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里的大咖們,值得我們肅然起敬
《無問西東》結尾七分鐘的彩蛋為何被觀眾盛讚?不是僅僅因為出現了多少個名人,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而是因為它讓電影院里的普通觀眾看到那些赫赫聲名的大師,在他們年輕的時候,也在上課學習、教書育人,真實地生活。而他們在精神上不斷地追求,在學術上不斷地求精,終於成就了永不褪色的青春傳奇,終於「立德立言」,給後輩,給我們的國家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其實,在我們往期的文章里,一直持續地向讀者介紹過民國的學術大咖,今天,小編就帶您回顧一下他們昔日的風采!
無價之寶
沈崇誨(沈光耀原型)
沈崇誨(1911-1937),江蘇江寧人。國民黨空軍飛行員,抗日英雄。犧牲時年僅26歲。為表彰其英勇愛國精神,國民政府特追贈其為空軍上尉。
沈光耀(王力宏飾)
沈崇誨1928年考入清華大學。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領導各大學學生組織義勇軍。1932年7月畢業後曾留校任飛行教官。後調任空軍第二大隊第九中隊中尉分隊長。
沈崇誨
1937年8月,淞滬戰爭爆發。19日晨,沈崇誨奉命轟炸敵艦,適遇敵戰鬥機襲擊南京、杭州,其護航戰鬥機被迫迎敵,遂在無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與第九中隊飛行員升空執行任務。飛臨日軍艦時,所駕904號飛機突然發生故障,尾部冒出濃煙,速度減慢,脫離戰鬥隊形。此時,日軍旗艦「出雲號」正指揮航隊與中國空軍激戰,沈崇誨遂與同機的陳錫純駕機撞擊「出雲號」,但因傷勢過重,不幸墜海。
梅貽琦
梅貽琦(1889-1962),江蘇武進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1914年,由美國學成歸國後,歷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1931-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1955年,在台灣新竹創建清華大學並任校長。
梅貽琦
梅貽琦出任清華校長期間,奠定了清華的校格,為清華大學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
梅貽琦(祖峰飾)
期間,梅貽琦對師資人才進行嚴格遴選和延聘,推行一種集體領導的制度。他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
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生於日本東京,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是建築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
1923年的梁思成
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等作品的設計。
林徽因
林徽因(1904-1955),福州人,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建築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梁思成與林徽因於1928年在加拿大溫哥華結婚
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梁啟超
梁啟超(1873-1929),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啟超
梁啟超對圖書館學有獨到見識。他認為應建設「中國的圖書館學」,以現代西方的圖書館學理論施之於中國傳統目錄學的改造,即是目錄學的科學化。
王國維
王國維(1877-1927),浙江海寧人,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王國維
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研究哲學與美學,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後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
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 。
徐志摩
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
孫立人
孫立人(1900-1990),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軍銜。
孫立人
孫立人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內戰時曾於四平、 公主嶺、德惠等地擊敗林彪。
馮友蘭
馮友蘭(1895-1990),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人。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
馮友蘭
馮友蘭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
錢穆
錢穆(1895-1990),江蘇無錫人,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1937-1937年在北京大學史學系任教的錢穆
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 ,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TAG:北京脈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