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倪海廈:七歲兒童痰迷心竅!

倪海廈:七歲兒童痰迷心竅!

白人,七歲漂亮的小公主來診

病例上寫著

癲癇

父母陪同



我問 : 什麼時候開始發現你女兒有癲癇?


答 : 出生以後

小孩在睡覺時,我們發現她腳有痙攣現象,於是去檢查,被診斷為癲癇

再問 : 何時發病最頻繁?


答 : 睡眠時,甚至於平時午睡時也有.


再問 : 那就是說白天醒著時從未發過癲癇症?


答 : 是的.


診斷結束.


中醫認為病發於陰

而臟為陰

肺藏魄

主靜

而今病人於睡覺時發癲癇,必病在臟

發生時痙攣,是肝傷,是故肺金有病,而金克木,所以可見抽筋現象



於是我告訴她父母,這是因為你們小孩在出生後,羊水未清除乾淨,於是過多的羊水累積於肺中,於是日久成濁痰,中醫所謂

痰迷心竅

所致,這就是病因了.


她母親就開始說話,據其言,她親眼見到她第一位女兒出世時,護士在抽痰時,就看到她女兒一哭,立刻口中噴出痰水許多,而這長女很正常

今天是次女得到癲癇,她出世時,護士做同樣動作,但是沒有痰出現,她還記憶猶新,所以她說我是對的,很有道理



於是我開立控延丹給她,就是漢唐42號,許多中醫不知道如何使用控延丹,這控延丹就是專門為痰迷心竅的癲癇所設計的藥丸,使用湯劑無效,因為清痰速度過快,無法清除心包深處的痰,還必須使用丸劑才行.




另一位病人,就是前面的延伸案例

腦瘤開刀後移轉肺癌

的這位

第一診時她告訴我西醫判定她只能活一到三個月

她吃完六付湯劑後來診,其身體左側無力,左乳腫脹起來,她還因為此跑到醫院去檢查,以為自己中風了,結果什麼也查不出來




我老神在在的頃聽她的自述

說完後我問 : 妳睡眠有進步嗎?


答 : 好睡許多.

問 : 妳大便好嗎?


答 : 非常好而且量很多


我問 : 妳身體熱嗎?


她居然說 : 你可以在我腦袋上煎蛋吃.

我大笑一陣,再問 : 妳的腳熱嗎?


她說 : 熱了許多,連她先生都感覺到變了.



我再一摸脈

其脈降到一息五至,我真訝異到這中藥藥效如此之快,居然才一周就將逆流奶水逼到身體左側,所以左側無法負擔,因而狀似中風,而神志確非常清楚,這就是沒有做過化學治療的好處



讀者請注意,

舉凡女子更年期以後,不可以便秘

,我是寧可妳下利都比便秘好,因為過多的奶水有出路

讀者看看你們現在是否很明白很能夠掌握醫病的過程,只要你知道病原,就一定可以從頭到尾確確實實的掌握每一步病情的進展與變化,不會被病情的改變所困惑住,從而能夠對症下藥,如此就可以起重症,將病人自鬼門關前抓回來.




她的下一位病人就是她母親,73歲,糖尿病自1997年被西醫查出血糖稍高一點,約140左右,於是吃西醫開立的兩種降血糖的葯,結果現在她的腎臟功能只剩下16%,西醫正準備為她洗腎,我看一眼病人就已經診斷結束了




因為病人過胖,面赤,唇乾,一派熱症,

其病在陽明,而陽明無死症,

所以血糖稍高一點根本就不是糖尿病,結果西醫小題大做,給予降血糖葯,這些人工酵素都會傷害腎臟的,又因為她年齡較大,所以只吃一段時間後腎臟就開始衰竭了,真是冤枉,我越想就越氣,把她的醫師臭罵一頓,然後告訴她要怎麼做,讀者知道結果是什麼嗎?



她緊緊握住我的手說

我跟你談過話後,我深信你可以將我女兒救回來,你說的真有道理,唉 ,我們的醫師太差了,只有靠你了

我靜靜的看她一眼,她眼中隱含著淚水,我跟她說

妳請放心,只要我在,我不會讓妳失去女兒的



我真是感嘆,這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正在上演,都是西醫搞出來的,讀者安心.這病患我很有把握可以把她女兒救回來的,因為她非常聽我的話,而且她先生也非常配合,一致同意,死也不做化療,因為做了也是必死,何苦呢?






黑芝麻最大的功效竟然不是烏髮,而是。。。每天一把效果驚人




這種茶調理人體脾腎濕寒長痘手腳涼痛經有奇效




小手掌就可以治大痛的元火掌灸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對經方有興趣者, 可加QQ群577262550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