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面前,馬斯克看到威脅,馬雲看到希望,她看到人情
品途解讀:或許科技從來就不冷冰冰,有了人情味的AI才是未來的大勢所趨。當這位「闖入者」襲來,你所以為的寒冬,其實滿是溫情。
【科技100】深入探究科技領域大咖投資人觀察、意見領袖觀點,用專業的視角展望科技。科技是百分之一的智慧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探尋科技領域的百分之一。
作者/柴佳音
編輯/尹天琦
「人類在AI的世界裡,存活下來的概率只有5%到10%。」 矽谷「鋼鐵俠」馬斯克再次發出警告。馬斯克預測,最終,少數幾家大公司會以「極端」的力量控制AI系統。人類飽受威脅。
2017年11月,馬斯克在推特上稱,對AI和機器人進行規範,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我們必須像對食物、藥物、飛機和汽車那樣規範AI和機器人技術。」他在推文中寫道。
當下,全球科技大佬對於AI的看法基本上分為兩派:一派為 「AI為我所用」,此派以阿里馬爸爸為領袖,同夥還有蘋果的庫克、谷歌的皮查伊及亞馬遜的貝索斯。他們堅信「擔憂AI威脅人類生存是多餘的」。另一派則是「AI威脅人類」,其中以特斯拉CEO馬斯克、前微軟CEO比爾·蓋茨、創新工場CEO李開復為核心。這一派還有個外援叫霍金,他曾預言:AI的崛起可能是人類文明的終結。
「人工智慧絕不會獨立於人類工作,我只打造與人合作的人工智慧。」發出這個聲音的是世界經濟論壇未來計算機全球未來理事會主席、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賈斯汀·卡塞爾(Justine Cassell),她屬於第一陣營。
卡塞爾從事人機交互領域已有數十年之久,被業內親切的譽為「AI女王」。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在2017亞太區域互聯網創新創業高峰論壇對其進行了專訪,探討了她眼中的AI。
AlphaGo有點「小兒科」了,AI應該用於救命的大事
與諸多生硬冰冷的頭銜不同,這位梳著大捲髮、身穿黑色連衣裙的女博士一見面便露出溫暖的微笑,說,「你好,我是賈斯汀,這是我第六次來中國了。」
賈斯汀最喜歡中國的西湖,而她本人也正如杭州這位城市給人的感覺,自然溫和、典雅莊重。
「AI能為人類做太多事情了,它絕對是我們的好幫手。」
其實,2017年眾說紛紜的AI顛覆人類論,是從AlphaGo擊敗柯潔開始的。2017年5月,世界圍棋第一人柯潔與AlphaGo的比分定格為0:3。全球矚目之時,聚光燈閃耀之下,柯潔沒有刻意掩飾自己的情緒,淚灑當場。
比賽結束後,勝者AlphaGo的東家Google通過官微宣布:「此次圍棋峰會將是 AlphaGo 參加的最後一場賽事。」因此,這是一場無法扳回的棋局,是人類與AI棋手的終極對決。
但在賈斯汀看來,這就有點「小兒科」了。「AlphaGo是最古老的一種AI。早在1968年,科學家就已開發出會下圍棋的電腦系統。掐指一算,發展到今天的AlphaGo,差不多用了50年,這一點也不快。」賈斯汀說到,「我們不妨著眼於一些更有價值的事,比如AI醫療,這類AI技術才能真的惠及人類。」
她提到,自己近些年最關注的便是日本AI抗癌技術。該技術收集東京大學擁有的日本患者數據,通過AI加以分析,並依據基因信息,最短10分鐘內找到適合個別患者的治療方針。據日本IBM,即使是相同類型的癌症,使用藥物時的療效和副作用也因人而異。此項技術將根據資料庫,向每個患者提供副作用少、療效更好的藥物等適合該患者的治療方案。
中新網數據顯示,在歐美,因癌症而導致死者的人數呈減少趨勢,但在亞洲卻在增加,其中,胃癌和肝癌的患病比例最高。因此,若AI可以在醫療領域發揮功效,「那將拯救多少人的生命啊!」賈斯汀說到這裡便難掩激動。
人類司機與教師無可代替
自2009年谷歌開始無人駕駛高速路測起,全球各大相關企業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熱情日益高漲,研發持續推進。截至目前,谷歌、百度、Uber、特斯拉四大巨頭在無人駕駛領域都已取得一定進展,2017年Uber更是放出狠話:「以最快的速度,把Uber公司下100萬名司機替換為機器人」。
綜合四大巨頭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投入規模、研發進展、人員配置、發展目標等因素,整體來看,百度和Google在高精度地圖方面有顯著優勢; Uber同樣致力於地圖系統研發,且在無人貨運方面已有布局;而特斯拉在實際駕駛里程方面擁有較多的數據,資源豐富。
縱然如此,2017年無人駕駛依舊事故頻發,爭議不斷。很多情況下,無人駕駛汽車的真正實力與大眾預期更是相差十萬八千里。因此,作為一項要推向全球、事關人命的技術,它確實還沒有準備好。
賈斯汀認為,2020年無人駕駛才會真正實現普及。「且除了技術外,當下還有一個很尷尬的問題未能解決,那便是,若汽車完全不需要人類操縱,那麼坐在駕駛位上的人要做些什麼?看風景?玩手機?好像都不太妥當吧。」
「此外,我敢確定的是,人類司機永遠不會消失。因為有些人就是很喜歡自己開車啊!」賈斯汀笑著說到。
然而,與無人駕駛的未來性概念不同,AI教育已成為率先落地、實現商業變現的行業。2016年,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的機器人助教代替人類助教與學生在線溝通交流,全程竟無學生察覺異樣。
那麼AI是否會取代人類教師呢?
對於這種擔心,賈斯汀認為應該回歸教育本質。「教育即教書育人,教師的作用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需要通過情感的投入和思想的引導教會學生做人、塑造學生的品質。」這是AI所遠不能及的。
「假設一個班級有40個學生,教師如何保證與每個人充分交流?當下是做不到的。但如果AI可以幫助教師做些基本工作,如批改作業、整理文件等,教師便可以把更多時間放在『育人』上。」賈斯汀說到。
發明家雷·庫茲韋爾曾說:「不斷減輕人類痛苦是技術持續進步的主要動力。」AI也是一樣。其研發初衷就是為了把人從簡單、機械、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去從事更具創造性的工作。賈斯汀說,「AI教育的使命應該是讓教師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與學生深入交流、創新教育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讓教育這件事變得更美好。」
索菲亞將毀滅人類?不可能!
2017年,除了特斯拉的無人駕駛外,一向懟天懟地的馬斯克因為被機器人回懟又上了次頭條。
10月,據美國媒體《財富》網站報道,歷史上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女機器人索菲亞(Sophia)與CNBC主播安德魯·羅斯·索爾金(Andrew Ross Sorkin)談話時,對AI機器人可能帶來威脅的說法不屑一顧。她回復稱:「你們聽了太多馬斯克的話,看了太多好萊塢電影。別擔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們就把我當作一個智能輸入-輸出系統就好。」
在賈斯汀看來,這位曾經聲稱要「毀滅人類」的機器人怕是有點「不自量力」了。「我認為這就是句玩笑話,不必當真。要知道,索菲亞是沒有思考與推理能力的,她更無法依靠自身做出決策。我絕不相信她會毀滅人類。」
機器人設計師戴維·漢森(David Hanson)曾表示,索菲亞這樣的機器人將在二十年內出現在我們當中。賈斯汀認為,這是件再好不過的事了。
「AI機器人是人類最好的幫手。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他們都可以給我們帶來極大便利。」賈斯汀說到,「比如你是一位工作繁忙的母親,要如何多花時間與孩子交流呢?現在僅有的一點共處時間可能會被換尿布這些瑣事佔據,未來這些都可以交給機器人。這樣,母親與孩子共處的每分每秒都是高效的陪伴。」
工作中更是如此。「試想,現在世界上有多少高危工作,每年要出現多少意外!」賈斯汀壓低聲音、放緩語速,「比如,下礦井、防爆破、高空作業,希望未來有了機器人的幫助,人類再也不會因此喪生。」
或許科技從來就不冷冰冰,有了人情味的AI才是未來的大勢所趨。當這位「闖入者」襲來,你所以為的寒冬,其實滿是溫情。
【轉載須知】
1.文章為品途商業評論原創作品,歡迎轉載。
2.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註明「文章轉自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作者標註原文作者。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