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一本教我們學會為人處世的經典著作!(一)
《論語》,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古代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萬世師表耀古今。」的經典名言,《論語》是一部最古老的做人做事的智慧寶庫,又稱《論經》;《論語》即是一部哲學著作,又是一本思想的智慧書,更是一部偉大的文學經典。其洗鍊的文筆使每一句話都成為警句名言,令人回味無窮...。?
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從自己的利與害想到對別人的利與害,多替別人著想,這是終生應該奉行的原則。)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卻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積善成德,便成為君子;成人之惡,積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罵。)
敏於事而慎於言。
做事勤快敏捷,說話謹慎。(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多做實事,少說廢話,不亂說話。)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君子襟懷坦白,安貧樂業,與人為善,知足常樂,所以能坦蕩蕩。小人慾念太多,患得患失,憂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懷戚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見,一個人要勝任工作,必須先學好本領;今日讀好書,來日才能大展鴻圖。)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這句話說的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嚴格要求自己,進步越快;寬鬆別人,就會遠離怨恨。)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他該怎麼辦了。(孔子認為,一個人不講信用就寸步難行。)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三個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當我的師長的人。(人人都有相對的技能和特長,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只要虛心向別人學習,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師。)
三思而後行。
經過反覆考慮然後才採取行動。(這話適用於莽撞行事的人。)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天寒地凍,才曉得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在艱苦的環境里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節操和品格。在艱苦的環境里才能真正考驗人。)
言必信,行必果。
說出的話一定要算數,行動起來一定要堅決。(一諾千金,敢作敢為,受人尊重;出爾反爾,優柔寡斷,遭人鄙棄。)
欲速則不達。
想要快反而達不到目的。(事物發展有它的規律性,學習上也要循序漸進,不打好基礎,就想攻克尖端科學,快出成果,也是辦不到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承認已經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自做聰明的人總是把無知當己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