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我們應該關注這些明星,因為有您,國家有幸

2018,我們應該關注這些明星,因為有您,國家有幸

1月16日人民日報為大家盤點了12位各個領域的領軍人物,文中寫道,有一群發光發亮的「明星」,他們篳路襤褸、嘔心瀝血,書寫著華人的風采,為中國譜寫著一部盛世華章,然而,他們中的很多人默默無聞,甚至為我們所遺忘、一無所知。

在這12位人物中,其中四位是生物科技領域專家,他們對生命的研究和探索是永不止步的,2018年,我們應該關注這些「明星」,這些悄無聲息的時代英雄。

1

盧煜明:無創基因產檢

無創DNA產前檢測的奠基人,發明新技術來準確分析和度量母親血漿內的胎兒DNA。

冬去春來喜相連,懷胎十月苦中甜」,我們都是母親心懷期待、一朝分娩的天使。面對胎中的寶寶,以往孕婦想要檢測胎兒疾病只能進行羊水穿刺,而如今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已經取代羊水穿刺,數萬個家庭受益於盧煜明的這一項研究,他也憑此獲得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的「生命科學獎」

當一位媽媽懷抱著一位健康的寶寶,當看到寶寶純真無暇的笑,我們是不是又該感謝盧煜明為孕婦產檢、為基因疾病監測所做出的偉大貢獻呢?

02

劉如謙:基因修復者

CRISPR基因編輯工具開啟了人類編製生命之網的歷程

2017《自然》全球十大科學人物,入選的華人科學家除了潘建偉,還有一位華裔美籍科學家劉如謙。一名生物學家研發出非天然存在的基因編輯工具,或許有一天這項技術可以用來挽救生命。

他對科學研究精益求精,哪怕導師對他本科論文無可挑剔,他也追求更完美,他對科研事業執著而冒險,或許正是他的瘋狂,才使得他在科學上得以創新和突破。

他這項在未來或許可以拯救生命的技術,使得華人面孔在世界舞台更熠熠生輝。

03

王艷麗:病毒DNA逮捕者

致力於CRISPR/Cas系統的作用機理,及小分子介導的基因沉默的結構生物學研究

莫言女子不如男,巾幗不讓鬚眉。當無數人對科學家進行解讀之時,女性科學家往往處於弱勢地位。而王艷麗,曾入選「中國青年女科學家」、HHMI國際研究學者名單,作為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她研究的基因CRISPR系統可謂角色重大。

她不隨波逐流,她選擇踏踏實實做研究,她不急功近利,她的堅持與專註,同樣難能可貴。

04

施一公:結構生物領軍者

在TGF-的調控機理、磷酸酶PP2A的結構生物學方面影響巨大

他身在海外,學成歸來,放棄了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的優渥條件,毅然回到清華。他會帶動一批國外科學家回國,這種效應被媒體稱為「施一公效應」。2017年,他在《細胞》雜誌連發3文,解析了剪接體分子結構,打開了分子結構的大門。

作為知識分子,他有著博大的家國情懷,他推動了清華生命學科、推動了國內生物學的重大發展。

什麼是明星?

經得起歲月的淘洗,在歷史長河中還能發出耀眼光芒的人才是真的明星!

他們或遨遊太空,或守護冰川,或遙望沙海,他們一直在浩瀚的宇宙中熠熠生輝,引導著萬千民眾的生活。

當那些科學成果在科學家手中成形,當他們年復一年、前仆後繼,當他們用歲月、用生命去探索追尋科學,當他們將中國引向世界,我們是不是也該將他們迎上舞台,我們是不是也該向他們致敬?

2018年,我們應該關注這些明星!

感恩我們作為其中一員,為生命科學奮力拚搏,身體力行地踐行「健康中國2030計劃」,促進國人健康事業發展。

中關村生物銀行以細胞存儲和基因檢測為基礎,利用其龐大和詳細的樣本數據,運用生命大數據、互聯網和人工智慧,探索生命,進而實現對人體全生命周期進行的健康干預管理方案,為人類提供精準健康服務;加快生物技術的臨床轉化與應用。

來源:人民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關村生物銀行 的精彩文章:

TAG:中關村生物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