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愛豆出櫃了!

你的愛豆出櫃了!

「眾多明星的公開出櫃,讓性取向成為熱點討論的話題,而同性戀者和跨性別者也日益被大家所接受」

有個朋友曾打電話給我,向我吐露他的心聲,因無法公開自己同性戀的事實,而被父母催婚。這件事讓他陷入了巨大的焦慮當中。

現在看到很多朋友會說:愛豆實在太酷了,都快被他(她)掰彎了。

那你知道那個嫁給了李宇春娶了吳彥祖的你,是什麼樣的么?

在閱讀之前的友情提示:可能跟你的原有觀念有很大的差別,請帶著自我探索的心理來閱讀本文

什麼是同性戀?

1973年,美國心理協會、美國精神醫學會將同性戀行為從疾病分類系統中去除,對於同性戀的定義更正為:「同性戀是指一個人無論在性愛、心理、情感還是社交興趣上,主要對象均為同性別的人,這樣的興趣並未從外顯行為中表露出來。

性取向和性愉悅有關,但不等同於性行為。一個異性戀者可能會發生同性性行為,一個同性戀者也可能會發生異性性行為,這一切的前提是:特殊境遇。

當人們和不符合自身性取向的對象發生性行為時,會異常的痛苦、噁心或性愉悅不足。僅依靠性行為判斷性取向完全不可靠,區分性取向、性愉悅和性行為是很重要的。

名人中的「同性戀者」

2014年10月30日蘋果公司CEO Tim Cook發表文章承認自己同性戀身份,並表示作為一名同性戀者感到自豪。

1997年張國榮在自己的演唱會上,以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公開與唐鶴德的戀情。出櫃後,在公眾場合毫不避諱,與唐鶴德公開牽手出席各大公眾場合。張國榮與唐鶴德的戀情一直持續到張國榮的去世,至今張國榮的骨灰依然在唐鶴德的家中。

台灣名嘴蔡康永坦陳與之交往10年男友的戀情,並在自己的書中詳細敘述了自己的戀情經過。

NBA球星賈森 科林斯在2013年宣布「出櫃」,他的勇敢得到了美國社會各界的理解與支持,連總統奧巴馬也打電話給他表示支持。

香港著名歌手和演員何韻詩,於2012年11月10日公開自己的「同性戀」身份,成為首位公開出櫃的香港女歌手。她的緋聞密友全是女性,包括近年的天后級歌手容祖兒及早年的Cookies成員傅穎及陳文媛等。

同性戀和跨性別者的區別

同性戀群體中有些人很異性化,要是TA們不說,甚至可能都看不出來TA們真實的生理性別。具體表現為:男性髮型不定,喜歡化妝、穿女裝;女性理男式髮型、裹胸、穿男裝。這些人是跨性別者,而不是同性戀。雖然同性戀者和這些跨性別者的愛慕對象皆為同性,但同性戀者沒有性別認同障礙,他/她們認可,甚至喜愛自己的性別,不會用異性視角去和同性談情說愛,不存在將形象裝扮往異性靠攏的需求,也不存在想要變為異性和模仿異性的想法

性別認同障礙通常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這是一種精神醫學上的分類定義,通常用來解釋與變性、跨性別或異性裝扮癖相關的情況。

同性戀者是只會對同性產生愛情和性慾的人,準確來說即「身心性別一致的人只喜歡身心性別一致的同性」,愛上一個人的最基本條件就是對方必須是同性,然後才有可能產生愛情。雙性戀者對異性是有感覺和興趣的,同性戀者是一丁點都沒有,無論異性長相多麼好,性格多麼優秀,同性戀者都無感。

同性戀者則喜歡性別特徵很明顯的同性,即很有男人味的男人和很有女人味的女人

同性戀者並非如人想像般扮演「夫妻」、「男女」角色,而是根據興趣、能力來平等分擔責任和義務,且並不喜歡角色扮演。

為什麼會如此與眾不同

性取向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各種性取向並無優劣之分。關於性取向的產生有很多種理論,當今絕大多數科學家、心理學家、醫學專家認為性取向是先天決定的,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發表的一篇科學文獻表明:長期的實驗記錄證明,同性戀是無法被「矯正」的,性取向無法改變

許多研究人員早已得出了較為一致的看法:同性戀有深厚的生物醫學基礎,同性戀者的性取向是由同性戀基因決定的,無法通過後天改變,不是一種選擇,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同性戀的「痛苦」

1.自我認同

身份認同引領與整合著「自我」的概念,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我們不斷的會問自己「我是誰」

我為什麼與別人不同,我為什麼會對同性感受到愛情,我是不是有精神病,我為什麼對異性感到排斥,甚至噁心。我很焦躁也很難以理解。

性取向的轉變會給自己的內心帶來一場海嘯,一切都變得不一樣,讓你重新認識你自己。對「我是誰」重新建構。如果失去了身份的自我認同,或者無法理解,害怕社會輿論的壓力,無法坦然接受外界異樣的眼光。在三大社會支持系統不能理解和支持,個體會陷入無盡的迷茫與困惑中,不可自拔。令人感到痛惜的是,為了能使自己看起來正常,符合社會期待,他們會隱藏自己的性取向,告訴自己,那些不重要,不是真的。

2.存在與歸屬感

在醫學意義上的異性戀、同性戀、甚至雙性戀。都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標籤,所謂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人們總是會給自己找一個群體,表示自己在社會的存在感。社會歸屬會影響著身份認同。

就像我們談到「同性戀者」,同性戀者也會很想找到屬於自己的圈子,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比如參加同志交流會,在同志社交平台交友等等。這樣他們似乎一下子就找到了歸屬感。

淺談「出櫃」

出櫃是英文「come out of the closet」的直譯,指公開性取向、性別認同

此語來自於「櫥櫃里的骷髏」(Skeleton in the closet),意思為「家醜」,英文中the closet被引申為「不可告人」的意思。

《奇葩說》中有人說:「我寧願把父母蒙在所謂的鼓裡面,也不願讓他們與我一同暴露在原野之上,與萬千猛獸為敵。

所謂的歧視是什麼,歧視不單單永遠的對你惡言相向,歧視也往往在劃分你我,所謂異己。

蔡康永曾經說:「我們不是妖怪」「越多的人出來柜子,柜子就越不容易存在」這應該是廣大還在柜子里的人的心聲吧。

同性戀不是他(她)們的錯,他們需要發聲,需要得到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聽說顏值高的都關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零說心理 的精彩文章:

你有足夠的魅力吸引他么?

TAG:非零說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