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基礎都保證不了,談什麼更好?

基礎都保證不了,談什麼更好?

昨天跟朋友閑聊,朋友說:「你以後留在北京發展挺好的」,我第一反應就是:「我不要」。朋友說:「北京發展空間大,教育資源也好……」我說:「是啊,教育資源是好,可問題是,自己將來有孩子的話,能享受得到么?紅黃藍幼兒園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么……」

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已經過去有一個多月了,輿論也漸漸平息下去,如果不是因為跟朋友閑聊讓我突然想起,恐怕我也快忘記了……還記得虐童事件剛曝光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有朋友發新聞鏈接給我,那種複雜的心情,我想,大多數人都是有共鳴的,不需要說太多。當天晚上還有哥們發微信問我:「紅黃藍那個事件你聽說了么,我在想,將來我有孩子的話,該怎麼辦……」

相信很多人都想過同樣的問題,我也想過,我思考的結果是:我認慫。

慫點一:我沒有力氣去譴責那些虐童的人,越譴責越生氣,越譴責越能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無力,越譴責越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那樣禽獸不如的人(說他們禽獸不如都是侮辱禽獸吧~)。

慫點二:我沒有那個實力可以改變什麼,我改變不了社會環境,也改變不了社會中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如果將來有孩子的話,盡量考慮周全,儘可能地去給孩子選擇靠譜的學校靠譜的老師,儘可能地教孩子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儘可能地教孩子在受到傷害之後學會向父母求救……

慫點三:我甚至沒有那個底氣說「我要儘可能保護好孩子」,我不認為自己有那個實力可以給孩子全天候全方位的保護,即便是那樣,孩子還是有可能受到各種各樣的傷害,我能做的,也許就是,如果孩子的身體或心靈受到了傷害,儘可能在第一時間發現,並且想辦法如何陪孩子去治癒這些創傷,儘可能把傷害減到最小,如果能因為傷害而學會成長值得慶幸,如果因為傷害而畏縮不前必要接納。

可能是因為我對紅黃藍的虐童事件了解得不夠多(主要是看了鬧心,索性選擇逃避),所以有一個問題一直沒有想明白:為什麼那麼多孩子都被針扎過,身上有針眼,可是家長們發現得那麼遲?(當然了,孩子們受到的傷害不止被扎針這一點,其他事情,嗯,因為怕被封號,加之我慫,所以我閉嘴~)

針對這個問題,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當然,都是自己的主觀臆斷,如果有不當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我個人認為,父母們之所以沒能及時發現孩子們的異常,是因為沒那個心思。

紅黃藍事件曝光之後,我看過一篇文章,就是針對這個事件的一些反思,告訴父母應該如何跟孩子溝通,才能從孩子口中問出家長想要獲取的信息。那個文章寫得很不錯,只可惜記不住名字了。大概的意思是,孩子每天回到家之後,不能問:「你今天在幼兒園過得怎麼樣啊?」因為這種關於整體感覺的評價太抽象,孩子年齡太小,很難從一天發生的事情當中抽離形成一個整體感知,很難回答。應該問類似於 「你最喜歡哪個小朋友啊,為什麼?你最不喜歡哪個小朋友啊,為什麼?你最喜歡哪個老師啊,為什麼?如果有外星人來了,你最希望他把哪個老師帶走啊,為什麼?」這樣的一些問題。

那篇文章寫得真的非常好,感覺也很實用,但問題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可以想像這樣一個場景:在北京這樣快節奏高壓力的城市打拚了一天的父母,擠了兩三個小時的公交地鐵,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了家裡,然後忙著給孩子做飯,陪孩子吃飯的時候可能心裡還想著白天工作的事兒,甚至回到家裡之後還要加班趕點任務出來……這種情況下,可能連話都懶得說了,還有那個時間精力和心思去陪孩子,耐心地詢問孩子,仔細地聽孩子說了些什麼嗎?顯然不可能。

設想一下,如果是在一個生活節奏更慢,生活壓力更小的城市呢,同樣一對年輕的父母可能會是什麼境遇?朝九晚五舒舒服服的小日子,每天樂顛顛地跑回家陪孩子,問問孩子今天學校發生了什麼,陪孩子看看書、玩會玩具、做點遊戲、講講睡前故事,周末帶孩子一起做做家務逛逛公園打打球看看動畫片……

有一些報導說,紅黃藍幼兒園的老師威脅孩子說他們有長長的望遠鏡,可以看到孩子的家裡,所以讓孩子不敢跟家長告狀。聽起來很合理對不對?但是還有這樣一個問題: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想做到喜怒不形於色其實都很難,更何況對於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來說?難道那麼多孩子天生都是演技派?受到了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摧殘之後,回到家裡一點異常都沒有?小孩子忘性大,受了傷轉眼就不記得了?父母覺得小孩子情緒善變,所以沒當回事?可是孩子們不是偶爾一次受到那種傷害啊,而是經常受到那種傷害,或是看到其他小朋友受到那種傷害。忘性再大,也不可能天天都跟沒事兒人似的吧?小孩子情緒再善變,也不可能天天有異常吧?所以在我看來,更合理的解釋就是:孩子們有異常,但是家長們沒有發現,或是即使發現了也忽略了。

說了這麼多,似乎有點跑題了。回到我的題目:基礎都保證不了,談什麼更好?

「更好」是一個比較級,只有做到了基本條件都滿足,追求更好才有意義,如果基本條件都滿足不了,追求更好無非是捨本逐末。

我個人對於教育的看法是: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愛和安全感,其次是快樂和自信,再然後是見識和能力。

作為家長,首先要保證的,就是給孩子儘可能多的愛和安全感,讓孩子感到快樂並且自信。愛和安全感這種東西,靠誰給孩子?難道不是父母么?難道要等著老師給孩子愛和安全感么?老師是應該給孩子儘可能多的愛,關鍵是,一個班裡那麼多孩子,老師的愛心再豐富,能給予每個孩子的也終歸是有限的啊。一對父母照顧一個孩子都給不了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的話,指望老師么?

0-3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孩子還沒上幼兒園,根本和老師無關。孩子0-3歲的時候,接觸最多的就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在這一時期,家長如果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的話,孩子長大後,很容易出現許多問題,因為錯過了安全感建立的最佳時期而產生的遺留問題,都等著老師去解決么?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都知道不應該把期望寄托在老師身上,但是很多人潛意識裡所做的事情,其實都是把教育寄托在了其他人身上,而非自己身上。

人們一味地追求所謂的更好的教育資源,這些資源其實更多的是指學校教育資源和社會教育資源,而非家庭教育資源。

為什麼說北上廣有更好的教育資源?我粗略總結了一下,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一線城市有錢,所以有好的師資,高素質的老師能帶給學生不一樣的視野。

2.一線城市有更大的平台,有更好的城市文化,孩子從小耳濡目染,見識更廣闊,思維更靈活,談吐隨之不同,綜合素質更高。

3.一線城市有更好的競爭氛圍,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在相互競爭,大人之間要比較,孩子之間也要比較,孩子還沒到起跑線就已然開始了各種比拼,在激烈的競爭中,孩子們的各方面素質不斷得到提升。

我可能總結得不是很全,但以上幾點可能是最重要的,只不過,以上幾條,哪一個跟愛和安全感有關了?哪一個和快樂與自信有關了?

一線城市的買房壓力生存壓力真的很大,如果沒有雄厚的家庭背景的話,光靠父母兩個人打拚,無論年輕的父母多麼優秀、多麼拚命,能混到中產階級也不容易,這個時候,早已因為生活壓力而喘不過氣的年輕父母,哪兒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耐心去陪伴孩子啊?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如果每天忙得沒太多時間陪孩子,或是即使陪孩子也是心不在焉,那又能給予孩子多少愛和安全感呢?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教育都沒有做好,再去追求所謂更好的教育資源又有什麼意義呢?

紅黃藍幼兒園的虐童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紅黃藍幼兒園收費很高,能把孩子送到那種地方上幼兒園的父母真的都很優秀,最起碼在北京混得不錯,但是正因為他們混得不錯,也就意味著他們工作的時候更需要打拚。把孩子送到了教育資源更好的幼兒園,但是自己並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親自履行教育子女的職責。或許才有了後來沒能及早發現孩子被虐待的悲劇。(悲劇的發生不在於父母,而是那些人渣,有些傷害本身就難以預料更無法避免,但是,如果能儘早發現、及時止損,儘早採取措施修復傷口,是不是對孩子造成的創傷會小一點?)

在我看來,所謂的更好的教育資源,是在保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礎上,再去追求更加優質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才是有意義的。不然,所謂的更好的教育資源,都只是空中樓閣,沒有根基。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可能很優秀,但未必快樂。沒準哪天一個想不開就自殺了,畢竟,每年都有高校學生自殺的事件發生,社會精英自殺的例子也不少見。

當然,每個人的選擇考慮的因素都是方方面面的。我不是說北京不好,更不是說不應該選擇留在北京。我只是單純地想說:決定是否留在北京要考慮的方面有很多,但如果單純是為了所謂的更好的教育資源而選擇留在北京的話,可能沒必要。如果家庭該給予孩子的愛和安全感都無從保障的話,那所謂的更好的教育資源可能只是一個偽命題。

PS:我也不是想往那些孩子受到了傷害的父母的傷口上撒鹽,畢竟他們的出發點確實是為了孩子好;我更不敢立flag,怕將來應驗在了自己孩子身上。我只是覺得:在做選擇的時候,是不是可以更冷靜地思考一下,將來有孩子的話,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我們最希望提供給孩子的又是什麼?為了所謂的更好去比較,是否有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秤座女王 的精彩文章:

感念每一次輕裝上陣,珍惜每一次負重前行

TAG:天秤座女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