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桌子:從0到34萬粉絲,文章一年轉載11808次,小木匠如何逆襲成當紅作家
撰文/圈圈
策劃/菌叔
記得是在2016年的時候,有一個叫「桌子」的人加了菌叔的微信,當時一起交流了一下公眾號的運營。那個時候,他的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還剛剛起步,但已初露鋒芒。菌叔問他主要的推廣方式是什麼?他說,文章被一些如「人民日報」公眾號這樣的頭部大號轉載的時候,漲粉特別快。
他叫肖卓,自稱是溫暖、智慧的「桌子」,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創始人。
現在,他的第二本書《我們終將與美好的一切相遇》馬上要面世了,通過公眾號內容創業,他的人生軌跡徹底發生了改變。如今他身上的標籤是「簽約專欄作家」、「內容創業者」、「公眾號運營者」。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一年半之前,他還只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身份。他出身農村,為了討生活,吃過很多苦,跟著父親做過木匠、做過銷售、做過中介、航空公司職員、掃過樓盤、貼過小廣告,從事過教育行業,還騎著破摩托車每家每戶銷售豬飼料…
他之所以那麼拼,是因為他心中有一個夢想:未來想擁有一所大房子,很大的落地窗,陽光灑在地板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美好的日子裡,不為金錢發愁,不向傻逼低頭,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自從開始寫作,接觸公眾號開始,他的人生軌跡開始改變了……
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
江湖稱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創建時間:2016年5月
粉絲數:34萬
創始人:桌子
個人簡介: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
公眾號簡介:只寫有思想、有價值的文章,一張有深度聚焦生活里的溫暖、智慧的桌子,致力於讓你成為最想要的自己。
最高閱讀量及最高分享次數的文章:《一名跳樓產婦的遺書》
桌子
· 對話桌子 ·
01
0費用推廣,0粉絲到34萬原創大號
Q1.當初為什麼要做這個公眾號?
桌子:當時我特別喜歡知乎,也開始關注微信公眾號。當時知乎上很多我喜歡的作者都開了公眾號,我發現公眾號也挺有趣的,純粹就是興趣和愛好,從來沒想過賺錢,只是想讓更多人知道我的文章、觀點、故事。
Q2.現在公眾號有了一大群忠實粉絲,你是怎麼從零開始到現在這麼多粉絲的?
桌子:從0到現在30多萬粉絲,最開始2萬粉絲都是因為文章轉載而來的。現在主要是互推,主要是轉載和互推這兩方面來的。
我覺得增粉最好的方法是做好內容。把內容做好了,粉絲不是問題。只要你能持續寫爆文或者讀者喜歡的文章,再找別的公眾號互推,一個公眾號做起來還是很快的。
Q3、除了圖書出版之外,「桌子的生活觀」主要的變現盈利途徑有哪些?
桌子:最大的盈利主要是廣告和電商這兩塊,其實公眾號都差不多吧。
02
頭部大號和讀者最喜歡分享的文章
桌子:我也談不上什麼寫爆文的技巧,有時候自己很喜歡的文章卻成不了爆文,不那麼喜歡的文章卻成了爆文。只不過很多寫作者寫作純粹自嗨,不清楚對公眾號定位是什麼,讀者們感興趣的話題是什麼?我覺得選題是最重要的,然後才是素材,再然後是寫作的能力和基本功。
我認為爆文也分兩種,一種是吸粉絲的爆文,另一種是不吸粉絲的爆文,要學會區別。
爆文有一個規律,一定是符合傳播學,這個文章要有傳播力度,有穿透力,能夠走心的,帶著誠意的,發自肺腑的,還要抓時下的熱點話題或新聞等。爆文的屬性,寫作者還是要經常分析一下。
03
做一個會將故事的自媒體
Q5、桌子很多文章中都很精彩的故事,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會講故事的寫作者呢?
桌子:我寫的很多故事都是身邊發生或看到的故事,這些故事是對我產生影響的,我寫的時候會帶入一些我自己的情緒或者看法、思想,這樣寫比較容易和讀者產生共鳴。首先這個故事是影響到我,我才會寫,對我沒有影響我是不會寫的。
Q6.很多自媒體人都會陷入創作瓶頸,在做公眾號過程中,你面對最大的困難是什麼?你是怎麼克服的?
桌子:我覺得我還沒有進入創作瓶頸期,做這個公眾號一年多時間,從來都沒出現過沒有東西寫的情況。我每天花2-3小時寫文章,其餘的時間我大量的看書、看電影,所以我能想到的點特別多,然後會篩選、再去創作、這是一個持續輸入的過程。
如果只有輸出沒有輸入的話這肯定是不行的。很多創作者枯竭的原因可能是輸入少了吧,肯定要有大量的輸入才會有大量的輸出。
做公眾號最大的考驗的是持續輸出優質內容的能力,比如說你寫了一篇爆文,你能不能堅持寫呢?尤其是日更的創作者,你能保證你每天寫的文章都質量很好嗎?我覺得這點是很難做到的。
Q7、現在的公眾號內容同質化非常嚴重,「桌子的生活觀」是怎麼做差異化運營的?
Q8、「桌子的生活觀」現在是團隊化創作嗎?如果是,目前團隊有多少人,你們是怎麼分工的?
桌子:目前是算是半團隊,我請了編輯,商務,助理,大部分文章是我自己寫的,有些素材要同事收集,也有一些是投稿。投稿的文章我也會修改,也要必須符合要求和定位。
04
做公眾號後的改變
Q9.做公眾號後對你帶來了什麼樣的變化?
桌子:首先我覺得2017年是我變化最多、成長最快的一年,可以說公眾號改變我的人生軌跡,在社會上獲得認可,自我價值得到很大的提升,有很多想法和價值觀都是通過公眾號寫文章來實現的,當然也包括收入的提升。
我很感謝微信公眾號,這個平台能讓我發揮自己的價值,雖然我是2016年才始,2017年正式投入運營,當時紅利期已經過了。在內容創業的風口,我覺得自己是挺幸運的,做公眾號讓我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最主要是自己能力的提升。
Q10.生活中的你和公眾號呈現給讀者的你有什麼不同?
桌子:生活中的我性格比較外向,文章中的我比較成熟。讀者可能會把作者美化,我真的沒有那麼好。人的想像力是非常豐富,比如讀者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會把作者想像得很美好。
Q11、你現在是全職做公眾號嗎?你是如何兼顧平衡生活和工作?
桌子:2017年開始我全職做公眾號,之前都是兼職做。對於生活和工作,我會做很多的切割,工作的時候我就專心工作;當我和家人在一起,或者睡覺的時候,我的手機會靜音。我的工作讓我能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挺虧欠家人的,我想盡量去彌補。
做公眾號也有不少投資者或財團來投資,走上資本的道路可能會發展得更快,但也受到更多限制;而另一方面我也想得到更多自主權,不想自己的公眾號變成一個純粹利益的東西,有利有弊吧。
他說,他最喜歡的歌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一邊聽一邊唱,唱到那句「和會流淚的眼睛」的時候,眼淚就會不自覺嘩嘩流下來。
他知道,夜空中有一顆最亮的星,一直在照亮他前行。
「菌叔說運營」(ID:unceljun):分享用得上的新媒體運營幹貨,獨家探訪有故事有料的自媒體人。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TAG:菌叔聊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