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患者為青春期前女性,臨床表現為噁心、嘔吐、視力模糊、復視、步態不穩和共濟失調

患者為青春期前女性,臨床表現為噁心、嘔吐、視力模糊、復視、步態不穩和共濟失調

性別:女

一般病史:臨床表現為噁心、嘔吐、視力模糊、復視、步態不穩和共濟失調。MRI顯示一個22*21*78mm的增強的腫瘤伴中央壞死,位於顱頸交界區擴展到延髓和T3水平的脊髓近側。另外,鄰近左前髓池的腫瘤有一個非增強性外生性成分。

診斷結果

病理診斷:腸源性囊腫。

腸源性囊腫是良性囊腫,襯復柱狀或立方纖毛和/或杯狀上皮。常見鱗狀化生,有些囊腔較複雜,伴漿黏液性纖體、淋巴組織和平滑肌。它們的確切病因不清,然而,它們被認為來自於神經腸管的分離失敗,導致原始內胚層細胞植入到脊索內。

腸源性囊腫發生於任何年齡,男性輕度增多,較常見於脊髓硬膜內-脊髓外,最常見於頸部。雖然它可罕見於顱內,但後顱窩是最常見的顱內部位,它們通常在腦幹前側。

影像學上,腸源性囊腫典型為明確界限,顯示不同程度MR信號密度,依賴於囊液內蛋白含量。囊液在T1加權上與CSF比較通常是等到高密度,在T2加權上為高密度。如果濃縮,它們可能為低密度。大多數病例在增強後不增強,僅有少數病例顯示邊緣增強。

顱內腸源性囊腫的鑒別診斷包括室管膜囊腫,Rathk裂隙囊腫、膠樣囊腫、表皮樣/皮樣囊腫和蛛網膜囊腫。鏡下,該診斷可能常根據部位和杯狀細胞或纖毛細胞的存在而診斷。另外,免疫標記可有助於腸源性囊腫的診斷,因為腸源性囊腫表達CK、EMA,偶爾CEA陽性,而GFAP陰性。上皮內杯狀細胞存在有助於腸源性囊腫和室管膜囊腫的區分。另外,室管膜囊腫表達S100,偶爾表達GFAP。Rathke囊腫和膠樣南紅珠腦幹組織學上可類似於腸源性囊腫,但Rathke囊腫鑒於鞍區內/鞍區上,膠樣囊腫見於Monro孔附近的延髓背側第三腦室。表皮樣/皮樣囊腫顯示角化型鱗狀上皮伴狡猾透明顆粒和片狀角質。附件結構僅在皮樣囊腫內存在。蛛網膜囊腫充滿CSF,內層由扁平的腦膜上皮細胞和外層的膠原壁組成。

治療包括手術切除,然而可能會複發。非常罕見情況下,可惡性轉化為腺癌。

優秀病例,精彩點評,交流討論

盡在病理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力 的精彩文章:

說說我的視力恢復經歷

TAG:視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