過幾月後再還回腹腔。

結腸息肉術後飲食情況

腸鏡下息肉切除是一種微創手術!!!

對胃腸道的功能影響不大,但EMR、ESD術後還是要暫時禁有渣食物,以避免結腸內出現大量固體便便,影響急診再次內鏡處理併發症。

術後觀察沒有併發症發生,可以開始無渣飲食2-3天,不要進食容易引起脹氣的食物,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

息肉有癌變怎麼辦?

最後,息肉切除術後還要注意息肉病理檢查結果。如果病理檢查懷疑惡變可能而病理檢查不能確認是否完整切除時,需要追加內鏡或者腹腔鏡手術,即使確認腫瘤完整切除但息肉惡變伴有粘膜下層侵犯的情況,也需要腹腔鏡手術。低風險息肉按期隨訪複查,息肉大於2CM、病理為絨毛狀腺瘤、無蒂息肉,複查間隔應該5年以內。

如果息肉病理檢查發現屬於遺傳性腫瘤,就需要諮詢腫瘤專家,進行規範治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新資訊 的精彩文章:

TAG:消化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