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小知識:艾灸不能太隨意,這樣的取穴順序才正確!
艾灸時,取穴的順序重要嗎?
很多人覺得做艾灸,只是灸灸穴位而已,
所以順序的事從來沒放在心上,也不覺得重要。
但是,如果艾灸順序不當,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
甚至給身體可能帶來一些不適感,
如出現一些上火、咽喉疼痛、失眠等癥狀。
有一個朋友,一艾灸就上火,頭疼腦熱,十分煩躁。
經判斷,不是體質的原因。這是為啥呢?
原來他艾灸的順序太過隨意了,
灸完腹部的穴位,灸背部,
想起頭部的問題,又開始灸起頭上的穴位。
氣息全打亂了,不難受才怪。
身體里陰陽之氣的運行自有其規律,
一般是從陽氣較足的部位流向陽氣較弱的部位。
有的人手腳冰涼是咋回事呢?
是因為中間堵住了,陽氣過不去,
或陽氣本弱,還沒運行到手腳就已經「耗盡了力氣」。
所以,
做艾灸一定要懂得順應身體正氣運轉的規律,
才能事半功倍。
【艾灸應該按照什麼順序呢?】
《千金要方》說:「凡灸當先陽後陰,
言「從頭向左而漸下,次後從頭向右而漸下」。
艾灸時我們一定要遵從,不同經脈的穴位,
先灸上部,後灸下部
先灸背部,後灸腹部
先灸頭身,後灸四肢
先灸左側,後灸右側
而同一條經脈的穴位,則按照經絡運行的順序施灸。
如果艾灸後出現了上火等癥狀,
可以採取引火歸元的方式,
小孩子灸一灸足底湧泉穴,
成人灸一灸足三里來緩解癥狀。
【艾灸一次多長時間?】
很多人都喜歡把時間固話,
例如5分鐘、10分鐘、15分鐘...
這個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重要的是,
時刻關注艾灸時自己的感覺。
如果一個點它在吸熱,
不管你灸多長時間,必須讓吸熱的感覺沒有了為止,
那麼你艾灸的時間,就以此為準。
【艾灸扶陽四穴】
《扁鵲心書·須識扶陽》說:
「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
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也。」
按照上述所說的艾灸的順序,
那麼這幾個穴位的艾灸順序是:
先命門,再中脘、氣海、關元。
扁鵲認為,
雖然艾灸這幾個穴位不能使人長生不老,
但對身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即使不能長生卻可以使人健康到百歲。
作為居家艾灸來保健,可以說是最優選穴位。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