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一碗臘八 一次成就:那一刻 喬達摩成了釋迦牟尼佛……

一碗臘八 一次成就:那一刻 喬達摩成了釋迦牟尼佛……

文/佛慧法師

兩千多年前,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在山洞中盤膝趺坐,終無所得,於是他改變主意,決定去體驗禁慾苦行,以求解脫。

太子由最初每日食一麻一麥,漸漸至七日食一麻一麥以至於不飲不食起來,終於,他身體變得極度消瘦,有若枯木。

這時他方才認識到:是一味苦行,無法上求大道,應當長養身體,再參至道。

此時尼連河邊有兩名牧牛女子,一名難陀,一名波羅,因敬仰修道長者,便擠取乳汁,蒸成乳糜,供養眼前的沙門。

他接受了供養,發願道:「今食飲食,得充氣力,以保留智慧年壽,為度眾生。」遂即服食。

最後,來到菩提伽耶的,在一株高大茂密的菩提樹下發願:「我如果不圓成正等正覺的佛果,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

那晚月朗星稀,似乎伸手便可觸摸天邊的繁星,每個人都以為這是平凡的一天,誰也想不到去城不到十里處的這個年輕人的眸中閃動著精光,他看到天的南幕有一顆明星,那顆明星不僅指引著旅人歸家的行途,還閃耀著凡夫徹悟的光明。

《修行本起經》記載,此刻沙門「放眉間毫相光明」,「心不依善,亦不附惡」,「以得定意,不舍大悲,智慧方便,究暢要妙」。

那一刻,喬達摩悉達多成為了釋迦牟尼佛。

那一刻,也改變了眾生對於苦與解脫的認識。

而這樣的改變,從印度延續到華夏,一碗粥的功德也由修行的助緣成為了與大眾共結的善法。

根據應劭的《風俗通》記載:「《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因其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可見,當時的臘日對於傳統的中原地區,不僅是一碗養胃又養生的暖粥,更是對於辭舊迎新之際對於未來的一分祈盼。

而在先秦時期,臘日被定於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直到佛教傳入漢地,為紀念臘月初八的佛陀成道功德,且有感於牧牛女子的供養,中土便將臘月初八與傳統臘日結合,特在此日向大眾施粥以感懷聖者之功德。

清朝的李福作詩一首:

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

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

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

僧民多好事,踵事增華飾。

可見,臘日時節,造訪佛寺,捧一碗溫粥在手,在清朝已經蔚然成風。

想來中華大地上第一個開始於臘八日施粥的寺院,不僅是為了感懷佛陀之功德,也是順應中國人傳統祭祀天地的報恩,更是作為出世修學人,融入眾生的生活、踐行菩薩道的一次嘗試。

佛陀的食用乳汁,總被解意為修行的中道,可是其中所有的,也未必沒有出世功德世間修的一分預言。

而今生活的自在與富足早已超越了過往,只是年末了,很期盼您能夠來到寺院,喝一碗師父們所熬的粥,結下一分因緣。

佛陀的一捧乳糜,成就了法身光明的顯現,寺院的一勺甜粥,也將成就世間親善和敬的增上。

佛法的本懷並非迫你苦行,而是每個人都能笑著面對生命。

對於修行本身而言,所需要的是善法相續,所以,希望這一碗粥可以成為我們來日同道、修習聖教的互相增上之始。

以前的日子裡,或者你有傷心的故事,也或者你忙於生計之奔波,都希望你能喝下一碗臘八粥,臉上可以洋溢幾分笑容,幸福將隨著臘八粥的香味充斥你的身心.

而您與佛法的緣分也將會從這裡開始,慢慢走下去……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諦閑大師:如何能成念佛三昧?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