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軍民融合:從分散走向聯合

軍民融合:從分散走向聯合


寫在前面的話:


1月19日,我在新浪微博和今日頭條發布了局座召忠工作室入駐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核心區軍民融合產業園的消息之後,引起網友的極大興趣,他們從沒想到我會對這個事情感興趣,很多人很好奇,都在問什麼是軍民融合?為什麼要進行軍民融合?軍民融合從哪些方面切入,又將怎樣發展?


穿越時空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從未想過穿越。看到網友們的議論,一下子勾起我對過往的追憶,突然想起來20年前曾經進行過大量研究,就翻了翻電腦,找出了當時的一些研究成果,隨便發布幾篇,讓大家看看20年前我是怎樣思考這些問題的。當時研究軍民融合的戰略背景是這樣的:1991年冷戰結束後,世界從兩極格局進入一超獨霸時代,全球性大裁軍大撤

軍削減軍費軍備蔚然成風。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判斷核戰爭、全面戰爭、局部戰爭爆發的可能性不大,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軍隊要忍耐」和裁軍百萬的政策,軍費減少到歷史最低點,比美國日本韓國印度甚至台灣地區都要少。由於未來不打仗,軍事無威脅,軍隊不訂貨,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成為時代大潮,軍轉民是一條不歸路。在這種情況下,我感覺到這樣發展下去很危險,就開始研究如何民轉軍和軍民兼容的問題,擔心未來爆發戰爭將無力應戰。


這些文章撰寫於1993-1999年之間,其中多為學術論文,有些是參加學術研討會的發言稿,後來被收錄到《戰爭離我們有多遠: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誰在製造戰爭》《中國讓戰爭走開》等專著中。這些文章在當時來看沒有起到多大作用,以後好像也沒有發揮什麼作用。20年過去了,現在回頭看,突然有點振聾發聵的感覺。好遺憾啊,如果20年前就開始落實該多好啊!理論先導很重要,但醒得早起得晚,每天都在寫文章寫書,文章發表了書出版了也就束之高閣了,這真的有點太可惜了。美國的做法有兩個:一是旋轉門制度,你有想法是吧,來來來,給你個職務和權力,自己乾乾試試看。二是戰略諮詢制度,你的學術論文和專著要轉化為諮詢報告,提供相關職能部門決策,一旦被採納,就付給相當豐厚的報酬。


歲月蹉跎,人微言輕。我已退休兩年半,再也沒有精力和熱情去參與這些重大問題的研討了,只是把以往的那些廢話曬出來供大家茶餘飯後讀一讀而已。入駐軍民融合產業園也只是利用新媒體傳播一些軍民融合的信息而已,只能發揮一點牽線搭橋的微薄作用,還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幫助。聯繫我們:

zzz-1952@163.com




軍民融合舊文賞析:









系統集成,技術融合,行業重組,強強聯合




系統集成、技術融合、行業重組、強強聯合,似乎成為世紀末的一股熱潮。是什麼因素導致這樣的重組與兼并呢?是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這是最核心的一個要素。農業時代,「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相互分離是那個時代的生動寫照。工業時代走向集中,分散在村落中的農民開始進入城市,走進隆隆的工廠和車間。但問題是,這種集中只是把人員集中到某一個工廠或車間,工廠與工廠之間、車間與車間之間、工人與工人之間也還是分離的。





信息時代的標誌是網路化和一體化,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工人、工廠和車間,通過網路都能夠連接為一體,這就叫集成,是計算機網路和系統把分散的力量集成到一起,形成巨大的能力。這種思路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思路,從而開始走向系統綜合和一體化。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強調按功能分組,然後再進行合成,因此,技術越分越細,研究部門越來越多。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科門類越來越多,這樣的功能性分工實際上已經造成了惡性循環。信息時代將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模式,雷達、通信、導航、自動控制和計算機這樣的設備和技術已經不是哪個軍兵種、哪個國家和部門所特有的了,幾乎所有部隊和部門都需要、都裝備,是否大家都要設立相互獨立的專門的科研和職能機構呢?回答是否定的。集中有限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按照系統、綜合與合成的思路進行統一管理和研究,是信息時代大科研和大系統的總體發展趨勢。1999年內,我國大中型企業的行業重組、大專院校之間的合併,以及國防科技工業集團的調整和重組等都是順應這個大潮流的行為。




冷戰時期,美國參加軍工生產和軍品研製的工業企業佔全國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航空工業中有80%、核工業中有70%、船舶工業中有60%專門從事軍工生產。冷戰後,在新的安全環境下,軍品訂貨數量急劇下降,軍火市場疲軟,軍工企業普遍經費短缺,效益下降,處於半開工運轉狀態,重複浪費現象十分嚴重。例如俄羅斯坦克產量從1990年的2500輛減到1700輛,以後5年內還要再壓縮40%,目前已有630多家軍工企業和軍事科研機構轉產民品。在這種形勢下,美、俄等大國90年代初期主要通過軍轉民的方式來消化大型軍工企業。從1996年開始,許多發達國家採取兼并、聯營、收購、重組等方式來建立龐大的軍工企業「聯合艦隊」,以增強在國際商海中參與競爭的能力。




這次兼并潮最突出的特點有三個:一是受世界軍事技術革命的影響,合併兼并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和電子等「朝陽」企業領域。在信息技術革命和軍事革命的影響下,曾經長期處於狂熱狀態的造船、鋼鐵、汽車等機械製造業日漸萎縮,而航空、航天、電子行業則顯得生機勃勃,分外火爆。近年來,美國洛克希德、波音和雷聲公司是三家最大的收購企業,其中,波音飛機公司以133億美元兼并了麥道公司,僱員人數已達20萬人,年銷售額高達480億美元。美國政府的目標是在下世紀初只保留一個飛機製造企業,這說明還要進一步兼并那些小型的飛機、直升機和無人機企業。俄羅斯也決心在今後兩年內將300多家軍工企業、設計局和研究所合併為30家軍事工業集團,形成規模化經營。其中,在軍用航空領域,只保留兩個企業集團。原有的38個軍工科研機構,合併後只重組成5個研究中心。




二是優勢互補,增強綜合實力,強化軍民兼容。美國波音飛機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飛機製造企業,佔據世界飛機市場50%以上的份額,1996年民用機訂單達225架,合同金額176億美元。麥道公司則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用機、導彈和航天系統製造企業,F-4、A-4、F-14、F/A-18等作戰飛機,巡航導彈及反潛導彈等制導武器也都是該公司的著名產品。兩強合為一霸,兩個世界上最大的民用機和軍用機企業的合併確定了其國際霸主地位,同時使軍民品的結合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大大增強。新波音公司可以統籌軍民品的研製和生產,有利於通過市場調節來保持軍工潛力。




三是軍工壟斷進一步加劇,但壟斷和競爭的性質由國內轉向國際。60年代以後,美國軍品採購就引入了競爭機制,鼓勵軍工企業參與競爭,以降低軍品價格,提高產品質量,使軍方得到更多的實惠。為此,政府還專門制定了反托拉斯法,反對大型公司集團之間的兼并,以防構成軍品壟斷。此次大型軍工企業的合併和兼并,顯然是在政府和軍隊的支持下進行的,他們不僅不再反對,反而積極推波助瀾,為企業兼并牽線搭橋。這樣做的好處是減少內耗,節約人才和財力資源,提高效益,特別是能夠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這種「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狀況對軍品訂貨將產生重大影響,以往常用的競爭機制因軍工企業的壟斷而失去公平競爭力,軍方最擔心的事情可能又要發生,即質量下降、產品壟斷和漫天要價。



1996年法國對國家防務體制進行了改革,主要方向也是調整軍工產業結構,組建歐洲防務工業一體化大型軍工企業集團,參與國際競爭。防務體制結構優化的基本思路是按照行業重組,打破部門所有制,組建了以航空航天、電子工業、核工業和機械製造工業為主體的四個特大型「聯合艦隊」。這些大型軍工企業集團重組後的目的是統攬軍用和民用項目的研製、開發和生產,協調採辦政策、加強系統管理、降低技術風險和成本,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和與美國進行抗衡的能力。今後軍隊大型武器裝備的發展將由負責國防採辦政策和管理的軍備總局統一抓總,軍方、專家和製造廠商共同參加組成多方聯合設計組,按照人員、裝備、機構、訓練和條令五大要素構成的「力量系統」原則進行宏觀統籌、招標和競爭。由於各大企業集團統籌軍民品的研製和生產,所以軍民品兼容程度有很大提高,大量民品直接或稍加改造就能用于軍品之中,從而大大降低了軍品的價格。




在軍隊的編製體制改革中,美國近年來也動了大手術。僅就軍隊的科研機構而言,主要是進行了大規模調整與合併,28個海軍科研單位合併為4個研究中心,14個空軍科研單位合併為4個研究所,7個陸軍研究所合併成為一個作戰研究所。按照綜合與系統的觀點進行調整並不一定是單純的削減與合併,像信息戰這樣的新學科,美國國防大學1994年專門開設了信息戰學院,海軍1994年以來還新組建了一些專門機構,如設在海軍機關的「海軍信息戰中心」就多達300人,設在艦隊一級的「海軍艦隊信息戰中心」則超過了400人。軍隊科研機構的主要任務是提出武器裝備的需求,所以沒有必要自己搞那麼多研究單位,這些東西依託社會科研機構就行了。所以,美國的科研模式基本上是軍隊內部在確定項目時高度集中統一,具體實施中多依靠民間科研力量和大專院校。在院校重組方面,美國也十分重視依託國民教育的問題,軍隊主要是培訓戰術、作戰等方面的內容,外語、計算機、數學、化學、物理、醫學等基礎性的東西主要是靠國民教育來完成。




在技術和裝備發展方面的聯合也是至關重要的。高技術難度高,投資強度大,有很大的風險,研究持續時間也很長,所以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包攬高技術的各個方面,而只能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比如美國,在航天技術、武器技術和隱身技術等方面領先,但微電子技術卻不如日本。如果多國聯合,把各自的高技術優勢形成武器裝備發展方面的綜合和系統優勢,這當然是一件節省經費、避免重複浪費,又能提高作戰效能的好辦法。近年來,由於軍費裁減嚴重,這樣的方式就更加流行,一般慣例是高技術平台多採用多國聯合設計和建造,這樣可節省經費,但電子和武器等負載則由各國自行裝配,這個是保密的。英國、法國和德國正在研製的地平線級驅逐艦就是採用國際合作研製方式,NH-90直升機、北約護衛艦、三夥伴獵雷艇等也都是這個方式。隨著軍工企業聯合、兼并和收購潮的不斷衝擊,跨國大型壟斷式軍工企業將越來越多,國際間聯合將成為主要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再靠什麼小打小鬧或一般意義上的自力更生只能意味著落後或被時代所拋棄。




除多國聯合之外,國內各軍兵種聯合研製也是高技術武器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美國正在研製的重大武器系統項目基本上都是三軍聯合研製的。聯合研製的好處很多,可節省經費、避免重複浪費、便於形成批量、利於維修保障、能夠提高效能、縮短研製周期、加快更新換代周期。聯合研製成的一種飛機,可以取代多種單一功能的飛機;聯合研製成的一種武器能夠取代六、七種單一性能的武器,所以聯合研製與建造的方法已經被廣泛採用。美國正在研製的三軍遠距離攻擊戰術巡航導彈,以及海空軍聯合研製的JSF聯合攻擊隱身戰鬥機和聯合防區外對地攻擊武器等都是成功的範例。像C4ISR、電子戰和精確制導武器等具有共性的裝備,是各軍兵種都強調優先發展的重點裝備,又是將來進行聯合作戰和信息化、網路化所必須統一考慮的裝備,所以不能各搞一套,要統一組織、合作攻關,以減少不必要的重複,1993年這類聯合性項目就確定了16個。




軍事裝備發展的新觀念:標準化,模塊化,通用化




按照西方發達國家的觀點,武器裝備一般由平台和負載兩部分組成。平台是指能夠運載、裝載和搭載各種負荷的工具,如艦船、衛星、飛機、直升機、坦克、裝甲車等,計算機、操控台也算是平台。負載是指裝在上述平台上、直接用來擔負軍事偵察、指揮、控制、攻擊和防禦的各種電子系統和武器,具體說包括巡航導彈、戰術導彈、水中兵器、槍炮彈藥、雷達、聲納、電子戰、C4ISR及作戰應用軟體等。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歷次軍事技術革命的核心基本都是促進了作戰平台的發展和進步,潛艇、航母、飛機、坦克和衛星都是這種革命的直接產物。信息技術所引發的這場新軍事革命卻有一個最顯著的區別,即特彆強調優先發展負載,平台被置於次要的地位。航空母艦、作戰飛機和主戰坦克這種傳統意義上的作戰平台概念將逐漸淡漠,最具有發展前景的是裝在這些平台上的電子和武器等負載。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把重點放在平台的建造上,一艘艦艇在其整個建造費用中,船、機、電所佔的費用最大,而電子和武器只佔四分之一左右。現在觀念有了根本的變化,像宙斯盾導彈驅逐艦這樣的艦艇,其電子和武器的費用已經佔全艦建造費用的60-70%,主要成本是負載而不再是平台,未來武器裝備的發展的重點集中在C4ISR系統和遠程精確制導武器等負載方面。




今後一個時期,電子信息裝備發展的重點是建設C4ISR一體化網路和實施信息戰。建設一體化C4ISR系統是信息技術革命和新軍事革命的核心,因而特彆強調使用現代信息管理概念,直接利用商用產品、標準和技術,通過開放式系統網路把原來一個個相互獨立的煙囪式的、功能單一的裝備併入綜合系統和大系統之中。這種系統不僅能夠指揮控制己方部隊,而且可以對潛在敵人的信息能力進行監視和利用,在衝突升級時可對敵實施干擾與破壞。




美軍C4ISR系統的研製和建設分兩個層次,即國防部層次和參聯會、軍兵種層次。在國防部層次,主要是建立共用的綜合信息傳輸和信息處理設施,即「國防信息高速公路」,核心是 「國防信息系統網」和「全球指揮控制系統」。在參聯會和軍兵種層次,主要是根據作戰需求籌劃和發展一體化C4ISR系統,目前已經制定和正在實施的計劃有:參聯會的「勇士」C4I計劃,空軍的「地平線」C4I計劃,海軍的「哥白尼」C4I計劃和太平洋艦隊的「21世紀信息技術計劃」,陸軍的「戰鬥指揮控制系統計劃」等。整個國防系統的C4ISR將在21世紀初形成,屆時將建立起從國防部到指揮所,從感測器到射手,從戰略級到戰術級,從各軍兵種到盟軍和友軍部隊之間進行無縫連接的互動式指揮控制體系。



傳統的「以平台帶負載」的做法實際上是以平台為主、以負載為輔,平台不發展,負載則難以超前發展。這種做法極大地制約和限制了武器和電子信息裝備等負載的發展和更新,如果按照這種思路發展裝備,所有的新裝備在它尚未建成之前就肯定是已經遠遠落後的裝備。美國陸軍60年代中期投資20多億美元研製塔克法火炮射擊系統,該系統中的平台是火炮及其運載車,核心負載是計算機和作戰軟體。按照傳統的「以平台帶負載、平台不發展負載就不能先行」的原則,結果到80年代初期全系統才交付使用。80年代的計算機雖然已經全部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但交給部隊的卻是60年代水平的老式計算機和軟體系統,設備笨重,一台計算機需要用一部卡車運載,由於採用電子管、晶體管及焊接電路,所以故障率很高,結果成了部隊的包袱。




信息技術和精確制導武器等負載的飛速發展,對作戰平台提出許多挑戰。從時間段來看,負載應超前平台若干年來重點研究和發展,不能與平台同時起步,更不能落後於平台的發展。從對負載的要求來看,要做到標準化、模塊化、通用化、系列化、自動化、智能化、小型化和微型化。從對平台的要求看,模塊化和標準化的負載要求平台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將來的雷達、聲納、導彈、魚雷等負載基本上都採用模塊化和通用化方式建造,就象是一塊一塊積木,各自形成完整的系統,艦艇等平台只是如何把這些積木式系統綜合起來,形成全艦戰鬥能力。所以,要求艦艇等平台必須進行可變負載的設計,要準備在其整個服役期內無數次地更換負載,要留有充分的改裝餘地。




按照傳統思路,一型艦艇的發展應該先上型號、定平台,然後再安排艦載電子設備和武器的發展。現在有了根本的變化,先設計和建造導彈、C4I系統、雷達和聲納等武器及電子模塊,然後再把這些標準化的模塊像堆積木一樣地裝配到各種艦艇上。如果平台上不了馬,或者中途突然下馬,都不會影響武器、電子模塊的發展。一代平台、多代負載將成為未來海軍裝備發展的重要趨勢。像航空母艦這樣的作戰平台,一般服役期為25-30年。但實際上,目前各國在役的航母中,有相當一批是二戰期間建造的,也就是說已經服役了50多年,可能還將延長到21世紀初,這說明平台的作用正在下降,只要能跑就可繼續服役。但負載卻不能湊合,在航母30年的服役期內,航母艦載機至少要更新三代,而艦載導彈、雷達、聲納、通信、導航、計算機、電子戰和C3I設備至少要更新五、六代,甚至更多代。隨著微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負載更新換代周期急劇縮短的這種新趨勢,對艦艇平台提出了新的要求,艦艇必須為適應這種不斷發生的變化而進行改裝和改進。




美國大型武器系統一般都要服役30-40年以上。F-14艦載機可服役到21世紀,有四、五十年的役齡;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將服役到2015年,役齡35年以上;M2坦克將服役到2020年,役齡也在30年以上。國防部長辦公廳做出的一項分析表明,2011年部署的主要武器中,1994年以前服役的武器裝備佔四分之三,1994-1999年之後列入發展規劃的武器只佔四分之一左右。這說明,在役裝備中絕大多數平台和系統都是役齡在15-20年以上的,真正的高新技術裝備數量很少,所佔比例也不大。




標準化、模塊化和通用化是近年來軍事裝備研製和生產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強調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研製、設計、施工和建造,不能一個產品一個樣,一型裝備一個標準,出來的都是獨生子,讓人難以伺候。標準化、模塊化和通用化的思想其實是工業時代大生產的觀念和模式,只有統一標準,加大批量,才能節約損耗,有利可圖。按照這樣的工業化生產模式,工業發達國家在兩次大戰中和戰後以來生產了大量武器裝備。一型坦克定型之後起碼要生產數千,甚至數萬台,一型艦艇定型之後,也要建造數十、甚至上百艘,至於槍支彈藥等輕武器批量就更大,絕不是幾百萬這樣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軍事革命條件下所強調的標準化、模塊化和通用化與工業時代的這種用於批量生產的概念有所不同。武器裝備的標準化、模塊化和通用化不再單純強調增大批量,而是強調綜合一體化問題。



工業時代的標準化概念是採用軍用標準的概念,要求所有的軍用裝備都必須按照軍用標準研製、設計和製造。相反,軍事革命背景下武器裝備標準化的概念並不苛求武器裝備全部按照軍用標準,可以採用民用標準,也可以直接從市場上選購成品。其標準化強調的是系統的標準化,不再是零部件本身的標準化。一型艦艇的標準化,主要是指艦載C4ISR系統、導彈系統、水下武器系統、機電系統等本身要標準化,以便全艦系統進行協調,也便於與友軍或盟軍的其他艦載系統、機載系統、地面系統等進行協調。未來海軍和空軍準備聯合研製的JSF聯合攻擊隱身戰鬥機,採用模塊化設計後,據說空軍型和海軍型負載的通用化程度達70-90%。由於模塊化組件具有快速更換和標準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高這樣的優點,所以在將來的聯合作戰中是很有意義的,如果武器裝備發生故障或戰損,各軍兵種之間、各盟國盟軍之間可以在戰場上互換組件,從而大大提高裝備的可靠性和可維修性,增強戰鬥效能。同時,也有利於不斷更新裝備和系統,以縮短現代化改裝和改進的周期。




工業時代的特點是功能化和流水線生產,信息化時代的特點是系統化和分散式作業;工業時代強調一個個分立的、互不相連的「煙囪」式模式,而信息時代則強調橫向一體化和系統集成模式。美國海軍是世界上軍費最多的一支軍隊,每年700-1100億美元,儘管如此,其艦艇的發展也決不馬虎。細細想來,美國海軍艦艇發展確有自己的思路和規律。不搞獨生子和重視近親繁殖是最主要的經驗。一個裝備一個樣,一級裝備多種型號,相互之間不能兼容,零部件不能互換,這樣誰伺候得起,要花多少錢才養得起?美國70年代搞了一型DD-963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同級一下子建造了30多艘。然後,在此基礎上派生了基德級,是給伊朗造的,共4艘。80年代又在此基礎上派生了CG-47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一下子又建造了30多艘。90年代又派生了DDG-51伯克級,雖然該級有較大改進,但原型和思路還沒跑出DD-963級的基礎。一級艦,從船總體到船機電,整個平台先後跨越三四十年並建造和派生了近100艘艦艇,這樣給維修、碼頭、後勤保障、零部件支援、人員訓練帶來極大方便,節省大量經費,而且能夠快速形成戰鬥力。相反,如果這近100艘艦分成20種、30種、40種或50種不同的級別,如何伺候得起?一兩艘、兩三艘一個系列,有的是買的A國的,有的是買的B國的,有的是自行研製的,有的可能是東拼西湊的,怎麼進行統一訓練,怎麼形成戰鬥力,怎麼進行維修保養?一說到這裡,人們就想到了一個舶來的口號「多研少建」。




誠然,「多研少建」是個發展趨勢,但這個口號是美國最早提出的,我們看看美國是怎樣實行多研少建的呢?「多研」主要體現在如何利用最新技術提高現役裝備綜合作戰效能方面,決不是搞一點什麼小研究就拿一型裝備來改裝一番、改造一頓,折騰完了起個新鮮名,列個新系列或搞個什麼新級別就算完事大吉。你搞一下,他搞一下,裝備序列型譜不就亂套了?結果是性能沒有什麼本質性革命性提高,裝備名稱、序列和型號反而越來越多越雜,以至於搞裝備的人自己也不得不經常翻閱手冊或小本本,像這樣的「多研」其實還不如不研的好。




美國人搞裝備絕不是這種思路,研究越多越好,但真正對現役艦艇下手改裝或改造可不是隨便來的事情,必須要先經過先進技術驗證、計算機模擬模擬和嚴格的審批之後才行。即便是改造也不是針對某一兩種型號來改進,要改造就是大批量。如現役艦艇上裝備的導彈傾斜式發射裝置已經過時,海軍想改造成垂直發射的方式,於是研製了MK-41導彈垂直發射裝置。這種新型裝置研製成功後,一下子裝備了100多艘艦艇,而且21世紀的新型艦艇都要採用它,所有的海軍現役導彈和將來改進的陸軍型導彈都要能夠用這種發射裝置發射。結果這種發射裝置節省了大量經費,大大提高了作戰效能,單艦攜載導彈的數量比過去提高了好幾倍。整個發射裝置就是一個標準化模塊,不管什麼艦艇往上一弔裝,插頭一插就完事,出了故障很好修理,更新換代也更加快捷。




「少建」是指在確定新的裝備型號時要慎重決策,能利用現有型號改進的就不要重開新系列,三代主戰坦克和二代主戰坦克相比一定要有突破性革命性的不同,否則,沒有理由去搞什麼新平台。新的巡洋艦、驅逐艦和21世紀戰艦也是這樣,能夠利用70年代的艦艇設計或現役裝備改進的就不要建造新船體,如果一定要建造新型船體,也必須考慮這種新船體在設計上要與多種艦艇級別兼容,能讓別的艦船搭載或改造,不能為了發展幾艘艦艇而搞一種新系列。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面臨更新換代,為此海軍投資幾十億美元進行研製,A-12隱身攻擊機試飛都成功了,最後不得不乖乖地撤消。原因很簡單,海軍不能光考慮自己,一定要考慮全軍的通用化問題,型號堅決要精簡,要「少建」。最終確定的是海、空軍聯合研製JSF隱身戰鬥機,這種飛機殲攻合一,一型飛機頂兩型飛機用,而且海、空軍通用,空軍飛機可在海軍航母上起降,還具有很好的隱身性能。




科索沃戰爭中應該汲取的一個經驗教訓,就是關於武器裝備建造批量問題。冷戰結束之後,許多國家都強調「多研製,少生產」,主要是不打仗,生產那麼多武器也都閑置,所以乾脆保留生產線和生產能力,只生產一點樣機樣艦就行了,等打起仗來再緊急動員生產。現在來看,這種思路有問題。任何產品如果光在試驗室裡面實驗而不投入批量生產,就不會發現問題,也就不會經常改進,這個產品的性能和質量也就不會穩定。還有,現代戰爭是突然發起,很快結束,你根本沒有辦法快速動員生產,因為最快的動員生產線也不可能在一兩個月內生產出像樣的產品。因此,我們所說的「多研製,少生產」其實是一種沒有用的口號,是一種很難落實的政策,這對於作戰效能而言乾脆就是一種「畫餅充饑」。看來,必須對這個政策進行調整,如果決定購買和引進裝備,在慎重選型的基礎上,一定要批量購置,品種盡量要少,但數量一定要足夠才行。品種搞多了給維修保障帶來問題,數量搞少了戰時根本就沒有什麼用。比如防空導彈,引進幾十枚有什麼用?對方上千架飛機上千枚導彈的飽和攻擊,結果你發射了幾下子就沒有彈藥了,打得再准也不頂用。所以,批量一定要跟上。研製和生產問題也是如此,千萬不要撒胡椒面,搞了一大堆在研裝備,結果真正批量生產的沒有幾個型號,到打仗的時候就不頂用了。經過試驗、鑒定和使用之後,只要是好裝備,就應該大批量生產和裝備,沒有批量就沒有戰鬥力,就沒有威懾力。一支部隊,如果整天在試驗什麼新裝備,整天在追求什麼高技術武器,這支部隊就不可能有戰鬥力,因為新裝備和高技術裝備的穩定性很差,數量又不可能搞很多,所以真正出戰鬥力的還是二三代裝備,靠挖掘現有裝備的潛力,靠用高技術來改進現役裝備。







局座召忠


                 微信號:zhangzhaozhong4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局座召忠 的精彩文章:

TAG:局座召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