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漫談移動互聯網的弊端-第一篇

漫談移動互聯網的弊端-第一篇

手機能夠上網之後,網路上的信息愈發爆炸,但是注意,是垃圾信息爆炸!縱觀整個網路環境,真正對人類社會有價值的信息,估計總量不超過10%,也許這還是保守估計。而這絕大部分的「垃圾信息」,正在侵佔我們的所謂「碎片化」時間。等車、坐車、上廁所等等,我們都捧著個手機在那兒刷朋友圈、刷信息流,八卦獵奇娛樂至死。有沒有想過,在沒有智能手機的時代我們在這些時候基本上大腦是要休息的,最多也就是和朋友聊下天。而當你捧著個手機不停地刷刷刷的時候,你的大腦也在不停地接收信息,作出反饋。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感覺自己一天好像啥也沒幹,但還是感覺很累,因為你一天到晚在玩手機,表面上看起來很閑地在刷朋友圈,其實這是一項腦力勞動,和寫文章相比雖然稍微輕鬆些,但也架不住長時間不停歇的做。

那為什麼停不下來呢?因為一停下來就會覺得空虛,好像和世界失去聯繫了一般。人是群體性動物,在群體中,會覺得安逸,一旦脫離群體,就會覺得孤單寂寞。以前在農村,一個村就是一個小社會,張家長李家短,總有人在那兒八卦樂此不疲。現如今搬進了城市,這樣的村落組織被打散了,下班後各進各家,各找各媽,然而虛擬的網路卻把全中國都變成了一個「村」,在這個「村」里,以名人明星為主角,記者小編為長舌婦,組成了類似於農村大媽聲討小寡婦的「圈子」。明星一「出軌」,大家就發了瘋似地到處搜集「罪證」,還在她微博里大放厥詞,自己的房貸還有幾十年要還卻不操心。

那麼,像知乎、在行這樣子的知識分享平台,我多泡泡是不是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呢?筆者認為,像這一類知識經驗類的信息,有一定的作用,但正如古人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網路上的信息,只能說有一定的科普作用,當然不排除有不少部分是錯誤的,所以在對待這些信息的態度是不可全信,要獨立思考!現在很多朋友都覺得自己是無所不知的,因為一有問題,只要百度一下就可以了。那麼問題來了,你也百度一下,他也百度一下,你們的知識水平是不是就差不多了呢?是的,你也能查,他也會查,你還能有什麼競爭優勢呢,除非他不願意查,或者查得慢。這就造成了很多人之間知識範疇和水平越來越相近。

以前的時候,有的人看書、讀報,有的人看電視,獲取信息的渠道都不太一樣,信息內容也千差萬別。現在大家都是上網百度,許多話題呈現的內容幾乎就那麼些。這也就造成了看起來信息很多,但其實很多是重複的,東拼西湊偽原創的。說到偽原創,那就自然說到內容的生產者。我們的內容,從格式上來說,無非是文字、圖片、音頻、視頻,這麼四種,這四種格式的生產者,對應的生產者分別是作者、攝影師、歌手、攝像師,當然普通人拿著個手機也能拍,就當是兼職的攝影攝像師吧,但是拍出來的作品顯然不能和專業人士相比,一般而言內容的質量就低了不少。這個世界上,內容的消費者很多,但是內容的生產者卻很少。有很多草根群體也在創作,就比如筆者,但其作品普遍質量較差,所以說核心的創作者,或者說專業的內容生產者,真得很少,據說大概只佔總網民的1%。

也就是說真正有價值,有可讀性的內容,來自於這1%的人的腦袋,這些人是思想者,也是引領者。還有很多內容,來自於還有很多的創作者,基本都是上述內容的衍生品,複製品,偽原創品。1%的專業生產者,引導著2%-10%左右的業餘偽原創者,生產出了整個互聯網上的信息。而大部分網民的大部分時間,就淹沒在這2%-10%的信息裡面。這個情況在現在的手機端信息流資訊里,非常普遍,每天刷手機信息流,發現翻來覆去都是那麼一些信息,而且主題很集中,有些主題其實你已經不感興趣了,但它還是在推送。比如,你最近關注某款手機,想購買,於是瀏覽了一些信息,這時候就會有關於這款手機的信息鋪天蓋地的向你推送,而事實上你手機都已經買好了,再推送這些信息就比較厭煩了,而且也減少了新主題的出現機會。

這正是千人千面信息流的最大弊端,用戶體驗看似沒好,實則有待改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正信息科技 的精彩文章:

TAG:文正信息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