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親子關係,比教育方法重要一萬倍!

親子關係,比教育方法重要一萬倍!

如果你只是把全部的認知教給孩子,這並不是教育孩子、愛孩子的最好方式,只有孩子自己才會知道什麼對他是最好的。

看懂孩子的前提,是看懂自己的內心。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愛與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如果我們自己想像孩子應該是什麼樣?然後再想像出對付孩子的辦法,這是非常可怕的親子教育觀。那麼,什麼是正確的教育觀呢?那就是,親子關係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大家都聽過性格決定命運,那什麼決定性格呢?性格是一顆種子,我們童年遭遇的親子關係會擴大孩子的性格執念,家庭溝通模式會成為孩子滿足性格需要的常用模式。

我們先說說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須在關係中才能產生。如果嬰兒對媽媽笑,媽媽沒有反應,嬰兒就傻掉了。他會想,我存在嗎,媽媽存在嗎,這個世界怎麼了?如果嬰兒的各種反應得不到媽媽的回應,那嬰兒會活在一個感覺里,就是整個世界都是支離破碎的。

那麼,回應有哪幾種,並分別有哪些後果呢?

第一種就是重複對方話語中跟情感有關的詞

比如說寶寶跟你說:「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啊!」

那媽媽可以回應說「媽媽看到了,真可愛!」

這就是重複他說的話。重複孩子表達出來的情緒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緒,去確認它,彼此都會很幸福。

第二種是無關反應

比如一個小孩子說對媽媽說:

「媽媽,我剛才看見了一隻狗,好可愛的!」

有的媽媽會說:「你作業寫了沒?」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媽媽的溝通中,經常得到無關反應,那麼,長大以後,他就會感覺到跟別人溝通是一種很愚蠢的事情,於是變得冷漠。當然,他也可能會非常聰明,在自閉的世界中思路很清晰,但他覺得跟別人聊天是很無聊的事情。

第三種是情感逆轉

「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啊。」

「報紙上剛報導一個人因為狂犬病死了!」

等等類似這種反情感的回應,孩子會感覺到他的能量出去了,被活生生地擰了回來。當孩子成年之後,他們不會記得這個憤怒的經歷,但這個憤怒一直藏在心理,後來就會通過情感逆轉表達出來。經常講一些有道理卻沒有情感的話.......

第四種,就是不想回應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做過一些惡夢,比如自己掉坑裡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險,就會呼喊媽媽,但是媽媽沒有回應。這讓孩子會感覺要死了,媽媽都不會來救我。

第五種,不想回應的時候如是表達

如果你想暫時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願意回應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說:

「我知道你想跟媽媽互動,你的要求很好,但由於媽媽自己的原因,媽媽想自己待一會,這不是你的錯。半個小時後媽媽再陪伴你好嗎?」

家長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愛?

只有孩子自己才會知道,什麼對他是最好的。我們有多少人是活在焦慮中,就是因為現實跟我們想像得不一樣。

為什麼說要信任?

大家看一下這個寓言:乾旱時節,小樹為自保把葉子蜷縮起來。

園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質,及時補水;

園丁B什麼也不管,小樹熬到雨季也活下來了。

園丁C學了很多知識,認為樹葉伸展是健康的正確的,所以不辭辛勞把葉子一片片掰開,結果可想而知。

我們可以不懂得教育,我們不需要成為心理學家才能生孩子,但是我們要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就是你永遠不比孩子更知道什麼對他來說是最好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顆方糖 的精彩文章:

TAG:一顆方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