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一生挽救了無數中國人的生命,外國人天天研究他,可今天有多少中國人知道他?

他一生挽救了無數中國人的生命,外國人天天研究他,可今天有多少中國人知道他?





2018年才剛剛開始,


北方霧霾就已經持續多日!




截止1月18日,


河南全省10個省轄市空氣質量指數,


達到嚴重污染程度。




1月19日,長沙空氣,


PM2.5濃度已突破了300。




據媒體報道,從1月13日起,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的區域性,


大氣重污染過程將持續到22日,


是近年來不利氣象條件,


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





長沙解放西路,兩位老人戴口罩出行




霧霾,


已經成為時下中國社會,


最大的煩惱之一。


碰到霧霾天該怎麼辦?


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

戴口罩,




可假如不戴口罩,在霧霾中,

呼吸5個小時會發生什麼?


下面這張圖片就是答案:







實在太觸目驚心,


口罩真不能再覺得可有可無了!



口罩如此有用,



可是你知道是誰,


設計了中國第一個口罩嗎?


又是誰推廣用口罩預防傳染病呢?


看到他的簡歷你會嚇一大跳!!




他是第一個,


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

他是日本的首位「中國交換教授」;


他是世界知名公共衛生學家,


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先驅;


他在中國主持興辦了,


20多所著名的醫院和醫學院校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協和醫院;


北京中央醫院

(現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東北陸軍總醫院(現中國人民解放軍202醫院);


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前身);


……



他還先後發起成立了,


中華醫學會和中國防癆協會


他主持並主辦了,


中國史上第一次國際學術會議;


他曾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他設計了中國第一個口罩並進行推廣;


還發明了中式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旋轉餐台」;


他在中國干過最驚天動地的大事是:


在百年前臨危受命,

力挽狂瀾,


拯救了中國大地無數的生命!


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他,就是伍連德。


一個不該被歷史遺忘的人……





他的父親伍祺是廣州人,


16歲,帶著一張草席和一個枕頭,


就獨自跑到馬來西亞的檳榔嶼闖蕩,


後來和

本地建築商的長女林彩繁成婚。




兩人共生了15個孩子,


存活下來的卻只有11個,


伍連德,是他們的第4個兒子,


在1879年3月10日出生,


取名伍連德,意為兼備五種美德。




從小,伍連德就顯露出,


超乎常人的勇氣和決心。


7歲時,他進入大英義塾就讀。


這所學校主要用英語教學,


家裡並沒有給他提供好條件和環境,


有的只是他日復一日的自強不息。


家裡沒有專門供他學習的房間,


他就哪裡空就在哪裡學。


他家只有一盞煤油燈可以照明,


為不影響家裡其他人,


他每次都等到家人入睡後,


才點燃起碗里的小椰油燈,


在搖晃不定的燭光下苦讀,


在他的努力下,


他不僅成為同齡人中成績最好的,


而且還超過了許多高年級學生。







有一次,他放學回家後就病倒了,


他的母親急忙去請中醫,


醫生說是小風寒,休息幾天就沒事了。


可是一個多星期過去了,


病情絲毫不見好轉。


他的父親又急忙去請鎮里最好的西醫。


西醫看完後,只能搖搖頭。


之後請了很多醫生,

都表示無能為力。




三個星期過去了,


大家都絕望了,打算給他準備後事,


沒想到,他的病竟奇蹟般地好轉了!


從這以後,原本想當一名翻譯的他,


最終選擇了醫學作為職業。





中間:伍連德





他不是學霸而是學神!


17歲時,他就考取了英國女皇獎學金,


留學英國劍橋大學意曼紐學院學醫。


在劍橋讀書的五年零三個月里,


幾乎囊括了學校所有的獎項。







1899年,獲劍橋大學文學學士學位,


並考取聖瑪麗醫院獎學金,


成為該院的第一個中國實習生。







1902年,取得劍橋大學醫學士學位,


先後在英國利物浦熱帶病學院、


德國哈勒大學衛生學院,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進修與研究。


曾得到英國生理學家兼醫史學家福斯特、


腦神經生理學家謝林頓等著名學者的指導。







1903年,年僅24歲的他,


就被劍橋大學授予醫學博士學位。







1904年,他回檳榔嶼開設私人診所,


並積极參加華僑社會服務,


致力於社會改革,如反對吸毒和賭博。


1907年,胸懷報國理想的他,


接受了袁世凱的邀聘,


回國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校長。







到天津一上任他便請教師學習中文,


很快就學會了用普通話講課。


他在與梁啟超、辜鴻銘、胡適等人的交往中,


對中國古籍也逐步有了了解,


加深了對祖國歷史的認識。





伍連德與妻子





1910年,西伯利亞,


與中國東北哈爾濱一帶肺鼠疫流行,


疫情擴散迅速,一路南下,


直逼京畿,每日死亡人數以百計,


當時日俄以保護僑民為由,


威脅清政府,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疫情,


將不準中國人參與防疫,


進而控制東北三省。




晚清風雨飄搖,

列強虎視眈眈,


鼠疫又是可怕無比的大

疫,


情況真是惡劣到不能再惡劣。







正在天津主持中國第一所現代醫學院


——天津陸軍醫學堂的伍連德,


臨危受命,辭別妻兒,


年僅31歲的他,


只帶著一個助手就抵達哈爾濱。


義無反顧地直撲一線,


出任清廷特派全權總醫官。







疫情遠比他預料的要嚴重得多,


一個英國制的中型顯微鏡,


及研究細菌工作的必需品:


酒精、試管、剪刀、鉗子。


在這場戰爭中,


這些便是伍連德所有的「武器」,


剩下的就是勇氣和決心。


他要以

一己之力,


對抗肆虐人間的妖魔。







不畏生死,只為救人!


這是作為一名醫者,


對職業操守的堅持,


對工作負責任的態度。


他說:

「我覺得一個人,


擇定了他的工作後,

就應該認真去做。


千萬不可敷衍因循,


如果是本著良心做事,便不可怕負責任。」







在當時的醫學界,


日本細菌學家

北里柴三郎,


為首的科學家們,


普遍認為鼠疫是由鼠傳染給人的,


對抗鼠疫的方法也非常簡單:滅鼠。




伍連德卻不這麼認為,


他認為是可以通過人和人之間傳播的。


他仔細地調查研究,


發現此次烈性呼吸性傳染病病源,


來自於一種草原上的旱獺,


捕殺旱獺的獵人和皮貨商是第一批感染者,


最初感染死亡率幾近百分之百。


並立即組織力量,


採取果斷隔離措施,

滅殺病源。


分設了「疑似病院」和已罹患者病院。


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肺鼠疫」的概念。






患鼠疫的病人被放置在隔離區




為搞清病因病理,他在疫區,


不顧政府和其他醫生的反對,


親手實施了,


中國醫史上第一例疫屍病理解剖。





疫屍病理解剖




當時人們並不了解肺鼠疫,



是可以通過人與人經呼吸傳染的,


醫生護士也都不戴口罩。



為使救助人員免受感染,


他發明並命令趕製了大批口罩。








這種口罩製作方式簡單,


每個只需國幣二分半,價廉物美,


此為後人稱作「伍氏口罩」。


老百姓們都紛紛戴上了口罩,


死亡率大大地降低。







1911年,


奉天召開的「萬國鼠疫研究會」上,


這種方便實用的口罩,


受到各國專家的讚賞:


「伍連德發明之面具,式樣簡單,


製造費輕,但服之效力,亦頗佳善。」








防治鼠疫期間,


他還發現,中國傳統的飲食習慣,


大家

共食很容易互相感染病菌。


從衛生角度來看,


應該採用西方的

分食制。


可是

分食制很難被中國老百姓所接受,


他想到了

「雙筷制」,


即為每位用餐者準備兩副筷子,


一副取食,一副入口。







衛生問題解決了,但取食很不方便。


經過反覆考慮,


他發明了一種介於共食和分食的方法。


就是今天我們

中式餐桌上,


不可缺少的「旋轉餐台」。




用餐時在每道菜肴旁放一勺或筷,


作為公用,用以把菜取到自己的碗碟中。


這種方法既解決了,


共食傳播傳染病的問題,


又照顧了中國人的用餐習慣。


只是很少有人知道,


這是伍連德發明的……








他的一系列措施開始實行一個月後,


到了1911年3月1日,


死亡人數就已經下降為零。


令人聞之色變的鼠疫,


他僅僅用了67天,就控制住了!


伍連德從此名揚天下。


如果沒有他,


這場鼠疫奪走的,


中國百姓生命絕不只是6萬,


而是十倍、甚至百倍。







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通過隔離等辦法,


應對城市發生的傳染病疫情。


直到今天,世界各國,


用於防治非典等傳染病的緊急措施,


許多都是從他這裡沿用而來的。







當時他的

知名度

如日中天,


傳遍世界各地!


英國《泰晤士報》駐北京的記者,


莫理循1911年7月9日,


寫給他的信中提到:


「由於您在控制最近的鼠疫流行中的功績,


您的名字在歐洲特別是英國家喻戶曉。」







1911年4月3日,


「萬國鼠疫研究會」在奉天(瀋陽)召開,


聚集了英美等11個國家的醫學代表,


日本細菌學家北里柴三郎,


企圖壓服中國醫生成為會議領導者。


而另外11國的專家,


卻公推伍連德為大會主席。




在這次會議上,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人

被譽為「鼠疫鬥士」。


如今一百年過去了,


除了伍連德,

再也沒有誰敢用這個稱號,


這也是近代在中國本土舉辦的,


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學術會議。







1913年,他的文章發布在,


醫學頂級雜誌柳葉刀《Lancet》上,


成為中國史上首位,


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的人。






梁啟超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科學輸入垂五十年,


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


伍星聯博士一人而已!」





梁啟超手書




這一場東北鼠疫的戰爭結束了,


但是還有更多的戰爭在未來打響,


憑藉著自己的研究和經驗,


他先後兩次杜絕了哈爾濱霍亂的大流行,


杜絕了上海爆發的中國最大的霍亂流行。







大多數人都說,


伍連德是中國人嗎,


應該是華僑吧,這樣的華僑太多了,


他們很厲害,但他們是外國人,


也沒有什麼值得好自豪驕傲的。


但這個華僑不一樣,


無論他身處滿清,


國民黨,英倫劍橋,


還是在南陽(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他都說自己是中國人。







他出生在國外,


卻有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他專註於中國醫學的發展,


是中華醫學會的創始人,


1914年,伍連德提出在北京建一所,


現代化醫學院和醫院的建議被採納


——這便是後來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及醫院。





伍連德和基金會董事傑爾姆.格林(Jerome Greene)與協和醫院華人醫師合影。




1918年,他提議建立一所大型醫院,


政府批准了,在為該院籌款過程中,


他自己捐了2500元,


同時他全權負責總管籌建,


在他主持下建成的北京中央醫院,


成為中國人建立的第一所現代醫院,


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1924年,他在瀋陽建成了東北陸軍醫院,


這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設備最好的醫院。


1926年,創辦了哈爾濱醫學專科學校,


為當地培養醫學人才,


這個學校就是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前身。 




他前前後後在中國主持興辦了,


20多所醫院和醫學院校,


為中國培養了眾多醫學人才。









他為中國做的事情遠不止此。




中國海港檢疫始於1873年,


但半個世紀中海港檢疫權,


與海關主權一併控制在帝國主義者手中,


專門只為外國人服務。


他力爭收回海港檢疫主權並促其實現。




他負責成立了全國海港檢疫事務管理處,


中國海港檢疫事業能夠收回主權、


統一號令、開展業務,


與他堅持不懈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1916年,他讀到美國醫史學家,


加里森所著《醫學史》,


全書有關中國醫學的內容介紹,


短到連一頁都沒有,且有謬誤。


他致函作者質詢,作者復函說,


既然中國醫學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


為何中國人自己不向人們宣傳介紹?




他震動很大,深深地感受到,


必須研究中國醫學史,


並將中國在醫學方面歷代的,


發明創造向中外廣為介紹。


於是他與王吉民合作,


用英文著成了《中國醫史》。


該書於1932年出版,並再版多次,


成為早期介紹中國傳統醫學的英文著作,


受到國外醫學家的重視。








鴉片誤國誤民,


他一生也致力於中國的禁毒事業,


1919年,他代表外交部,


到上海監督焚燒鴉片1200箱。




1931年九一八事變,


日本

早聞他的大名,


想要他參與對中國的細菌戰,


他誓死不與日本人合作。


從哈爾濱赴大連途中,


他被日軍誣為間諜拘留並關入地牢,


淪為日本人階下囚三天兩夜後,


經英國駐瀋陽總領事伊思特斯營救,


才僥倖脫險。








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
他在上海主持防疫工作,


而他在上海的家被日軍炸毀了,


自己最愛的妻子也去世了。
他被迫離開中國,


回到了故鄉馬來西亞的檳城。





與家人離開中國




在故鄉,他開了一個小診所,


成為了一位普通的醫生。


當地顯貴多次勸說他出任政府職務,


他都以年邁為由謝絕。


老人經常悠閑地在街頭漫步,


並偶爾用廣東話勸小販們


「不要抽煙喝酒,多運動」。


終其一生,

他再也沒有回到過,


他為之付出了青春與熱血,


服務了20年的東北。







他曾說過:





「我曾經將我的大半生奉獻給古老的中國,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建立,直到國民黨統治崩潰,那一切在許多人的腦海里記憶猶新,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歷史的偉大文明古國,歷經世世代代的興衰榮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更加繁榮昌盛。」




「赤誠愛國,自強創業」


這是他堅持的精神,


今天,這八個大字為他創建的,


哈爾濱醫科大學奉為校訓。




他用自己的學識,


為自己的祖國做出了奉獻,


即使有一天自己無法再為祖國效力,


他的學生們也能為祖國干大事出成績,


中國的未來,


就是靠這樣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


大概這,也是他創辦醫院,學校的真正原因。







1960年1月21日,


在檳榔嶼鄒新慶律39號,


一位偉大的醫生因心臟病而離世了。
1月27日,《泰晤士報》寫道:


「伍連德是「流行病的英勇鬥士」,


伍連德的逝世使醫學界,


失去了一位傳奇式的人物,


他的畢生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我們無以回報,我們將永遠感激他。」







他生前還有一項更大的榮譽,


那就是

被提名為,


1935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候選人。


因為候選人的保密期為50年,


這個消息直到2007年

才被正式公開。


他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


是曾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因為他晚年隱居海外,


在歷史的巨變中,


他的名字如無根之萍,隨波沉浮,


淹沒在中國各處厚厚的典籍雜文中。


而在國外,


關於他的論文和研究卻從未間斷。







1959年,晚年的他在寫就了,


650頁的英文自傳時,


自豪而坦然地題寫了書名:


鼠疫鬥士:

一個中國醫生

的自傳》


此書由劍橋大學出版。



在伍連德的心中,


他一直是一個中國人。


在外國人眼裡,


他的確是一個愛國的中國人,


而有些中國人,


卻擅自把他開除了「國籍」。




直到後來,


一本《國士無雙伍連德》的書面世,


一些中國人,才認識了這位當年,


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


拯救萬千中國老百姓的英雄。







有許多事情難免容易被遺忘。


但有些事情,有些人,


我們卻應當刻骨銘心,永誌不忘。








他是一位真正的醫者,


於患者頭頂被死神懸刃之際,


不顧一切,冒死救助黎民百姓;


他是一位真正的中國人,


於國家生死存亡大廈傾倒之際,


燃燒自我,挽救民族危機。




人如其名,

伍連德,


兼備五種美德:


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




作為中國人,


我們不應該忘記這樣一位,


曾為中國醫學發展,


嘔心瀝血的偉大人物!


2018年1月21日,


伍連德逝世58周年,


致敬!緬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優才計劃 的精彩文章:

775億,新年第一驚天大案

TAG:德國優才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