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道德的名義綁架我
文字:努力增肥的小饅頭
插圖:來自堆糖DuiTang
昨天和朋友聊天,她說『今天坐地鐵可給我氣爆炸了』
我問她怎麼了。
『我起個大早趕著去加班,沒吃早飯。大周末不是上班高峰期,我幸運有個座位。
坐下之後就有點兒低血糖,頭暈,眼前一片漆黑。
我正暈著呢,一中年男人猛地拍我一下,讓我給旁邊那大爺讓座兒。
我靠,我正難受著呢,根本無力搭理他。
結果這人看我沒動靜兒,又使勁兒拍了我一下。
我沒辦法,仰著一張蒼白的臉說:『大哥,我低血糖』
結果這人兒在那嘀咕上了:『低血糖算啥,現在年輕人真是balabala...』
道德綁架大行其道。
道德綁架有一個非常普遍的特點就是:慷他人之慨。
『你們有錢人怎麼不把錢捐出來一些做慈善啊!』—— 反正他自己是窮逼一個。
『人家大媽跳廣場舞怎麼了,老年人難得有點娛樂活動嘛。』—— 反正高音喇叭也不是擺在他家門口吵鬧的。
『小孩子不懂事兒,你一個成年人計較什麼啊。』—— 反正被熊孩子騷擾到的也不是他。
『你竟然不把獎學金讓給別人,你怎麼這麼自私!』—— 反正他自己得不到也不想讓你得到。
遇到這種行為,真的像吃了蒼蠅一樣。
以道德約束自身,為聖賢,以道德約束天下,為賊寇。
一個人到底要脆弱自卑什麼地步才需要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控制欲。
這樣的行為和『不轉發死全家』,『是中國人就給我轉起來』類似種種的有啥區別?
如果一定要給樂於綁架別人的行為一個明確的回應,那我只想用周星馳在《破壞之王》里的台詞:『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這樣,以上的幾個問題自然豁達於心了。
為啥不捐?為富不仁。
為啥覺得吵?有心臟病。
為啥愛計較?心煩。
為啥不讓給別人?我自己憑本事考的,反正你又考不來。
你怎麼知道我沒捐?你知道我為啥覺得吵?為啥計較?你知道這個獎學金用在什麼地方嗎?
這種人,直接拉黑,滾粗。
到底啥是道德綁架?
分三種。
舉個例子。
小楊養了一隻狗,準備出門旅遊,問閨蜜小王能不能幫忙照看一下狗狗。
小王推脫,這時小楊有三種方式逼小王屈服:
1、提醒小王『你上次劈腿我還沒跟你老公講。如果你幫我照看狗狗,我會忘記這件事兒』
2、『你媽一直希望你有點兒愛心和責任感,如果她知道你拒絕幫助我,一定會對你很失望』
3、在出國前把狗狗放在你家門口。
以上分別對應的是:一般綁架,情緒綁架,道德綁架。
我想談過戀愛的人應該都深刻體會過情緒綁架。
原本不是你義務之內的事兒,通過改變一些道德情境,使得你如果不做我要求你去做的事兒,你就得承擔你不願意接受的後果。
很顯然,你不願意承擔那些後果。
因此你必須屈服於我的意志。
道德情境就是個人需承擔的義務、擁有的權利、在道德上被允許做的事情等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情境』。
但一個人的義務、權利會因為情境的改變去背負一些額外的不必要東西。
比如當道德情境和身份、職業相聯繫時。
我們家鄰居是一個基督教徒,在教堂里做牧師。
牧師的兒子談了個女朋友,但是二人異地戀有時差,導致對方都很辛苦,沒能走到最後。
『你瞧他,還牧師家的兒子,還有信仰呢,做這些不仁義的事兒』
『可不是嗎,還基督教徒呢,沒教育出好兒子』
『白瞎這個姑娘了』
牧師只是一個身份,不是一個用來判定行事為人的標籤。
在處理兒女之事的時候,她的角色只是一個婦人,一個母親。
寫到這裡,想起郭德綱和曹雲金那場撕逼風波。
借用郭德綱的一句話:『其實我挺厭惡那種人,就是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大度的人,這種人你要離他遠一點兒,因為雷劈的時候會連累到你。呱,扎你一刀,你這血還沒擦乾淨呢,他在這說,你要勇敢的站起來。呱,又扎你一刀,你這血還沒擦乾淨呢,他又在這說,你要勇敢的站起來,你死不死啊』
還有一種社會現象,破案後懸賞的10萬元到底該不該拿?
子路受牛這個故事大家都聽過。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
接了懸賞我就是唯利是圖了?
我救的人我為什麼不接?
不接與接之間差一個道德肯定嗎,不是。
差的是更少的出手相救、拾金不昧與及時舉報。
最後我說一下有關於愛的綁架,這種被綁架很幸福。
去姥姥家吃飯,姥姥給我盛飯的時候,都喜歡用飯勺兒一層層的壓碗里的飯,導致你拿到這碗飯的時候不是鬆軟的狀態,而是像一面平整的水泥牆,裡面滿滿實實。
『姥兒,你盛的太多了。』
『多啥多,不多吃飯你能長大個兒嗎。』
不要用道德的名義綁架我,我會翻臉不認人?
不,我會翻臉然後揍你。
願我們都能珍惜愛的綁架。
拒絕並掙脫不善良的綁架。
作者小穎穎
Weibo_等待吧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