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國軍德械師是民族英雄:一敗再敗只是國力差距

國軍德械師是民族英雄:一敗再敗只是國力差距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是寫抗戰史的,寫了10年。我寫的越多,越知道自己的無知。抗戰歷史浩如煙海一般,我知道的只是九牛一毛。但薩沙希望比薩沙還要不懂的人,能夠慎重的寫歷史。沒有這些英雄拋頭顱灑熱血,我們的祖先說不定早就是日軍軍刀下的鬼了。

不多說,只說幾個要點:

第一,德械師不是德國師

一些人認為德械師就是德國師,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薩沙打個比方,當年我們送到巴西足球學校學習的那支健力寶足球隊(李鐵他們那批),你能說他們是巴西國家隊嗎?

他們學習了一些巴西足球的皮毛而已,和巴西國家隊天壤之別。

同樣道理,國軍德械師和德軍師,壓根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

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中央教導總隊,均只是裝備部分德國裝備,受過部分德式訓練的中國部隊,他們和德軍的差別是巨大的。

我們就看看炮兵。

大家都知道,二戰德軍每個步兵師標準裝備是1個炮兵團:105毫米榴彈炮36門,150毫米榴彈炮12門。

而即便最精銳的國軍德械師下轄僅有1個炮兵營,裝備12門75毫米山炮或者野炮。

看看,這能比嗎?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我們再看看日軍,37年的每個師團有36門38式75毫米山炮和12門100毫米榴彈炮,這才和德軍大體相當。

眾所周知,二戰中平坦地形上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傷亡,都是炮兵造成的。現在所謂德械師的炮兵和敵人相差這麼遠?

怎麼能打得過呢?

中國在當年沒有大量製造長身管火炮的能力,這是客觀國力的差距,沒有辦法的事情。

第二,德械師只裝備少量德式武器

德國對華軍售記錄擺在那裡。一共就這麼點東西,到哪裡能夠裝備成幾十萬德械師?

輕武器為例,德械師主要裝備的步槍仍然是國產中正式和漢陽造步槍,輕機槍是捷克式和一些雜七雜八的機槍,連德式MG34的樣子都沒見過,重機槍主要以自產的24式重機槍還有部分進口的馬克沁水冷式重機槍(每個步兵營建制里設有1個重機槍連,共3個排6挺,只相當於德國陸軍標準步兵營的一半)。

唯一裝備較多的是,從德國進口的22萬頂德式M1935鋼盔,這也是德械師最大的外觀特點。

無論從輕武器還是炮兵,我們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德械師只是有一些德械而已。

第三,德械師不注意拼刺?

沒聽說過,國軍主力有哪支部隊不擅長拼刺的。

岡村寧次曾經說過,敢於拼刺的中國軍隊肯定是中央軍。

德械師參加的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華北會戰,均因火力不足,將近距離肉搏作為殺手鐧。

其實,從德械師裝備的中正式步槍上,就可以看出國軍重視拼刺的成都。

中正式源自於毛瑟1924步槍,這種步槍屬於短步槍,比日軍三八式步槍要短一些。

因為槍短,導致步槍加上以前的刺刀就比敵人短了不少。國軍為了盡量彌補近戰武器的差異,特別將中正式步槍的刺刀放長。

連設計步槍都如此重視拼刺,說德械師不注重拼刺豈不是笑話?

第四,步坦協同

這個更是可笑,不要說30年代國軍區區幾輛坦克,怎麼來訓練步坦協同。

就算是1979年中越戰爭,我們步兵協同又怎麼樣呢?

所謂步坦協同必須站前反覆訓練,經過幾次戰鬥才能成熟。

國軍那幾根毛的坦克,剛剛參戰瞬間就掛了,還談什麼步坦協同。

第五,德械師抗戰初期的支柱

無論是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等等,德械師都是絕對的支柱力量。

以88師為例,淞滬會戰中264旅旅長黃梅興犧牲,262旅旅長錢倫體重傷,著名的四行孤軍就是88師。

因淞滬會戰傷亡過大,88師前後補充4次。就是這樣補充,編製1萬4000人的88師,撤退到南京也只有7000多人,其中2000多人為新兵。

到了南京保衛戰,88師死守雨花台、中華門,3個旅長陣亡2個(高致嵩、朱赤),6個團長陣亡3個(韓憲元、李傑、華品章),營長陣亡11個,連排長傷亡佔全員的百分之八十。

第88師戰前約6000多人,戰後僅500人生還歸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沙 的精彩文章:

最後的武士西鄉隆盛為什麼不切腹?他的腦袋去了哪裡?

TAG:薩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