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下社會的三大教育通病,你佔了幾個?

當下社會的三大教育通病,你佔了幾個?

家庭環境、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決定性作用,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是真正做到以身作則、用心教育孩子的父母又有多少?

很多父母都打著工作忙、事業忙的標籤而忽略對孩子的教育,打著為孩子創造更好物質條件的口號而忽略對孩子的陪伴。陪客戶固然重要,但是不要忘了讓孩子過好的本意是什麼,作為父母出發點都是好的,為了讓孩子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甚至為孩子以後成家、擇業都鋪好了道路,但是這樣真的就是愛嗎?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因為你的這些行為而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1、把工作放在孩子之上。為什麼把這點放在開頭?因為這是當下社會的通病,我們說這個社會浮躁也好,生存艱難也罷,暫且不談那些農村留守兒童,城市的孩子也面臨這樣的問題;父母忙著工作,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我身邊的同事——本地人,父母也都是本地人,孩子一直放在爺爺奶娘身邊,兩口子每天忙著上班,工作真的那麼繁忙嗎?不見得,一周當中總有四五天都是出去和同學聚會,我推薦給她一本教育類的書,同事看了之後下定決心要把兒子從婆婆那裡接回來,結果也是不了了之。迫於生計無奈下把孩子留在家裡外出打工,這是當下很多農村、山區人的真實寫照,可是我的同事絕不是這類人群,而且她的事情也並不是個例。孩子的成長之後一次,別因為種種客觀原因就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要把家庭、孩子放在首位,然後才是事業。

2、把孩子當成「物品」。這個點有的人可能覺得點誇張,實際上我說了之後你就不會覺得誇張了。這不單是當下社會的通病,這人類長久以來的親子關係上的通病。

我從反方面來講,很多家長反映孩子不聽話,不僅僅體現在小的時候或者青春叛逆期,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後的擇業和擇偶方面也表現出「不聽話」,其實不聽話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為什麼呢?從孩子出生,我們就盼著孩子健康、樂觀、愛笑,但是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條件,有的孩子天生愛哭,這在父母眼裡肯定會打上不聽話、不好帶的標籤,說沒有有些絕對,但是很少很少的父母能夠尊重孩子意願,在順應孩子天性的情況下正確引導孩子。

敏感、任性屬於自卑心理,這類的孩子缺乏自信心,期望被關注,針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就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時間來和孩子溝通,盡量多做一些親子類遊戲,在遊戲中與孩子建立信任。

所以說,不要試圖讓孩子按照你的標準來成長,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從出生一開始就要樹立這種觀點,多聽孩子的想法,多和孩子溝通,在順應孩子天性的情況下正確的引導孩子健康的成長。

3、不愛學習。這個點應該又有人覺得不能接受了,不愛學習還影響孩子了?是不是太誇張了?且聽我慢慢往下講。很多人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就變得懶散了,除了工作那點事兒以外不再接受新鮮事物,除非公司搞培訓,否則很少人主動進行學習。為什麼呢?學習很累,也很苦。拿我來說,上學校的時候我們合校去鄰村上學,每天要四五里到學校,然後中午放學走四五里路回家,吃完飯再走四五里路去上學,下午放學又是四五里路。不管颳風下雨,只要不放假,都得這麼走著去上學。我小時候屬於條件比較艱苦的,可是市裡的孩子也並不輕鬆,報各種特長班、輔導班,各類考試,各種卷子。所以學習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兒,上班之後,除了工作也很少有人能夠堅持學習,連書都很少讀了,這也不難理解。

但是想要做優秀的父母就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在要求孩子刻苦學習的時候,想想自己在做什麼?抱著手機刷微博、打遊戲,且不說能不能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當我們的上進心被手機上好玩的軟體消磨殆盡的情況下,還能理解當時學習的那份苦嗎?還能和孩子同頻的交流嗎?

保持的學習習慣不僅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更奇妙的是給孩子營造一個上進的氛圍,能夠更好的和孩子進行交流。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好的影響,也希望我們這個社會能夠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一點通 的精彩文章:

TAG:寶寶一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