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冬日裡要吃的暖和

冬日裡要吃的暖和

鎮江靠江,冬天也比江南別處來的凌冽,沒有熱水器的年代,洗澡照例是要在澡堂洗的。熱氣蒸騰,熏蒸搓洗,年長的樂不思蜀,洗好也得躺著呷上口熱茶,散上三五隻香煙,興緻高的還得讓跑堂的叫份餛飩呢。年少的則完全無法體味這份閑適,老爸們的搓澡功夫又不到家,排骨搓的生疼,巴不得早些結束。完了出了澡堂,身上暖意十足,倒也不虛外面的冷風。

兒時頑劣,洗澡總是巴不得早點結束,另一半是覬覦澡堂門口的小食:蘿蔔絲餅,麵粉裹著蘿蔔絲,炸的焦黃酥脆,拿油紙包著暖著手,吃得滿嘴流油;油炸串兒(那會倒也顧不得是不是地溝油),一般待遇是炸素雞,遇到考試得滿分或老爸發工資之類的日子得吃犒勞:炸香腸或裡脊,塗上厚厚的芝麻甜醬加辣椒醬,邊吃還邊計算著下次的日期呢。

待到天氣再冷上幾分,附近的羊肉店也開張了:一爿木棚小店,垂下半片帘布擋著些寒風,卻擋不住裡面蒸出的熱氣和香味,門口竹竿上垂著的燈泡光線昏黃,照出「東鄉羊肉」四個字,倒有幾分水滸里好漢們「暖一壺酒,切上二斤好羊肉」的即視感。

東鄉羊肉也名佛跳牆,相傳鎮江姚橋附近有個年輕寡婦養了兩隻羊相伴為生,某日遭流氓當眾調戲,一氣之下回家便要上吊,麻繩剛掛上房梁,又惦記著兩隻羊,想來死後也沒人照應,倒不如一併宰了吃掉,做個飽死鬼。於是邊哭邊宰羊下鍋,桌凳也劈了當柴薪,家裡剩下的香蔥,大蒜,老薑一齊丟下,鹽沒了就倒了半瓶醬油配幾兩陳酒,白糖沒了就拿紅糖充數。燒的香氣撲鼻,酥爛脫骨。寡婦卻毫無胃口,想到兩隻羊與自己相依為命,無論如何也下不了口,又把脖子套進麻繩,恰巧這時一位雲遊的和尚聞到香氣,見屋裡也沒個動靜,遂翻牆入室,救了寡婦一命並勸導她勿輕生。寡婦感激之餘招待他吃羊肉,和尚直呼香甜。寡婦見連出家人都要翻牆吃她的羊肉,想來不如開一爿紅燒羊肉店,名字就叫佛跳牆吧。後面的故事自然是生意興隆聲名遠揚連乾隆都來品嘗了,只是我一直在思忖:這和尚未免也太不稱職了吧…

羊肉店除了賣紅燒羊肉配黃酒外,更多的是羊肉湯:大塊的羊排或羊腿,配上雪白滾燙的羊湯,撒上碧綠的蒜花,一口下去暖流直穿腸線。陝西人吃羊肉泡饃,鎮江人靠金剛麒泡湯,也是麵食的一種,五角星似的形狀,烤的金黃,掰開了配羊肉湯正好:泡到吸飽了湯汁,呼啦呼啦吃下,末了咕咚咕咚湯汁喝下,一看羊肉還在,豪邁的對老闆喊:「再添一碗湯!」這也是熟客的福利了。

到了蘇州,紅燒羊肉和羊肉湯倒是不多見,藏書羊肉見長的是白切羊肉和羊肉鍋,前者和羊膏一起凍著,得配辣椒醬和黃酒,入口還能嚼出冰渣,但一口黃酒下去,全身的熱氣都起來了;後者則溫和得多:白菜,粉絲,油豆腐,羊肉,羊肚,羊雜,一大鍋燉的咕咚得直冒泡,空口吃未免清淡,小盞配上點醋和辣醬,恰到好處。

蘇州的冬日裡,多半家庭都會擺上一口暖鍋,沒有火鍋的底料,僅靠鹽就行,但用料上卻毫不含糊,既有鹹肉咸鵝香腸之類的熏蒸腊味,又有白菜菠菜冬筍平菇金針菇之類的菜蔬,當然也少不了粉絲百葉油麵筋之類的麵食,還有我大愛的蛋餃。煮的白氣氤氳,滿室飄香,肉食們下的早,在湯里不住翻騰,待到差不多時下蔬菜,燙的縮將起來,不多會便可開吃。說來也怪,重口味如我,吃起暖鍋來倒也不嫌清淡,完全不需要辣醬香醋,思來想去:雖然清淡,但架不住肉菜繁多熱氣足,燙燙的吃進肚裡,暖和了!有時菜吃完了還不盡興,再一人一個雞蛋打進鍋里,飽了!

中華美食,浩若繁星,但到了冬天,從南到北,東北人煮起亂燉,四川人架起火鍋,鎮江人吃羊肉,蘇州人燒暖鍋,相似的總是一個暖字。大鍋里下厚實的料,湯汁煮的滾燙,一大家人圍桌而坐,在蒸騰起的熱氣里吃的笑呵呵,外面即使北風呼嘯,雪花紛飛,也全然抵不過這食物十足的暖意。

冬日的味道,莫過於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