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為什麼盛產遺老遺少?

中國為什麼盛產遺老遺少?

文/念田

中國文明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和兩千年的帝國王朝史。在改朝換代之際,遺老遺少是一道非常重要的歷史文化景觀。那麼為什麼很多朝代都有遺老遺少呢?

隱逸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大有趣特色,而隱逸有很多種原因,實際上又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前朝的王室貴族,一種是士大夫。從這兩種遺老遺少中,看出中國文化的基本底色。

中國為什麼盛產遺老遺少?

伯夷叔齊


第一種,前朝的王室貴族,主要包括先秦時代的貴族和此後歷代王朝的帝王貴胄。

前者最為典型的就是伯夷叔齊,其事迹見於《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是商王朝下小國孤竹的王子。周族在武王的領導下推翻了商王朝的統治,建立了周族的統治。伯夷叔齊反對這種「以暴易暴」和小邦叛亂,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不食周粟,及餓且死。在以儒學為主導的傳統社會,伯夷叔齊以其高尚操守和忠貞品格成為了中國文化中重要的聖賢,影響極為深遠。

不同於西方文明,中國的貴族政治結束於秦國商鞅變法以來逐漸實行的官僚制,貴族也就縮小到王朝的皇家及其親戚。而他們能否在新王朝出任官職並且發揮政治作用,取決於王朝統治集團之間的關係。比如從秦王朝到漢王朝、南北朝隋到唐王朝、後周王朝到宋王朝,統治集團之間關係密切,就有大量的前朝王室貴族出任後代官職。而從明朝到清王朝,滿族軍事貴族集團徹底取代了明代統治集團,並對其復辟始終心懷警惕,所以明皇族是不可能被重用的。

中國為什麼盛產遺老遺少?

趙孟頫自畫像

當然,這也存在一些有趣的特例。比如元蒙古族集團消滅了趙宋王朝,但是身為趙宋王朝皇室後裔的趙孟頫仍然出任蒙元高官,幾朝元老,榮滿天下。蒙元皇帝還很欣賞他的帝王血統。但是趙孟頫自始至終都沒有掌握重要的政治權力,而是以藝術成就和學術成就尤其是書法名垂史冊,這也反映出,一旦統治集團心存芥蒂,出仕沒有結果,隱逸就是必然的。

中國為什麼盛產遺老遺少?

文天祥像

第二種,前朝的文人士大夫。

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中國文化中極具特色的一大政治和社會制度就是士大夫政治。士大夫政治秉承的是選賢任能的原則,甄選有政治操守和政治能力的人參與政治。而深受中國儒家價值觀浸潤的士大夫,自然要恪守儒家價值觀中的「忠」,忠誠於皇帝和朝廷。因此在改朝換代的時刻,前朝的士大夫高官必然要選擇與新王朝保持距離,甚至要抗爭到底,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宋末宰相文天祥。

文天祥,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在宋元戰爭中,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五萬人,入衛臨安。後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後在福州與張世傑、陸秀夫、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聚兵抗元。後再攻江西,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

祥興元年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嶺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令招降張世傑,被文天祥嚴辭拒絕,並作詩《過零丁洋》詩以明志。詩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傳唱千古。後被解至元大都,元世祖皇帝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仍然大義凜然,寧死不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於大都就義,成為中國士大夫的典範。

值得專門指出的是,成為遺民與否,最關鍵的主導因素還是政治因素。無論是前朝貴族還是士大夫,都是因為其政治立場的不同而成為遺民。在中國歷史上民族因素實際上不是很重要。專家指出,民族因素成為重要的政治訴求發生在辛亥革命前後。在此之前,無論是宋元還是明清,民族矛盾實際上並沒有今天想像得那麼重要。

參考文獻

錢穆:《國史大綱》

劉浦江:《元明革命的民族主義想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