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控制論:反饋的自我循環

控制論:反饋的自我循環

控制論是工程管理相關的理論然而可以借用它的思考框架放在其他學科上。

首先核心概念是「反饋」,比如一個空調為了維持某個房間的溫度在25度,溫度高於25度時製冷在低於25度時制熱,在因果論看來是因為了溫度的變化空調變化了,而在控制論看來,房間的溫度變化然後空調變化再空調變化溫度變化,結果取決於行為,行為影響結果。「不到黃河不死心」,於是他沒有到黃河,一直往前走,一直往前走,一直又沒有到黃河。

反饋分正反饋和負反饋。正反饋是放大行為,越做越有結果最終形成失控,比如,撓痒痒越撓越癢越癢越撓,失眠越覺得自己失眠越失眠,銀行擠兌越嚴重而擠兌會更不停的發生,軍備競賽如果我增加軍備別人也增加接著我會更加增加軍備。負反饋是維持穩定的反饋啟動行為來達到平衡,比如兩個人的關係近了互相靠近遠了稍微疏遠,而之前說的撓痒痒、失眠、擠兌、軍備競賽可能也會有相關的行為來抑制後達到平衡(只有負反饋一潭死水,只有正反饋失控擴大)。

用反饋的方式來看因果關係。一個人到底是不努力所以工作不好還是為了讓工作不好而不努力工作,25度的溫度到底空調的調節是因還是果。小明暑假寫10篇作文,有的角度是他每六天寫一篇作文,有的角度是老師布置了10篇作文小明六天寫一篇。老師像一個空調,而小明的行為受結果的反饋。

慢慢討論一個模式。某個成年人花前的多少不取決於他的月工資收入,而是多的時候用光少的時候也用光,他可能認識的是自己是一個月光族所以有怎樣的消費模式。

當你自己完不成某項工作時,因果論的角度是你有怎樣的個性特徵和習慣而有怎樣的行為,控制論的角度是你的工作狀態可能是恆定的,當你超過某個預期就放鬆低於就會焦慮。(外部觀察的角度來看,行為受結果影響)

於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控制論模型,有人10萬好有人收入50萬才覺得好。

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模式調到1000萬。我們需要談到自主性。笛卡爾認為萬事萬物有它自己的屬性和規律。因為有某結構於是做某事,結構形態特徵決定功能行為;洗衣機有電機開關出水口於是旋轉洗滌,然而一個人是因為有了不好的行為才被稱為賤人還是因為是賤人於是有行為,分析人的時候,笛卡爾模型失靈了。

一個結果在控制論看來,實際上不斷變化,而最後結果不變,肯定是做了大量的工作以至於結果不變。你想改變強迫症然後不段的給自己暗示,加深了控制之後加深了強迫症。(有個實驗讓大家閉著眼睛找邊緣,碰到人就跟他走,最後發現自己在死循環裡面,每個人都沒有錯都做了功然而結果是錯的)

你知道一個好海灘然後更多的人知道然後這個海灘就不好了,你知道一個好餐館然後更多人知道這個餐館就不好了。

在認識論的時候李老師談到很多症不是病而只是一種行為模式。在控制論這裡,淤青一直在,而實際上不做什麼淤青肯定是會消失的,淤青一直在,肯定是又撞到了什麼。當你不去想抑鬱症或者拖延症的時候或許就會好,而你想的越多後來偏離的也就越多。

控制論認為很多事情看起來不變實際上肯定是有很多東西變了以至於維持不變,比如夫妻感情幾十年不變肯定是做了什麼以保持不變、三十歲看起來像20歲是有很多保養等。

很多人不停的遲到,剛開始詢問的時候會強調自己不想遲到,而隨著問題的不斷深入,你會發現他實際上讓他不遲到實際上讓他不舒服或者觸發到了某些行為模式,就是他這個模式不變;比如某個小孩只對他父母說話而不對別人說話,父母聲稱小孩有自閉症,而另一個角度是,不說話是一個功能,病是一個結構,結構和功能互相觸發,越不說話越覺得有病、越有病越認為不應該說話,當他想說話的時候父母反而會覺得這是不正常的。

一個人也可以很懶一直維持,然後實際上他在不停地循環遞歸這個懶的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每一個不熱情好客的人,家裡都有把長著衣服的椅子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