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種疾病比得了癌症還難受,請關心你年邁的父母!

這種疾病比得了癌症還難受,請關心你年邁的父母!

微信公眾號:37度心理(ID:psy-37),歡迎分享!

對阿爾茲海默症的了解,始於兩部電影,一是凄美韓國電影《我腦海中的橡皮擦》,二是奧斯卡影片《依然愛麗絲》。

阿爾茲海默症又叫「老年痴呆症」,一般來說,老年人才會患此病,但這兩部影片的女主都是正當盛年或中年就得了阿爾茲海默症,算是少數,但也絕不罕見。

阿爾茲海默症跟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家族遺傳、頭部外傷、甲狀腺病、母育齡過高或過低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患阿爾茲海默症的概率是男性的3倍。

難以啟齒的「失去」

《依然愛麗絲》的主人公Alice是哥大的一名語言學教授,丈夫也在哥大任教,養育一兒兩女,均已成年,家庭和諧美滿。而這幸福的生活,隨著Alice的「健忘」慢慢地發生了變化,她發現她充沛的感情、珍貴的記憶、睿智的思想,漸漸地離她遠去,醫生診斷為:阿爾茲海默症。

阿爾茲海默症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輕度痴呆,表現為記憶減退,對近事遺忘突出;儘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對新的事物卻表現出茫然難解;言語辭彙少等等。Alice 一開始對女兒的近況不停地反覆「確認」說明那時的她已有「痴呆」的跡象,身為語言學教授在授課時卻表現得力不從心,忘詞甚至「失語」。

隨著劇情的展開,她的病症發展到第二階段,即中度痴呆:空間知覺能力下降,忘記時間,不知自己在哪;穿衣、個人衛生等儀錶方面需要幫助,出現尿失禁的現象。

這裡有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場景:Alice換完衣服後要跟丈夫出去散步,準備出門前突然想去上個廁所,她走回屋子「尋尋覓覓」、來來回回好幾次,也不記得廁所在哪裡,丈夫在樓下等了好久不見人影,上去找她,竟發現她無助地站在樓道邊,尿濕了一褲子,哭著說:「我找不到廁所在哪裡」。

或許因為電影的原因,導演把阿爾茲海默症的臨床表現時間縮短了,所以這一幕的突然到來難免讓人心酸,尤其Alice前後變化的對比,更讓人難以接受。但最難以接受的還是她自己本人:我希望我得的是癌症,那樣的話我就不會覺得如此羞愧。誰不希望自己一直優雅美麗、從容自信呢?但大腦已不由自己控制,只能無助地走向「失憶」。

中美文化中的「失去」觀

從開始的否定、懷疑到憤怒,再到接納自己,Alice慢慢地走出阿爾茲海默症的陰影,她聽從醫生的話,按時吃藥,努力做記憶訓練,延遲遺忘的進度,但還是會不經意間被疾病擊垮。因此在還有自我意識的間隙,她錄了個視頻給自己,當自己醒來什麼也記不起來的時候,點開那個視頻按照上面的指示去做,安靜地離開,不要告訴任何人。

在這裡,我們常常會窺見東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國有句古話「好死不如賴活著」。

我記得我的外公晚年期間,記憶力減退,脾氣變得乖戾,常常擾得家人和鄰居不得安寧,大舅家多次遭到鄰居投訴,無奈只能把他送回鄉下一個人「靜養」,每天舅舅、表哥都要大老遠來給他送飯、幫他擦身,這樣的情景一直持續好幾年,直到外公去世。

我們就這樣一直看著他從原來一個忠厚老實的人慢慢退化成一個孩子,變成一個讓人「厭惡」的老頭,磨掉我們的耐心。可能是害怕被拋棄吧,年老的外公常常把「死」掛在嘴邊,動不動就說「我要死了」、「你們沒人管我」之類的話,但打心底,他還是很想很想活著,直到掙扎到最後一刻。

而在西方人的觀念里,他們自我意識很強,或者說自尊心很強,大多時候都不願意勞煩他人,所以哪怕現代醫療那麼發達,有些人寧願死也不想在躺在輪椅或病床上度過餘生,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樣活著沒有意義。我們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審判他人的選擇,用盡全力掙扎地活著也是一種勇敢,痛快地了卻自己的生命並不代表他們不熱愛生活。

「失去」也是一種「獲得」

這部影片拍得很平靜,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靠著演員們精湛的演技和恰到好處的互動,悄無聲息地打動觀眾,溫馨又現實。

影片的最後,Alice的丈夫還是離開病重的她到另一個城市工作,在這之前,Alice曾因為不贊成丈夫這個決定兩人起了爭執,後來一次在外面吃冰淇淋的時候,丈夫問她是否還想呆在這裡時,Alice回了一句:「還沒吃完就要走了嗎?」她不明白丈夫話里的意思,更不記得他們曾經有過的爭吵。丈夫的離開看似一種殘忍,但這很符合現實,國產劇的伉儷情深,一方身患絕症,另一方不離不棄,兩人更如膠似漆,這簡直就是意淫,現實更多的還是,「我希望你好好的,但我也不會放棄實現我的人生價值」。

或許Alice的遺忘也是一種智慧吧,失去了寶貴的記憶,也失去了不快的記憶,人生變得更簡單純粹了。

而一直不靠譜、不省心的小女兒倒成了Alice家的常客,有空就來陪陪母親,沒空就兩人視頻。她給Alice讀自己所演角色Harper在劇本里的結尾獨白,Alice微笑地認真聽著,那些語句對她來說不過是一閃而過的音符,她只想看著女兒,聽她說話而已。讀完後女兒問:「這部劇是什麼意思呀?」 Alice眼眶濕潤,艱難地說出:「Love. It』s love.」語言早已失去了意義,剩下的是親情,是愛。

我們不難想像,進入重度痴呆期的Alice會是怎樣一種狀況,可能僅存片段的記憶,甚至忘記「我是誰」;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大小便失禁;緘默、肢體僵直、昏迷、離開人世……(第三階段的表現)但我們更看到,在家人的陪伴和鼓勵下,一個沒有失去希望,勇敢而又堅強地迎接每一天的Alice。她失去了記憶,但卻努力活在當下。

在應邀對阿爾茲海默症進行演講時,Alice說了下面這番話:

失去的藝術是什麼?是坦然地面對失去;是接受現狀並且活在當下;是即使知道自己已不能再「獲得」,也不忘卻曾經擁有的美好。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即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一家三口同時患上癌症,只因為媽媽做飯經常放它!醫生看到也連連搖頭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