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馬桶得挑好的?

為什麼馬桶得挑好的?

這是本年度第一篇文,手放在鍵盤的時候想了會兒寫啥。還沒想出來就拉屎去了。

不理解為什麼靈感迸發的時候我總是在拉屎,幼時在馬桶上寫作業的效率也奇高。可能拉屎這事兒對我來說除了排除生理上的毒素外順帶把我腦子裡的毒素也排出去了。但總不能說靈感是被拉出來的吧。髒東西沒了就代表好東西一定會出現嗎?邏輯不對。除非你本來就有「靈感」。

那就能解釋的通了——A容器含有B和C兩種成分,大部分B成分被排除了,那麼C成分自然就顯而易見了。

上述是和我今天想寫的東西狗屁聯繫都沒有的題記。希望下次能寫點有關的。

「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今兒太晚,隨便翻了下書看到的一段話。第一眼看到以自己有限的視力和認知對這句話錯誤的理解為「不去干無益的事情去浪費自己有限的人生」乍一看沒毛病,政治也挺正確的,很符合長者對年輕人的教導,干雞湯既視感。但是再讀一遍就覺得和自己的理解有點出入了。句中的「何以」應該怎麼解釋呢?趕緊打開chrome,輸入baidu。

作者實義為:「不去干無益的事情,怎麼去度過這有限的一生呢」。早在戰國時期,莊子就提出過類似的思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直譯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知識,就會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還去追求知識的人,就只能弄得疲睏了。baidu上理解為做事情適可而止,順其自然。不到位。總覺得差了一點。我認為理解成活在當下更符合莊子老先生的意思。真正追求知識,科學的人,將其一生奉獻於此。他們也並不會覺得精疲力盡,他們應該是意猶未盡,遺憾他們有限的一生。感到疲乏的人只是對「知識」沒有足夠大的興趣而已。所以莊子先生提倡的應該是:活在當下。

大部分人在現實中所做的事情和自己真正所追求的東西並不一致。例如工作為錢。少部分保持一致的人活得自然要比大部分人幸福。如果他所追求的東西還能給他帶來經濟上的收益的話。那就是人生巔峰。當然,大部分人(ben ren)也不用抓頭敲桌。莊子先生也給我們指出了明路:活在當下。

吃大餐的時候就別心疼錢,旅遊就別擔心耽誤事兒。否則就是人為的抬高成本,再人為的減少收益。俗稱花錢找罪受。生活已經給你設好很多困難了,咱就別再自己增加遊戲難度了成嗎?

但是「活在當下」這詞兒,在社交網路上已經變成了部分人放縱驕奢的理由,一天80%的時間都浪費在「無益之事」上。在滿足了自己的B後還能及其不要臉的說上一句:活在當下。安慰著他們那僅存的一點兒C。這可咋兒整啊。

我還是把這A沖了吧,怪難聞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