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名人」唐太宗與李唐後裔

「歷史名人」唐太宗與李唐後裔

【歷史上的今天】每天發布當天出生或去世的歷史名人簡介和家族狀況。

在1419年前的今天,0599年1月23日 (農曆臘月廿二),唐太宗李世民出生。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23年,於649年7月10日(農曆五月二十六日)病死在翠微宮含風殿病逝,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兒子,李淵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後裔,世代顯貴。李淵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時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李淵的父親李,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其世系如下:

李弇(前涼武衛將軍,安世亭侯。也作李棄)-李昶-李暠(西涼開國君主,武昭王。也作李皓)-李歆(西涼後主)-李重耳(歷任北魏恆農太守、安南將軍、豫州刺史)-李熙(金門鎮將)-李天錫(北魏幢主。也作李天賜)-李虎-李-李淵(唐高祖)-李世民(唐太宗)

李世民早年隨父親李淵打下大唐江山。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通過發動玄武門之變繼承了皇位,第二年改年號為貞觀,在任期間,他任用人才、完善制度、從諫如流、河清海晏,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盛況。

唐太宗共有14子。太宗第二子,楚王李寬早卒。太宗長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五子李佑,在太宗在位期間因謀反罪被廢為庶人,先後死去,三子吳王李恪,被長孫無忌藉機處死,六子李音被黯為庶人,七子李惲被誣告謀反而自殺。高宗李治即位後,初受制於長孫無忌,後受制於武則天。

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貞起兵反武則天失敗之後,飲葯而死,其長子沖、三子倩,少子規兵敗身亡,子溫減流放嶺南,不久而死。二子定淮公愷則由蔡州帶極少數隨從往南奔逃至固始南部山區隱匿。因越王貞事件被誅連的還有太宗第十子李慎,第十四子李明,至此太宗諸子中在朝中安全生存的已是廖廖無幾。

定淮公愷史書未見明確記載,只見於《錫山李氏世譜》及《毗陵李氏宗譜》,「武后垂拱戌子之秋,與琅琊王沖憤其僭干天位,欲議匡複,事不成而死。於是屬籍悉見誅竄,而敬王次子定淮公愷析居光之固始」。

《固陵李氏宗譜》則稱 「華陽李氏,世代淵遠,歷史悠久。其始祖諱重山字仰,出生於上唐肅宗時代,住蓼邑南鄉華陽山阿李家老灣。為人有謀略,才智機敏,家資巨富,公正爽直,積善好施,以故厚德載福,其子孫綿延,經唐至宋越元及明以至今日,土著於斯,迭歷治亂興衰,滄桑變化而子孫衍椒蕃枝分葉布,號稱華陽望族。相傳黃巢之亂,其裔孫有人遷閩落戶開支發達,戶口段繁。宋元明代時有往來。況且歷千年墓冢尚存。仰山廟茂軒昂,屋舍儼然」。

固始南部屬大別山,古亦稱衡山、石額山,向北綿延的部分,山林茂密,土地肥沃,山水形勝宜於人居。從垂拱四年(公元688年)至黃巢之亂近200年的時間,愷公裔孫已在固始南部(今祖師、陳淋、武廟)發展成李氏巨族,分庄於固始南部方園幾十里的地方。今固始祖師廟,相傳是李氏祖廟,祖師爺則傳為「李唐宗室」,其側有仰公廟,是為紀念李仰公而建。舊有楹聯「敦睦華陽繁玉柱,隴西閩南衍金童」。祠堂原有南方李氏祭祀贈送的香爐。

據毗陵《李氏宗譜》記載:唐乾符年間,愷公後裔李泳、李盈、李晦翁、李仁遇等南遷入閩。以李泳為代表的愷公後裔大江南北得到了迅速發展。

宋代名臣李綱其四子貴之官至宋朝樞密副使,金兵入侵時,攜子孟遷居江西贛州石城。李孟生有四子:珍、珠、珂、球。二子李珠,生有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金德、水德後裔由江西遷至安徽,河南等地,土德公後裔則留居江西,木德、火德後裔由寧化石壁遷居福建上杭,又從福建上杭遷徙廣東梅縣等地,遍布海內外。 李火德被公認為南方李氏的大始祖,現居於台、港、澳及東南亞的李姓華人多是李火德的後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