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因精神疾病休退學比例為37%和64% 你在他鄉還好嗎?
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曾對媒體公開透露,由於近年來中國留學生不斷增多,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大學生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趨勢,而因精神疾病休學、退學的人數分別佔總因病休學、退學人數的37.9%和64.4%。
2015年1月,耶魯大學數學系大二女生王璐暢買了一張去舊金山的單程機票,2天後她在Facebook上更新了最後一條留言,幾個小時後從金門大橋縱身一躍。年僅20歲的她,由於患有嚴重的抑鬱症,最終選擇了這條令人惋惜的道路。
同年5月,耶魯大學商學院的另一名中國男生由於感情破裂、家人生病等問題而患上了抑鬱症。由於他的心理狀態導致成績無法達標,最終被耶魯終止學業。
很多人不懂,出國留學什麼都好好的,假期還可以旅遊,怎麼還不高興呢?
1
學業繁重
很多父母以為送孩子出國留學,就可以逃離中國高考的壓力,殊不知,國外的大學都是「寬進嚴出」,如果不是申請名校,入學十分簡單,但畢業卻是要下狠功夫。
國外學習更加講究自律性,很多都需要靠自己去自學。在國內應付不了高考的孩子, 到國外上學,也會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2
語言溝通不暢
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同學來自世界各地,各種口音很難聽懂。而且「教科書式英語」和實際生活中體驗的英語也有很大的差別。很多自認為英語底子還不錯的孩子,在初次上課後崩潰大哭。
由於成長背景不同,中國孩子也很難和當地孩子真正打成一片,基本還是只喜歡和同樣來自中國的朋友生活在一個小圈子裡。而性格內向的孩子,即使在中國圈子裡也很難交到知心的新朋友,有什麼事也只能默默承受,久了很讓很容易造成心理抑鬱。
3
不想辜負父母的投資
大部分在外留學的同學,帶著父母的血汗錢,心理負擔比較重,覺得父母給自己投資了這麼多,如果自己沒學業有成、出人頭地,會辜負父母的期望。
若是有些「完美主義」特性的孩子,則更容易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一旦最後一根稻草壓上來,整個人皆崩潰。
4
來自其他留學生的壓力
如果一個家境一般又敏感的孩子,生活在一群家境優越的留學生圈子裡,看到別人唾手可得的一些東西,自己則可能要奮鬥苦讀才可能獲得和他們同樣的職位或是社會地位,難免產生一些心理上的不平衡,時間久了性格容易變得沮喪陰暗。
對抑鬱症的一些誤解
抑鬱症等同於悲傷
1
不了解抑鬱症的人,以為患者只是心情不好、不高興而已。和普通的心情低落不同,抑鬱症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心理疾病,而且很多時候抑鬱症患者看起來完全沒有悲傷的跡象。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IMH)研究表示,很多抑鬱症患者並不會感到特別悲傷,甚至很多人不會感受到很多情緒。大部分抑鬱症患者感受到的是空虛感和冷漠感,而其中一部分人會毫無徵兆的感到緊張。
得抑鬱症是精神薄弱的表現
2
很多人認為患有抑鬱症是精神薄弱的體現,只有「玻璃心」抗挫折能力差的人才會得抑鬱症,如果意志足夠堅強是可以自我恢復的。
這種誤區在於沒有承認抑鬱症是作為一種疾病的存在,如果有人得了心臟病,一定沒有人認為病人僅靠堅強的意志就可以恢復。實際上,抑鬱症是由生理、心理、社會等多原因造成的,並且抑鬱症會造成腦部和神經系統永久性的改變,很多「堅強的」人也會得抑鬱症。
如何調整心理
主動尋求幫助
1
大部分高校都有專門的心理諮詢中心。察覺到自己的心理問題,可以主動聯繫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尋求幫助。
和家人朋友聯繫
2
現在發達的互聯網讓我們及時遠隔重洋也能夠隨時聯絡。遇到問題一定要記得,家庭是你最後的依靠。如果接受英文的諮詢服務不滿意,也可以請求家人協助,聯繫國內的在線心理諮詢服務。
讓自己充實起來
3
多曬太陽、多運動,都是很不錯的減壓方式。好天氣會讓人心情舒暢,在運動場上適量的運動可以讓人體產生內啡肽,從而讓自己的情緒緩和,精神愉悅,並有助於睡眠。
多接觸社會
4
如果有條件,可以打工或參加一些志願者活動,積極去融入當地的社會文化。不要因為不熟悉就放不開手腳,你的付出也會得到別人善意的回應。
最後給大家分享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曾刊登一系列漫畫,生動描繪了當亞裔青年向父母傾訴時,父母通常會給出的回復,以及他們期望得到的回復。
父母通常會給出的回復:
孩子期望得到的回復:
父母通常會給出的回復:
孩子期望得到的回復:
父母通常會給出的回復:
孩子期望得到的回復:
父母通常會給出的回復:
孩子期望得到的回復:
父母通常會給出的回復:
孩子期望得到的回復:
父母通常會給出的回復:
孩子期望得到的回復: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評論或後台留言
優創和合原創文章,請傳播正規、嚴肅的心理學。轉載請先聯繫後台授權,請註明來源於公眾號「園藝養心」,感謝配合!


TAG:園藝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