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個俄羅斯最忠實的盟友正在悄悄「去俄化」

這個俄羅斯最忠實的盟友正在悄悄「去俄化」

作為俄羅斯最忠實盟友之一的哈薩克將在七年內放棄西里爾字母——俄語使用的字母系統,從此改用拉丁字母來拼寫哈薩克語。許多人把這看作是俄羅斯與美國無處不在的鬥爭中的最新一場勝負。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國家媒體上發表的署名文章中說,1940年蘇聯讓哈薩克改用西里爾文字的決定是「政治性的」,而改用拉丁字母的決定則被認為是哈薩克」國家現代化工程「的一個關鍵部分。

普京和納扎爾巴耶夫 來源:克里姆林宮官網

這是一個世紀以來哈薩克第三次改變書寫系統——1929年從阿拉伯字母改為拉丁字母,1940年從拉丁字母改為西里爾字母,2017年又宣布從西里爾字母改回拉丁字母。在哈薩克之前,與哈薩克同屬突厥語族地區的烏茲別克和亞塞拜然都曾經歷過類似的變化軌跡,整個中東歐地區棄西里爾字母改用拉丁字母的國家更是多不勝數,這讓納扎爾巴耶夫的決定看上去更像是某種浪潮的一部分——蘇聯解體後的第二十七年,前蘇聯加盟國們依然在逃離俄羅斯的路上。


俄羅斯,哈薩克

2014年,為了在克里米亞事件中給俄羅斯尋找合理立場,俄羅斯一度頻繁重複「我們有義務捍衛所有講俄語的人口「,這句話並未在國際輿論中改變克里米亞入俄事件的性質,但卻在俄羅斯周邊地區引起了普遍不安。拜自沙俄時代一直延續到蘇聯的」俄化「政策所賜,幾乎所有前蘇聯加盟國境內都生活著大量俄語人口,在其中一部分國家,俄語普及率甚至高於本民族語言——這份名單中不僅包括當事國烏克蘭,也包括俄羅斯東邊的好鄰居哈薩克。

2015年11月16日,哈薩克阿拉木圖,兩名女性走在被雪覆蓋的小路上 來源:視覺中國

俄羅斯對非俄羅斯地區執行「俄化」政策的歷史至少能夠追溯到三百年前,而被視為維繫國家團結的直接紐帶的俄語,則成為了俄化政策的核心。自十八、十九世紀陸續歸入俄羅斯帝國治下以來,俄語一直是哈薩克教育系統中的主要教學語言,哈薩克人也是整個中亞俄化最徹底的族群,直到十月革命爆發時,哈薩克語仍不被承認為一種獨立語言。1940年以後,由於擔心中亞地區泛突厥主義的發展,莫斯科要求哈薩克語改用西里爾字母拼寫,同時大幅壓縮了哈薩克語在基礎教育以及公共服務當中的使用範圍,致使本就力量薄弱的哈薩克語的普及率急劇下降。

1989年,有超過30%的哈薩克族人對自己的母語一無所知,只會講俄語的人則超過了60%,在城市地區,能夠流利運用哈薩克語的人不到總數的1%,還有研究估計,當時哈薩克全國人口當中能夠讀寫哈薩克語的比例不會超過35%。

哈薩克阿拉木圖,民眾參加「不朽軍團」遊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 來源:視覺中國

除此之外,中央政府多項政策的共同影響還造就了哈薩克異常複雜的民族狀況,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戰爭、政治運動和大饑荒導致哈薩克族人口銳減,同期斯大林的民族流放政策則導致哈薩克作為流放目的地接收了來源龐雜且數量驚人的外來人口。到1989年,名義上的多數民族哈薩克族事實上僅佔總人口的40%,略多於俄羅斯族,而國內民族總數則達到了130個之多。

1989年,在蘇聯各加盟國此起彼伏的民族主義自主浪潮當中,哈薩克通過了將哈薩克語規定為「國家語言」的新法律,提出每一個哈薩克公民都負有掌握哈薩克語的義務。兩年以後,蘇聯解體,緊隨其後的是一系列試圖建設民族和尋找「本民族」身份的運動,隨著首都被從南方的阿拉木圖遷到北方傳統上更「俄」的阿斯塔納,意圖反制過去「俄化」政策的「哈薩克化」時代開始了。


民族的,現代的

與曾經的「俄化」政策一樣,哈薩克語也被作為「哈薩克化」運動的核心,哈薩克政府在全國範圍內開辦了免費的哈薩克語課程,將大量政府文件譯為哈薩克語,也強調要在各種正式場合使用「國家語言」。這一切的背後是獨立後哈政府試圖從上到下地重建哈薩克民族國家的努力,與其他前蘇聯國家相似地,在蘇聯式的跨民族、超國家理想破滅以後,民族主義成了獨立後各國的共同歸宿。

但在哈薩克,發展哈薩克語不僅是為了推動國家的民族化,還是為了推動國家的現代化。1998年,為了儘快實現哈薩克語的現代化,哈薩克成立了國家級別的專門委員會,致力於使哈薩克語成為科學、藝術、教育和政治語言。自2012年開始,納扎爾巴耶夫數次提及要將哈薩克語的拼寫系統改為拉丁字母,以「更好地適應現代技術環境」,從而促進「公共意識的現代化」。

哈薩克蘇維埃共和國時期的少先隊員 來源:維基百科

2017年4月,在正式宣布將啟動拉丁化拼寫改革的署名文章當中,納扎爾巴耶夫寫道:「我們必須理解兩大不容更改的原則:第一,沒有對民族文化的保護,現代化是不可能的;第二,為了向前走,一個民族必須將那些阻礙發展的過往因素留在身後。」

很顯然,所謂「阻礙發展的過往因素」指的正是現行西里爾字母,他同時表示,由於所有學校都開設英語課程,因此「年輕人在掌握拉丁化拼寫方面不會有任何困難」。

在納扎爾巴耶夫宣布這一決定之際,「哈薩克化」運動已經進行了二十餘年,但哈薩克語仍未在日常生活或公眾輿論中取代俄語,哈薩克政府試圖在國內建立新的、以共同歷史為基礎的「哈薩克民族」的努力也因哈薩克民族主義者和境內俄語人口的雙重反對而被迫流產。

而與此同時,英語在整個前蘇聯地區影響力不斷上升,奉行平衡政策的哈薩克更積極普及英語,在哈政府制定的2011年至2020年國家語言發展項目當中,甚至已經提出了建立哈薩克語、俄語和英語「三駕馬車」的長期目標,致力於培養一定比例的三語人口。

一面是消除俄化痕迹的努力,另一面則是更「國際化」的願望,哈薩克語的拼寫系統問題就這樣浮出了水面。


撇號,撇號

直到這裡為止,似乎一切進展都很順利,但問題出在了一個預料不到的地方。

在新的拉丁化字母方案中,為了既使用拉丁字母,又保有哈薩克的民族特徵,哈薩克政府——或者說,總統納扎爾巴耶夫——選擇了使用標註拉丁字母的方式來創建新的字母系統。這是許多國家都曾使用過的方法,通常是在原本的拉丁字母上略加改寫以標記本國語言中的特殊發音,然而哈薩克政府所選用的恐怕是其中最繁瑣也最難以接受的一種方式。

他們決定一律採用在拉丁字母后附加撇號的辦法。

哈薩克總統辦公廳公布的新拉丁化字母表 來源:路透社

俄羅斯《新報》給出了一個例子:在新版拉丁化哈薩克語當中,「尤利婭與尤里結為夫婦「(俄語:Юлия и Юрий стали мужем и женой,西里爾化哈薩克語:Юлия мен Юрий к?йеу?мен?йел?аттанды)將會被寫成」 I`y`li`i`a men I`u`ri`i` ku`i`ey` men a`i`el attandy「,七個詞里出現了十三個撇號。而國名」哈薩克共和國「(俄語:РеспубликаКазахстан,西里爾化哈薩克語:?аза?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在新拼寫方案當中則變成了Qazaqstan Respy』bli』kasy。

除了無處不在的撇號,新版拼寫方案還直接刪掉了舊西里爾字母表中的五個字母,此前納扎爾巴耶夫解釋說,這是因為哈薩克語原本就不存在那些字母,這樣做是正本清源之舉。但這種似乎完全沒有考慮過現實使用情況的拼寫方案不可避免地引發了種種非議,按照新拼寫方案,不僅搜索引擎會遭遇巨大挑戰,就連閱讀本身也變成了一件考驗視力的任務。有些人將這次拉丁化改革視為納扎爾巴耶夫的政績工程,以至於缺乏深思熟慮,還有人譏諷,納扎爾巴耶夫本人的姓名拼寫里不會出現撇號,所以他自然不會關心撇號的問題。

普京與納扎爾巴耶夫 來源:普京官網

事情至此進入了另一個層面:儘管推廣這樣的字母表看上去難以想像,並且這份方案在公布前也似乎沒有進行任何討論,但哈薩克並沒有任何人能夠與納扎爾巴耶夫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溝通」,而如今木已成舟,放棄句子里的撇號可能會被視為對國家法令的蔑視。

在哈薩克語當中,「哈薩克」一詞本義為 「獨立自由之精神」,但要在字面意義上達到「讓哈薩克人說哈薩克語」的目標,至少短期內恐怕仍舊是談何容易。

世界說

路 塵

責任編輯 | 張夢圓

運營編輯 | 梅瓊予

版面編輯 | 徐靖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說 的精彩文章:

犬是無聲而無畏的戰友

TAG:世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