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理財打破剛性兌付,該如何應對

理財打破剛性兌付,該如何應對

近期在媒體上經常看到XX銀行理財違規或者延期兌付的消息,本周末浦發銀行又爆出巨額額違規貸款事件,很多人開始擔心在銀行的存款是否安全。其實從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險條例》正式發布,中國存款保險制度正式已經正式生效。每個儲戶在一個銀行存款最享有最多50萬的賠付額。

根據存款保險制度規定,所謂50萬最高限額,是指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銀行的所有存款賬戶的本金和利息加起來,在50萬元以內的全額賠付。超過50萬元的部分,將依法從投保機構清算財產中受償。根據央行此前測算,50萬元的最高賠付限額將覆蓋99.63%的存款人全部存款。通俗說就是你在任何一個銀行存款不超過50萬,即使銀行倒閉了,你存的錢依然會有保障,不必擔心。

2017年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門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該意見稿具體內容,可以自己上網搜索),在該文件正式生效後,根據這個文件規定內容指示,包括銀行在內的所有金融機構發售的理財產品都不會在合同上向客戶承諾保本保息,意味著長期以國家信用作為背書的剛性兌付打破從制度上進行明示。事實上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對銀行存款以外的投資理財都沒有剛性兌付承諾,剛性兌付本身也違背經濟規律,讓國家承擔了不該承擔的信用風險,反而容易造成整個國家經濟系統性風險。近期媒體報道的部分金融機構發售的理財不能如期兌付,只是國家卸下擔子讓金融市場規律發揮自身應有作用的開端,後期理財出現更多不能及時兌付案例也不足為奇。

打破剛性兌付,對一直做固定收益理財的的影響較大,但也用不著短期恐慌,在國家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前提下,不能如期兌付的理財畢竟只是很少一部分。那麼如何避免落入那一少部呢?可以參考以下幾個重要因素:

1.理財投資方向:包含期貨、股票、中小企業私募債為代表的A級評級以下的債券,民間借貸等都屬於相對高風險投資品種。

2.預期收益率水平:是否明顯高於市場同期大部分投資方向相同的理財的預期收益率,比如常見的投資於國債,銀行間票據等低風險標的的理財產品,一般同類理財4%左右,如果某款理財產品標出8%以上的預期收益率,這就顯然說明該款理財可能不正常,不是投資於宣傳的低風險品種,或者該款理財具有潛在的到期無法兌付風險。

3.發售機構。現在發售理財機構特別多,除了常見的銀行,保險,證券金融機構,還有大量新興的P2P,互聯網金融公司等。從去年的「E租寶」到最近「錢寶網」創始人自首,都是席捲投資者幾百億的理財資金。一定要當心一些小平台發出的高收益理財產品。

4.尋求專業人指導。如果自己不從事金融行業,大部人對金融產品知識了解較少,在做投資理財之前可以聽聽身邊專業人的建議。

理財打破剛性兌付,帶來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影響是——加速利率市場化進程,利率是整個金融市場的核心變數,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更多的理財剛性兌付打破,金融市場格局一定會重新劃分。舉個最簡單直觀的例子,原來你有5萬元資金,沒有打破剛性兌付前,隨意到銀行買款5%的理財,一年下來毫無擔憂的獲得2500元利息。同時如果買5萬銀行的股票,按A股上市銀行平均每股收益8%/年算,一年股息回報4000元,按最高的利息稅20%算,拿到手還剩4000*(1-20%)=3200,但萬一銀行經營不好出現虧損了,股價下跌了,你的本金可能會受部分損失,如果經營好了,不僅拿到3200元的利息,股價上漲,你的本金也會隨著升值。現在剛性兌付打破了後,你還買預期收益5%的理財,你的收益上限是2500元利息,這2500元收益不一定拿到,現在本金也可能受到損失。同時股票還是和原來一樣,現在兩種本金都可能會受損失,理財一旦出問題不兌付就意味著本金全部損失歸0,而股票如果不是這家公司徹底倒閉,股價不可能歸0。

上面這個例子也能很好解釋,為什麼中國經濟一直持續高速增長,而股市卻不美國股市那樣跟隨經濟增長不斷創新高,主要原因就是剛性兌付的理財收益水平太高造成的。人的本能都會趨利避害,絕大多數人在無風險獲得5%和有一定風險獲得8%之間選,一定會選5%;而當5%和8%也有同樣風險時,大部分又會選擇8%.這也是2017年以來貴州茅台,工商銀行,中國平安等行業龍頭能股價大幅上漲的核心邏輯。隨著剛性兌付繼續不斷打破,這種邏輯會傳導到更多的優質上市公司股價當中,這也是之前文章判斷優秀企業股價在2018年一定會走牛的最重要依據。

「剛性兌付打破」關閉固定收益的一扇窗,卻打開股市中優秀企業的一扇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翡翠—玉中之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