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經典賞析|《鴨頭丸帖》靈活多姿的結字意象

經典賞析|《鴨頭丸帖》靈活多姿的結字意象

經典賞析|《鴨頭丸帖》靈活多姿的結字意象

《鴨頭丸帖》靈活多姿的結字意象

□董水榮

如果將王獻之的草書《鴨頭丸帖》與王羲之的草書作品對比,那麼王獻之開張而自由的結字形態,就充分體現出來了。 首先表現在變化多姿的結體形態。《鴨頭丸帖》之所以成為王獻之代表作。除了在「一筆書」連帶方面將王羲之的小草帶向了另一種發展方向外,豐富的結字意象也充分體現王獻之超凡脫俗的書法才情。《鴨頭丸帖》連貫的書寫除了外拓的體勢更為方便流暢的運筆,有時在快速運筆的過程,結字形態也會隨筆賦形,出現變化豐富的結字意象。如開頭的「鴨」字,左右開合與疏密自然而生動,「頭」左邊的「豆」寫得緊密而小,右邊的「頁」比左邊大得多,並且上下錯位,意象出乎常規。「丸」雖非左右結構,但左邊的長撇在筆勢的連帶下產生的大角度傾斜橫畫,也構成了左邊疏朗的空間。這些看似不經意的書寫意象,全由筆勢而導。《鴨頭丸帖》僅開篇的三字之間,一張開張而自由的書寫氣質就迎面而來。

經典賞析|《鴨頭丸帖》靈活多姿的結字意象

《鴨頭丸帖》很少通過字與字的收放關係形成有意的空間對比自覺的意識,以及現代視角下的空間關係,但王獻之開張的書寫氣質自由生成的書寫意象主導了作品豐富的形態變化。如果在字裡行間過多的出現字形大小的對比,或疏密的對比,那麼書寫自由就會讓人產生懷疑。這也是古代經典有別於當代書法作品的本質之一。我們欣賞《鴨頭丸帖》開張的書寫意象,雖然也是通過結字形態的變化來獲得,這種意象並不是通過設計的關係產生的。從單字的形態來看,並不十分好看,如「當」,其自由形態出乎常規。正是因為打破以王羲之有序和規範的小草方式,才能建立新的草書形態。放縱也成了王獻之創建一筆書的心理準備。自由與開張的書寫氣質成了他的書寫態度,也許這是一種主動的對於原有的書法秩序、對於其父書法風格的對峙態度。所以在結字形態上,我們發現《鴨頭丸帖》已沒有多少王羲之的影子。創建意味著孤獨與孤立,同時也是原規則的逃離,也可能是一種叛逆。

經典賞析|《鴨頭丸帖》靈活多姿的結字意象

《鴨頭丸帖》的另一方面,豐富變化的結字形態、自然生動的意趣都可以看到一筆書鮮活的生命力。也為以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大草奠定了藝術表現力的基礎。「與」「君」「相」連續的三個字,如果僅僅是一種書寫習慣,很容易出現形態的雷同,但這三個字橫折形態都不盡相同,姿態各異。豐富的結字形態又強化了書寫的本真性。無論是我們分析到的各種無意產生的對比關係,還是自由生髮的豐富形態,都為我們揭示了有別於王羲之原有的結字倫理,進而使書寫的體驗在開放的情境下獲得了另一種廣闊書寫的可能。這方面,《鴨頭丸帖》一些誇張的偏旁部首,緊縮的如「頭」「明」;開張的「故」「當」等意象奇特。置身於這樣的書寫情境中,我們就會在一種超邁自由體驗,也從而獲得對於此帖新的理解。

經典賞析|《鴨頭丸帖》靈活多姿的結字意象

其次瘦勁的書寫意象。《鴨頭丸帖》之所以是王獻之的代表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此帖筆跡瘦勁,行距疏朗。所以在唐太宗眼裡王獻之的書法:「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是一種缺憾,並作為否定王獻之書法的證詞之一,放在了所有問題的第一位。然而審美各有嗜好,在另一些人眼裡,「疏瘦」是一種美,「隆冬之枯樹」是一種書寫的意象與整體的意境。其實瘦勁也是歷代書法作品體現出的一種重要的審美特徵,杜甫在其《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明確提出「書貴瘦硬方通神」。懷素也喜歡「凌冬枯樹,寒寂勁硬,不置枝葉」的草書意境,從這一點看懷素草書,其追求著瘦硬通神,作品中有股清寒之氣,直接王獻之的書寫意氣。宋徽宗趙佶的瘦金書,更是這一審美表達的極致。

《鴨頭丸帖》疏瘦線質,是構成疏瘦意象的根本,書寫時筆鋒下按的力度大小是產生鋒面大小的主要原因,鋒面大小就是線條粗細的直接體現。如果一筆書的連續書寫運筆,鋒面與線條過粗,運筆方向的改變難度就增大,為了更為方便筆的運行,細線的遊走更為靈活與方便。這也是一筆書的運筆特點,包括懷素的狂草同樣也是這種原理。線細,字的形態相應就瘦。可以預想如果粗重線條的運筆,形成笨拙的形態,有如「大象舞蹈」。應該說較為細瘦的線質也是自由書寫的一種選擇結果。

經典賞析|《鴨頭丸帖》靈活多姿的結字意象

我更看重的卻是《鴨頭丸帖》疏瘦的書寫形態帶來的書寫意境,這種意境確有「隆冬之枯樹」的澄明之意。孤獨中又不失一種自由。也許正因為如此,王獻之眾多的書法作品中,對於書寫孤獨的珍愛和偏嗜,唯有這種書寫意境讓我們怦然心動。這也正是一種特殊的生命境界。有時讀傳統經典的書法作品有如讀散文一樣,對於筆下的世界可見充分而絕對的自由。我們從連綿草書寫的表現方式上剖析王獻之的書寫特徵,不難發現他這種書寫特徵所傳達出來的書寫意象才是一種文化意義上的貢獻。

外拓的體勢。在大家的心裡隱藏著對王羲之與王獻之書法區分的一種標準。即體勢的「內擫」與「外拓」的區別。歷代書家往往以「內擫」「外拓」標示兩者的差別。元代袁裒在《評書》:「右軍用筆『內擫』而收斂,故森嚴而有法度。大令用筆『外拓』而開廓,故散朗多姿。」明代豐坊《書決》云:「右軍用筆內擫,正鋒居多,故法度森嚴而入神;子敬用筆外拓,側鋒居多,故精神散朗而入妙。」後人多沿著這種品評。從這兩人的觀點中可以看出,「內擫」與「外拓」是指用筆上的一組概念,豐坊認為袁裒所謂的「內擫」與「外拓」是造成正鋒和側鋒的原因所在。實際上從筆法看,「內擫」與「外拓」與正鋒和側鋒並不能形成對應關係。我們從很多古人論述中,可以得出相反的結果,比如說大令的用筆帶有篆意,講的就是指王獻之的用筆是中鋒篆籀寫法,那麼以此如何理解:「子敬用筆外拓,側鋒居多呢」?如果把「內擫」與「外拓」用來形容體勢,那麼不僅形象,而且更為合理。實際上在大家的印象中,「內擫」與「外拓」就是用來形容結字形態的體勢。

經典賞析|《鴨頭丸帖》靈活多姿的結字意象

從《鴨頭丸帖》我們可以看到,豎畫向外凸還是比較多,「鴨」的豎畫、「故」的豎畫、「佳」的豎畫等,但是我認為「內擫」與「外拓」最大的區別,不是相向豎畫的外凸與否,而關鍵是在於轉折的形態。以《鴨頭丸帖》為例,比相向外凸更為明顯的是外拓而且圓轉,這是一種實質性的差別。與轉折相關的筆畫,用「橫折」「橫鉤」「橫撇」「豎提」。王羲之的書寫方式中多用「切轉」通過頓挫,突然改變筆鋒的方向,這種頓挫帶有下切的一個動作。所以大家已普遍接受這一個概念。「切轉」形成的方直的折角,有時還帶有銳角向內的朝向,更契合「內擫」之說。在《鴨頭丸帖》的轉折中,幾乎都用圓轉,帶有弧形的外凸體勢逐漸改變運筆方向。「頭」右邊的橫折,「當」右邊的橫鉤,「與」右邊的橫折,「相」右邊的橫折都是圓轉的書寫方式。

《鴨頭丸帖》連續的中鋒用筆形成的圓轉方式,形成的「外拓」體勢,構成了與「內擫」相對兩種帖學表現的方式,也構成了新的書法審美特質。《鴨頭丸帖》外拓體勢說明王獻之能在其父的籠罩之下獨樹一幟,僅從這一點就可以說明王獻之的超邁才氣。從此帖中我可以感受到王獻之有著更為開放的草書理念,更為自由的書寫方式。「外拓」也成為自由書寫的一種方式。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歡迎聯繫,加入盛世藝拍拍友群,感受收藏的快樂!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迎春巨獻——林健吉語書法專場,今晚22:00結拍!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