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資料專輯:其它相關資料
唐--絲綢之路
唐朝,成了連接東西方絲綢之路上的護衛者,除了在各邊關要塞駐紮軍隊,維護治安,唐還在每個關鎖發行通行文牒,對來往的人員物品進行統一管理。儘管維持這一切需要龐大的費用,唐朝還是擔起了這一重擔。往來於絲綢之路上的商隊將中國的絲綢運向西方,同時,他們也從西域帶回金銀器皿及形式多彩的西域文化。唐朝繼續推行隋朝以來的民族融合政策,積極接納各種民族,建立起了各民族融合的龐大帝國。
這是新疆維吾爾地區所轄的吐魯番,史書所稱的西域自此開始。唐太宗將此地的高昌征服後,便接手西域地區的管理。這是昔日高昌王國的都城――高昌古城,從這座昔日沙漠商隊穿梭不息的古城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唐朝追求的開放政策的蹤影。公元20世紀初來此探險的德國探險家是這樣描述這座城市中的所有建築均為宗教建築"這是一座神殿城,城中央遺留著一座佛教寺院。"這堵牆的每一處凹陷中都擺放著佛像。這裡曾是西域佛教的一座大聚點。這是一座基督教堂,基督教在唐代被稱為景教,在長安城裡,也有很多信徒。據記載,基督教傳教士第一次來到長安時,唐太宗曾專門派宰相前往郊外迎候。這是牟尼教寺院遺址,牟尼教來源於波斯。德國探險隊在此發現了滿滿一屋子的經書,唐朝廣泛地接受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各種宗教。由於唐王朝對異國文化採取寬容的態度,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
從新疆高昌古城往西約700公里,就是甘肅敦煌的莫高窟。莫高窟共有洞六百多個,其中一半以上開鑿於絲綢之路繁榮時期的唐代。這些色彩絢麗的壁畫和佛像是東西方之間頻繁交流的見證。隋煬帝與唐朝歷代皇帝都在敦煌開鑿過石窟。唐朝與突厥、土蕃進行交涉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護敦煌石窟。石壁上有一尊畫像被認為是唐太宗像,在中國的歷代皇帝中唐太宗是唯一一個被沙漠綠洲之國尊稱為"草原霸主"並給予"天可汗"稱號的人。畫上唐太宗身後的是唐朝官員們,甚至還有西域各國國王的身影。唐太宗統治時制定下來的法制和制度對外國商人也一視同仁。通過這一做法,唐在國際上贏得了廣泛的信賴和聲譽。 敦煌莫高窟第十七窟,是供奉敦煌高僧的殿堂。入口處的牆被泥封護,直到20世紀初才偶然發現,裡面原來還有一間暗室。高僧們的塑像安放在堂內。高僧塑像的左邊是樹下美人圖。這棵樹下的女子身著男性裝束,這在當時是非常流行的穿著。這個由表情天真的少女守護著的洞窯里藏有驚人數量的佛典和文書,這些文書被稱為敦煌文書。後人從敦煌文書中發現了當時的樂譜,這些從未見過的文字、符號到底代表什麼呢?經專家研究後,發現這些符號代表的是節段和節奏。 壁畫中繪有在伎樂天伴奏下起舞的舞女的身姿。伎樂天們膚色各異,她們手持西域的樂器進行伴奏。這是跳波斯舞和胡旋舞的舞女。敦煌藝術劇院根據壁畫及樂譜,再現了當時的音樂和舞蹈。五弦琵琶曾在絲綢之路廣為流傳,現在由壁畫中復原。西域的舞蹈也傳入長安,在長安非常流行。李白在詩中這樣寫到:"故姬貌胡花,當壚(lú)笑春風,笑春風,舞羅衣,君今不醉將安歸?"
唐--統一各族
唐朝剛剛成立時與周邊鄰國的關係異常緊張。西北部強大的突厥人察覺到當時正是入侵唐朝的大好時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曾經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要塞之地。在兩條河流的交匯處曾有一座綠洲城市――交河古城。唐朝剛剛成立時,在絲綢之路這條聯繫東西的大動脈上占舉足輕重地位的是突厥。絲綢之路沿途的大部份綠洲都是處於突厥軍隊的控制之下,突厥在向那些來自波斯和羅馬的沙漠商隊徵稅中獲取了巨大的利益和財富。突厥趁唐太宗以武力奪取皇位之際,派兵入侵唐朝。《汴(biàn)橋會盟圖》長達六米。公元626年唐太宗即位,突厥二十萬大軍兵臨長安,這幅畫描繪的正是當年的情景。當時唐王朝剛剛結束內亂,無力和這支大軍作戰。據史書記載,唐太宗接受大臣提議,將希望寄托在外交的交涉上,雙方談判的地點就是長安郊外渭水河畔的汴橋,外交舞台成為長安的最後一道防線。《舊唐書》記載,唐太宗與侍衛六人赴汴橋巧辯突厥,雙方成功的簽定了盟約。突厥兵撤,唐王朝迎得了外交的勝利。些後,唐王朝又派兵遠征突厥,唐朝還設計使突厥內部失和,突厥分裂為東西兩部,力量大大受到削弱。 就在突厥從西北威逼唐王朝的同時,唐朝南方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威脅,這就是土蕃王國的崛起,其強大的軍事力量直逼唐朝,甚至威脅著絲綢之路的存在。土蕃興起於青藏高原,這裡有位於西藏自治區邛街縣境內的被譽為郡瓦達滋的土蕃宮殿遺址。公元七世紀,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產生過一位統一土蕃各部的英雄,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松贊干布。公元629年,唐太宗即位第三年,松贊干布建立起強盛的土蕃王國。
這是唐代畫家閻立本繪製的《步輦(niǎn)圖》 ,描繪了土蕃使者進見的場面,時間是公元634年。端坐在女子抬著的步輦上的正是太宗皇帝。由唐朝官員引入的土蕃使者就是土蕃的開國宰相陸冬贊。這次土番使者入唐是為了和唐朝建立聯姻關係,唐太宗應允了這門親事。史書中記錄了當時唐太宗的話,他說"蠻族都重視妻子的力量,等她生了孩子,就是我的孫子,這樣土番就不會向唐發起進攻了。為此,我怎麼能喟惜自已的一個女兒呢?"土蕃使者第一次入唐後的第七年,公元641年正月,文成公主入嫁土蕃,據說松贊干布曾前往位於黃河源頭的美麗的湖泊邊上迎接遠道而來的文成公主。當時為迎接文成公主而跳的舞蹈一直傳到今日。民謠中這樣歌頌這位將漢族文化傳播到土番的唐朝公主。"文成公主帶來了無數工藝,打開了工藝發展繁榮的美。"公元663年,土蕃王國遷都拉薩,在土蕃語中,"拉薩"意謂著神之土地。
在拉薩市中心 , 有一座紅山,聳立其上的雄偉宮殿就是中外聞名的布達拉宮?"布達拉"為梵(fàn)文音譯,意為脫離苦海之舟。據考證,布達拉宮在公元七世紀時曾經是土蕃王的王宮。布達拉宮現有的建築大都建於清代,座上裝飾著藏傳佛教的吉祥圖案。布達拉宮頂部深處是始建於唐朝被稱作法王洞的房間。這間屋裡供有土蕃王國的開國之君松贊干布的雕像。他的旁邊是王妃文成公主像。這次聯姻使唐朝消除了南方隱患, 不久,唐朝就解決了絲綢之路上突厥的威脅,使中西交通更加方便。
文成公主死後,唐朝與土蕃的和平局面遭到破壞,土蕃曾一度出兵佔領長安。《唐蕃會盟碑》上用漢藏兩種文字記載了公元幾世紀時,雙方在拉薩簽定的盟約。唐朝的和平局面是建立在不懈的外交努力基礎上的,唐高京即位時,唐王朝進入到史稱的開元盛世,其版圖也達到歷史上空前的水平。
唐--盛世明主
唐朝的繁華景象歸功於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原是隋煬帝的隨從侍衛,隋朝滅亡,唐朝成立後,他顯露出驚人的政治才華,唐朝成立不久,他就殺死兄弟,並強迫父親李淵交出皇位,時年二十八歲。他在位的二十三年,採取了許多有利於維護統一和加強君主專治中央集權的政治措施,使當時社會空前富裕,經濟繁榮,中外交流頻繁,被史家稱作"貞觀之治",也成為後世嚮往的理想時代。
《十八學士圖》中描繪了唐太宗手下的大臣們。唐太宗之所以被譽為曠世明君,與他善於招收和使用優秀人才有很大關係。這幅圖中描繪的學士們有不少是隋朝官員,或是隋朝時通過科舉考試的中榜者。隋朝時制定的各種律令以及民族大融合的藍圖就是通過這些官員的手傳到了唐代。據記載有時大臣們不顧自身的生命安危力諫皇帝,正是得力於這些敢於直諫的忠臣,才使得唐朝迎來了號稱長安之春的繁華景象。
唐太宗即位之初,社會凋蔽,為了鞏固統治,他採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徭役和兵役,不奪農時;降低賦稅,緊縮政府機構和開支以恢復和發展生產。


TAG:爆侃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