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大圖曝光第6架運-20已服役 年產一百架都不嫌多
【妹子楊聊軍事第54期】
06號運-20首次亮相
近日,中國軍網英文版發布了一組高清照片,西部戰區空軍某部運-20密集開展飛行訓練,進一步強化戰鬥力。其中,一架運-20機頭側面清晰可見「06」的數字編號,表明這是交付該部隊的第6架運-20。這是運-20第6架量產機的首次曝光。
照片放大後清晰可見「06」字樣
如今,運-20正式進入部隊服役已經一年半了。2016年7月6日,中國空軍隆重舉行運-20飛機授裝接裝儀式,中國空軍第一次擁有了國內自主研製生產的大型戰略運輸機,戰略投送能力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當天,首批交付部隊服役的運-20為01號、02號這兩架。
01號運-20
02號運-20
2017年,第二批4架運-20先後交付部隊服役,分別是03號、04號、05號,以及這次曝光的06號機。年產量4架,這個速度聽起來似乎有點慢;但是考慮到運-20原型機首飛於2013年1月26號,首飛距今不過5年時間就已經開始批量生產,整體步伐已經相當快了。
03號運-20。背景中地平線上可以看到一排淺灰白色的運-9中型運輸機。
05號運-20
衛星照片中,5架運-20量產機排列整齊停放
短短五年時間,運-20從首飛到首批服役,背後攻克的難關無數,付出的辛勞汗水無數。五年時間內,運-20共製造了7架原型機,其中試飛院編號為783號的原型機曾輾轉祖國大江南北,先後在寒冷的東北海拉爾機場、海拔4000多米的稻城亞丁機場、悶熱潮濕的珠海國際機場等地亮相,完成了一系列不同環境中的苛刻試驗,為運-20整個試飛工程立下了汗馬功勞。
先後在全國各地被遊客拍到的783號運-20
如今首批裝備部隊的這6架運-20,不僅承擔著摸索使用經驗、戰術戰法的重要使命,嚴格來說,也要繼續擔負試飛定型的任務。由於研製新型戰機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造出原型機後,要經歷調整試飛、鑒定試飛、試用試飛、使用試飛等多個階段,光是試飛時間跨度就可以長達5到10年。
只有交給部隊實踐,才能更快更好地完善技術性能,形成戰鬥力
不過,自從殲-10開始,中國航空科研人員已經推廣採用「領先試用」的辦法,在飛機主要性能完成基本考核合格之後,隨即「邊試飛、邊定型、邊服役」,以此節省時間,加快服役腳步。這樣的辦法對系統工程的組織協調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考驗,但效果也很明顯。
運-20首批交付部隊服役儀式資料圖
殲-20、運-20都充分靈活運用了「領先試用」的辦法,一方面部隊逐步小批量接裝飛機,提前熟悉主要技術,摸索戰術戰法;另一方面,航空工業繼續開展鑒定試飛,專註於攻克更高難度、更深層領域的試飛科目。這兩個步驟同時進行,飛機發揮出完整戰鬥力的時間節點就明顯提前了。
運-20「鯤鵬」之所以被稱為「國之重器」,是因為其作用真的太大了。戰時,運-20必須擔負部隊運輸、裝備投送、傘兵機降等繁重的作戰任務;平時,搶險救災、撤僑護僑、遠程搜救等非軍事行動一樣少不了這些大傢伙們的身影。另外,空中加油機、預警指揮機、電子戰飛機也很需要像運-20這樣的改裝平台,機載激光武器、空射火箭、高超音速飛行器等大型科研項目同樣很需要合適的載機。
美國空軍C-17機隊,看起來非常壯觀
在運-20服役之前,中國空軍僅僅擁有區區十幾架引進的伊爾-76,根本不夠用的,相比之下美俄空軍都有成百上千架大型運輸機。好在如今運-20已經小批量服役,正為大規模生產裝備做著最後的準備,期待運-20鋪天蓋地、大象漫步的場景早日到來,那才是強國空軍應該有的樣子。
何時能把現在的發動機換成短粗的大涵道比渦扇?這或許是軍迷更關心的問題吧。
【本文作者為妹子楊,獨家發佈於騰訊企鵝號《超視距》,堅持為您帶來有營養、有趣味的原創軍事內容,歡迎關注!】


TAG:超視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