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漾來一方富,海絲遺珠煥新生
今天,海滄區召開了全區經濟工作會議。海滄經濟的發展,堅持高質量與高速度的統一。
你知道么?海滄自古就富庶一方,這可不是文體君瞎掰的,有民諺為證:「有海滄的富,沒有海滄的厝」。意思是海滄富有,但民居建築更加考究,沒有人比得上。
海滄的古民居是海滄寶貴的財富。它和我們的先輩在海絲路上的辛勤創業有關,大多是僑資所建。構建之堂皇、用材之精到、工藝之考究,可謂是一個時代的標榜,這些寶貴紅磚古厝遺存也被稱為海絲遺珠。
文體君就先帶大家走進新垵的古民居群
01
小河漾來一方富
在新垵清河軒古民居里
有一副有趣的壁畫
老主人把它稱為「番船圖」
據畫的主人介紹,他的祖上沿著海絲之路,到南洋與「番仔」(洋人)有過生意往來,其中主要的大宗商品就是綢緞。那時還是清朝年間,見過世面的先輩,把當時世界上各種先進的船舶的印象帶回家鄉來,建房時成了自家豪宅的裝飾。細細品味畫面,可以追溯新垵人與海洋的密切聯繫。
新垵人出洋通番的歷史
源遠流長
新垵人沿著海上絲綢之路
不斷探索和拼搏
特殊的地理位置
使這裡成為遠洋運輸業者
海上貿易業者和海外創業者的聚居地
現在走進新垵
仍可看到許多古代河道從村中穿過
古代新垵各村幾乎都有河道相通,中河、邊河、頂角河,河河相連,內通霞陽,外通大海。新垵、霞陽的先輩們,得舟楫之便,紛紛出洋謀生、創業;創業有成者運來各種優質建材,營建華屋,新垵霞陽之富,遐邇聞名。留存至今的大量高質量紅磚古民居,就是那段歷史的遺存見證。——原新垵村黨支部書記 邱清鎮
02
兼容博取說風采
在新垵惠佐河岸邊
慶壽堂猶如一位握瑾懷瑜
而又虛懷若谷的長者
隱匿在古河道邊
慶壽堂為清代辭官經商的邱得魏所建,佔地約四畝,是當地民居的代表。
走進大宅,首先躍入眼帘的不是恢弘的主體建築,而是幽靜的書房,匾曰「觀圃」。字跡仍然非常清晰,門聯雲「文章師造化,天地尊自然」,隱約可猜出主人讀書的志向與情趣,亦可感受到主人對教育的重視。
堂中精美的藝術品令人目不暇接,建築材料大有來頭:門庭前的石雕用的是「青斗石」和「泉州白」;廊廡下的地磚據說從國外運來;廳堂上裝飾著西洋鏡和西洋鍾;畫屏上鐫刻著古典詩詞和古人警句……東西方文化藝術和諧美妙地在這裡交匯。
03
古村地理有新篇
新垵一帶藏有豐富的高嶺土,高嶺土是制瓷原料,遠在唐代,這裡的制瓷業就頗具規模。這裡還出產優質的螃蟹和土筍,西瓜、甘蔗、大蒜也很有名。
近年來,海滄加快城市建設步伐,新垵迎來發展新機遇,許多人從農業轉向工業、商業,更多人享受到富裕。儘管新垵的許多河道已經乾涸,海岸向前延伸許多,古厝少有人居住,但海滄仍規劃疏浚水系,讓活水再入古村,讓新陽古民居內恢復河水波瀾、商阜古渡的風貌。


TAG:海滄文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