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沒有這群留學生,就沒有《無問西東》,更沒有今天的中國

沒有這群留學生,就沒有《無問西東》,更沒有今天的中國

近日網路上流傳著很多類似於

「18歲留學生騙走父親300萬並拉黑全家」

「兒子國外開瑪莎拉蒂撩妹

父親國內開滴滴拉客」

「中國留學生海外宿醉開趴撒錢炫富

等痛批留學生的文章

在這類文章的評論下方

不少人開始對留學群體進行無端的謾罵

認為留學生心中無「孝」、攀比成風

甚至用」垃圾」概括我們的存在

且先不說文章的真實性是否待考證

即便是這些個例真實的存在

也不能以偏概全地代表所有留學生

讓整個留學生群體被社會誤解

真正的留學生群體並非如此

縱觀百年歷史

每個時代都有一批熱血的留學青年

他們在各自的青春里成長

懷揣著夢想,奔赴世界各地

期盼有朝一日可以報效祖國

因為他們學成歸來注入的力量

才使得中國的脊樑慢慢挺直

而今天

我們的頭條只屬於給這群人

他們為留學生群體正名

他是留學生的精神教父

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我們

我們的故事從上面這個爺爺開始

他叫容閎

某種意義上來說

他是今天所有留學小夥伴的

「精神教父」

1828年11月17日

容閎出生於廣東香山縣南坪村

7歲時被送到澳門一所西方學校讀書

容閎父母做出這個決定並非「思想開放」

而只是想讓他學點「洋話」

將來好在商行做事

然而

孩子的發展往往超出父母的期望

18歲那年,學校老師布朗牧師回國時

在班裡表示他可以帶幾個孩子一起走

容閎自告奮勇,和老師一起上了帆船

98天漂流之後,他們踏上了美利堅的土地

就這樣

容閎成了第一個赴美留學的中國學生

1850年,容閎進入了布朗牧師的母校

——大名鼎鼎的耶魯大學

由於語言障礙,加上經濟拮据

容閎常常學習到深夜

也常常在課餘時間打工

但他頑強克服了障礙

贏得了美國同學的青睞

1864年,容閎畢業

是第一個拿到耶魯大學學位的中國人

耶魯以容閎為驕傲

至今,他的畫像和雕塑

還擺放在耶魯的校園裡

然而,功成名就的容閎

並未貪戀國外的優越環境

他想到了仍然處於封閉愚昧中的祖國

在經歷了西方的先進教育

看到了發達的工業社會後

容閎迫切地希望能把這些帶回中國

「予意以為

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

則當使後予之人

亦享此同等之利益……

借西方文明之學術以改良東方之文化

必可便此老大帝國一變以而為少年新中國」

懷揣這樣理想的容閎

在1854年11月13日乘船歸國

從此,開始了他為之奉獻一生的

「西學東漸」理想

回國後,容閎想盡辦法接觸達官貴人

曾國藩,李鴻章,太平天國的洪仁玕

都曾和他交談過

1871年,在李鴻章和曾國藩的建議下

清政府終於批准了官派留學生的

「留美幼童」計劃

為了這一天,容閎已經等了十八年

1872年8月11日

第一批留美幼童在上海出發

4年,分4批,每批30人

這120名學子,最小的10歲

最大的也不過16歲

這些年齡不過今天初中生的孩子

以驚人的速度融入了美國社會

他們很快就攻克了語言難關

和美國朋友談笑風生

他們與寄宿家庭的女主人親如母子

他們在學校囊括了拉丁文,

希臘文,拼寫等各大賽的冠軍

他們組成的「東方人棒球隊」

在體育場上大顯身手

耶魯大學教授威廉· 菲爾普斯

(William Lyon Phelps)

在自傳回憶中甚至還略帶醋意地提到

自己的中國同學在舞會上也「風光無限」

「他們風度翩翩,長相英俊」

「只要他們在場

姑娘們的目光就都被吸引過去了

可不要覺得這些孩子只是「花花公子」

他們在學習上也一點不含糊

除了比賽屢屢獲獎外

他們在美國就讀的學校在今天個個如雷貫耳:

耶魯大學:22人

麻省理工學院:8人

倫斯勒理工學院:6人

哥倫比亞大學:3人、

哈佛大學:1人

此外,還有拉法葉學院,

伍斯特理工學院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布朗大學,理海大學

……

遺憾的是

古老的傳統終究難以輕易撼動

「師從洋人」在很多人眼裡依然無法接受

9年後,1881年,在保守官僚的讒言下,

清政府中止了官派留學

所有留美幼童被召回國內

容閎奮鬥一生的事業,就此半路夭折

然而,是金子總是會發光

這些經歷過西方教育洗禮

接受過近代人文和科學知識的學生

在若干年後成為了「國家棟樑」

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軍事,工礦

教育,鐵路等各個領域

到處可見這些「幼童」的身影:

京張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

中華民國首任總理:唐紹儀

清華大學首任校長:唐國安

發現湘潭煤礦的工程師:鄺榮光

豐島海戰以身殉國的北洋海軍大副:沈壽昌

……

作為中國首批赴美留學的學生

他們以自己在美國習得的

學識,才幹,能力

以及那份永不忘懷的家國情懷

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們在危難間奔走

讓一個民族從蒙昧中蘇醒

後來的留學者

無一不以他們為效仿

學成之後紛紛回國

為祖國發展盡心儘力

清華校長梅貽琦

19歲時,梅貽琦以全校第一名畢業

次年成為清華庚款首批「直接留美生」

等到他回國時

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

幾任清華校長跟走馬燈似地更換

追求獨立、民主的學生們

寧可讓學校連續11個月沒有校長

也絕不將就

頂著重壓,梅貽琦臨危受命

堅定的對清華師生說

「所謂大學者

非謂有大樓之謂也

有大師之謂也」

鏗鏘有力,字字珠璣

在任期間

他高風亮節,不諂媚、不屈從

行為世范,從不汲汲於名利

為中國學術之自由,思想之獨立

奠定了清華篤實的精神底色

也使清華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學校

一躍成為讓國內外高校為之側目的名校

建築大師梁思成

1924年梁思成進入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

本著刻苦好學的心態

他常去圖書館

把著名的古建築一個個默畫出來

1928年, 在回國前

他跑遍歐洲參觀了希臘

義大利、法國等地的著名古建築

親眼看到國外的古建築所受到的妥善保護

他陷入了深思

有著幾千年歷史文化的中華民族

大批千年的古建築卻危立在風雨飄搖中

得不到妥善的保護

而且少有學者研究

中國人想學習自己祖先的文化遺產

還要依靠國外編著的書刊

多麼地令人心痛

他下定決心:

中國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築

中國人一定要寫出自己的建築史

於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在所有人都關心生死存亡的問題時

他卻在炮火聲中

保護著會因戰亂消失的中國古建築

留下它們的肖像

也為中國的子孫後代們留下這些念想

證明了中國建築曾經的輝煌

也為我們留下了與古建築對話的契機

兩彈元勛鄧稼先

1947年,他通過赴美研究生考試,

進入美國進入普渡大學物理系學習

這所美國著名大學

以其嚴格的錄取和教學聞名世界

而他不僅用兩年修滿學分

年僅26歲就通過博士論文答辯,

被人們譽為「娃娃博士」

然而,面對著美國投下的兩顆原子彈

中國卻連簡單的物理儀器也造不出來

於是,在取得學位的第九天

他迫不及待登上了威爾遜總統號輪船

毅然踏上了回國之路

回國後,他獻身於新中國核研究

帶領中國邁出了

獨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

1964年10月16日

東方向世界發出一聲巨吼,

一朵巨大的蘑菇雲在大漠上騰空升起

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不幸的是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大量的放射性物質

一點一點地損耗著他的身體

從前那個英俊帥氣,身體強壯的他

如今卻彎腰駝背,頭髮花白

由於常年接觸核輻射

他身患癌症,英年早逝

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

提到周總理,我們再熟悉不過了

他是中外名流口中的優雅君子

大國風度與和藹可親

在他身上完美統一

「為中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支撐著他

懷著對真理的渴求

他搭乘法國波爾多斯號郵輪

赴歐洲勤工儉學

為新中國的成立儲備力量

等到新中國成立

他代表祖國第一次出現在國際舞台上

步履堅定,神情沉穩

舌戰以杜勒斯為代表的「十六國」

讓西方世界為之震動

看到外交封鎖

他一次次面對質疑,迎接挑釁

力挽狂瀾,化解尷尬

為新中國打開了與世界連接的大門

面對民不聊生

他一次次下基層視察民情

將群眾的小事放在心頭最重的位置

直至身患重病

仍勉力維持國民經濟建設

鞠躬盡瘁,嘔心瀝血

在他們的努力下

新中國得以蓬勃而迅速的發展

他們用言談舉止

樹立著中國留學生的良好姿態

兩隻皮箱一個夢

雄心壯志離家園

待到建國之後

從1950年至1956年期間

中國政府不斷向蘇聯派遣留學生

共派出1654名

其中研究生544名

大學生60名、進修教師176名

實習生874名

蘇聯的高等院校、企業、設計院、科研機構

為中國培養了許多技術幹部和熟練技術工人

這些被派出去的留學生

都被分在莫斯科大學、列寧格勒大學

以及其他城市的幾百所高等院校和實習單位

等到他們學成歸來

很快填補了中國科學技術

和教育等領域的空白

承擔了學科建設、人才培養

技術研發和科學研究的重要任務

並在工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成為國家科學技術事業和產業的帶頭人和組織者

等到1978年改革開放

鄧小平同志作出擴大增派出國留學人員的指示

中國留學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當時的留學工作方針是

「廣開渠道,力爭多派」

12月26日

中國派出首批52名赴美訪問學者

1978年清華大學第一批赴美留學人員情況

歸國30年後

52人中有7人:

李衍達、陳俊亮、柳百成

張楚漢、張恭慶、姜伯駒、童坦君

成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這批歸國學者中不少人獲得

中國科技進步一等獎

二等獎和三等獎

凡在大學任教和在科研單位從事研究者

全部成為各自領域的教授

知名專家或學術領軍人物

1981年

自費出國留學政策徹底放開

托福考試也於這一年進入中國

不過當時DIY留學完全是賭一把

一旦沒走成

就會成為閑散人員

這在那個年代來看是很嚴重的身份問題

但是很多人為了「出國開拓眼界」

選擇勇敢的踏出這一步

比如曾經新東方的創始人徐小平

就是其中之一

他回憶自己出國後的那段日子

「到了國外

按理說可以自由自在追求自己的夢想

No!到了國外有一個殘酷現實

——生存

「我到了國外就不得不去打工

我們這一代全打工」

於是在餐館打工洗盤子

聽著水聲嘩嘩嘩

這些辛苦的經歷

被徐小平寫成了新東方的

「第二校歌「

「山窮水盡疑無路,出國好像是陽關

兩隻皮箱一個夢,雄心壯志離家園」

歌詞生動形象的概括了

所有留美學生的現狀

一般發奮學習一邊靠打零工獲取生活費

碩士畢業後,徐小平回國創業

1993年11月

商業化民間外語學校

北京新東方外語學校正式註冊成立

如果你愛他

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

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一部名為《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轟動全國

劇中女主角不遠萬里,出國去往紐約

經歷的各種酸甜苦辣

讓國內很多的年輕人也想要出去闖一闖

一時間

「出國熱」席捲20世紀90年代的人們

然而初入異國他鄉

豈能面面俱到

語言不順、環境不熟

文化背景不同

中國留學生大都有過一段不適應的日子

幸運的是

中國人吃苦耐勞、發奮圖強的精神

幫助他們熬過了最初的幾年

你瞧

這樣的留學生才是真正的中國脊樑

他們猶如散落在時代里的明珠

將「家國」放在心間

他們於危難亂世間奔跑

讓一個民族從愚昧中蘇醒

睜開眼睛看整個世界

他們從太平盛世時出走

讓中國真正在世界屹立不倒

他們詮釋了青春的模樣

他們才是中國的力量

這群留學生,值得被所有人知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視界 的精彩文章:

清華美女博士在事業巔峰裸辭:我受不了這麼油膩地過一生

TAG:INSIGHT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