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晚清大臣,一生愛國為民,建國後墓地被挖,暴屍荒野,令人唏噓

他是晚清大臣,一生愛國為民,建國後墓地被挖,暴屍荒野,令人唏噓

張之洞,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生於貴州興義,曾任山西巡撫、兩廣和湖廣總督、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張之洞

作為晚清四大名臣,張之洞在朝中位高權重,正是如此,他的命運也與晚清捆綁,在光緒皇帝和慈禧相續病逝後,清朝政權更加搖搖欲墜,無望的張之洞辭官還鄉,其病重期間,攝政王載灃曾去探望,張之洞在病床上仍然牽掛大清社稷,在聽取載灃對局勢的判斷後張之洞知道兩人的政見不一,並勸導載灃,但載灃卻自信的對張之洞說:「不怕,咱有兵權在手!」不久後,張之洞在臨終前哀怨「國運盡矣」後去世。

張之洞上折修京漢鐵路

張之洞被安葬在河北南皮縣雙廟村,入土兩年後,他牽掛的大清滅亡了,張之洞生前因為是大清官,他提倡新政,利國便民,所以在清朝滅亡後,很多官墓被盜,在張氏墓園裡,有一些稍具規模的墓地都被多次盜挖過,而規模最大的張之洞墓一直無人驚擾。北伐戰爭時,一直軍隊經過雙廟村,軍隊首領特意到張之洞墓?前鞠躬致祭。

張之洞墓

1950年後,晚清的洋務運動被定義為「洋奴」,被理解為「用出賣中國人民利益的辦法,換取洋槍洋炮船隻來武裝自己,血腥地鎮壓中國人民起義,藉以保存封建政權的殘骸為目的的運動」,被認為是「是一個反動的、賣國的、並以軍事為中心的運動。」張之洞的墓地在那場席捲全國的瘋狂大潮中也難以倖免。

張之洞與外國軍官合影

1966年秋,南皮中學組織挖掘張之洞墓,據資料記載,張之洞棺內填滿松香(防腐、防潮),遺體完好,合葬有三位女屍,是他的三位夫人,張之洞和其幾位夫人的屍骨被暴於野外數十日。張之洞墓內出土的一些文物被當地的財X局收去。張之洞和三位夫人的屍骨暴撒在南皮縣郊荒蕪的墳場上,當地小孩常常在附近玩耍,將屍骨踢來踢去撥弄。村有一位80多歲的老爺爺實在看不下去,夜裡悄悄的來到張之洞的墓地,用一塊破布將最大的一塊屍骨蓋上。

組織挖掘張之洞墓的南皮中學,是張之洞生前一手捐資興辦的,前身叫做慈恩學堂,張之洞若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作為四朝元老的著名歷史人物,張之洞死後可謂凄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天 的精彩文章:

1945年日本投降後,260萬皇協軍去哪裡了?下場罪有應得!

TAG:向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