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個黃土高原上的世外桃源,刷新了我對山西的認識!

這個黃土高原上的世外桃源,刷新了我對山西的認識!

撰文、攝影:亞明

山西省隰縣,位於北緯36°,是國際公認的梨果優質產區。「隰」讀xí,隰縣古為隰州,隰為縣名始於隋朝,歷史上是春秋五霸晉文公重耳封地,著名的重耳奔浦就發生在古隰州。隰縣地處呂梁山南麓,黃土高原殘垣溝壑區,典型的四季分明區域。

明代詩人石玠曾作《過隰州》:地遠經年客到稀,偶乘春過亦光輝。台中柏古煙時吐,山外雲晴鳥自飛。隰縣的鬼斧神工由此可見一斑。

千佛庵懸塑藝術蜚聲內外

(滑動查看完整圖片)

隰縣由於黃土地理的原因,並沒有大的古建築,在城西鳳凰山建有一座清末明初的千佛庵。千佛庵現名小西天。庵也好,小也罷,都說明寺廟精巧絕倫。

西天聖境

小西天的寺廟建築奇蹟

千佛庵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而全寺精華大雄寶殿僅有170多平米。在這個有限的空間,卻演繹了西方極樂世界無量無盡,微妙嚴凈的哲理,令觀者全身心沉浸在一種莊嚴、神秘、虔誠的佛國世界裡。

慈航普度小西天

小西天建築非常奇特,本身的選址在三面陡峭的土崖頂,竟然數百年安好無損,而寺廟的建築造型猶如黃土汪洋中一艘船,隱喻了佛家慈航普度至高佛學。

梨博園萬樹梨花暗香浮動

千樹萬樹梨花開

(滑動查看完整圖片)

世界梨產地在中國,中國梨產地在隰縣。中國梨的種植在《詩經》就有「山有苞堤 隰有樹遂」的記載。樹遂就是梨,而隰有樹遂也冥冥中註定了隰縣是梨的家園。

隰縣梨種植最早記載於春秋晉文公重耳。公元前656年,重耳奔浦,開始了他的流亡生涯,一路逃亡奔黃河對岸狄國而去,一日,重耳跟隨從來至一個叫路家峪的村子,口渴難忍,正值秋天果實掛樹,隨從便採摘給重耳解渴。

重耳咬開這種金黃大果,味甘汁多,幾顆下肚,頓覺清新目明,隨問村人此果叫甚,村人曰山梨。重耳說叫山梨,有負此等好果,不如叫金梨,金,晉也。從此,隰縣金梨名揚天下。

關於金梨,還有一段傳說。明洪武年間,洪洞大槐樹移民,一支隊伍來到路家峪,當時路家峪是一條東西官道,西過黃河,北上晉陽,這隊移民要在這裡分手了,馬上就要生死兩茫茫,移民們把梨分開吃,共同約定,如果還能想見,再不分梨(離)。至今國人吃梨不分著吃。這就是梨不分著吃的由來。

玉露香梨密植園

紫荊山重巒疊翠一碧萬頃

紫荊山,在隰縣就如一道綠色屏障,清秀娟美、風景如畫。由於隰縣地處黃土高原,有這樣的原始森林帶真是難能可貴。紫荊山形成於一億三千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左右,屬燕山運動的產物,紫荊山北起石口黃崖山,山峰挺峙,如龍首昂立,中貫玉林山建有玉泉寺,山巒起伏,蜿蜒數十里似龍身盤旋,至上天山逐漸下行,象龍尾擺動,同五鹿山銜接,整個山勢活似游龍蜷伏,氣勢宏偉。

紫荊山就如藏在深山的秀姑,俊美而水靈。由於這裡尚未開發,極少有人來。而一重重的叢山峻岭更是難以入內,除了護林員和極少數山民偶有進出,大都是遠望秀美的山林景色。

紫荊山自隰縣北端石馬溝入內,到南端最高峰上天山出谷,二十公里的路程,蘊含了劉秀定都的故事,楊六郎屯軍的傳奇。

紫荊秋色

上天山有六郎寨,排風嶺,焦贊疙瘩,孟良寨,此山萬丈山崖陡峭如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六郎寨更如一方凸立鰲峰,雄霸紫荊山。

馬刨泉

傳說馬刨泉是劉秀的馬刨出來的。相傳西漢末年漢光武帝劉秀做大將軍時,為避王莽追殺,那年春天逃經隰縣均庄東溝(今石馬溝)時,日正當午驕陽似火,人馬乾渴難忍,直急得劉秀捶胸跺腳,祈天告地。他的戰騎一聲長嘶,一雙前蹄騰空揚起,隨即落下奮力一刨,霎時一股清澈的山泉在馬蹄印里湧起。一時喜得劉秀跳下馬來,跪拜作揖。

五彩石馬溝

紫荊山最好看的還是秋天,五彩絢爛,一步一景,可以休閑飲茶,亦或採摘山菌;長槍短炮攝影,搔首弄姿留影;落葉松林聽濤,浪漫谷中溫馨;六郎寨去探險,馬茹坪賞紅葉。悠閑逛一個世外桃源。

浪漫谷之夏

午城黃土光怪陸離獨樹一幟

隰縣地處世界唯一的黃土地質奇觀覆蓋區,國際著名的地質學家劉東升歷經千辛萬苦,最終鎖定黃土風塵說,劃定黃土高原分為午城黃土,離石黃土,馬蘭黃土。而黃土高原最初堆積區就以隰縣午城鎮柳樹溝為標準點,故定名為午城黃土。

午城黃土,名曰黃土,其實是一層紫紅色亞粘土,一層棕黃色亞砂土相互交疊而成,構成紅黃相間明亮的土層,在隰縣最為典型的午城黃土地質區域,集中分布在北端的下李鄉馮家村和東端的陡坡鄉班家莊村,那裡黃土崖連綿成牆,猶如華麗的宮牆。

被風雨侵蝕後,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西歐城堡,也有似哥特式尖頂教堂,更有像巍立的古塔,像擎天的彩柱,還可以擬人擬佛,有的似駱駝,有的如飛禽,遊客觀之自由想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