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的雪有多大?

中國古代的雪有多大?

近來寒潮接連來訪,全國多地連降大雪、氣溫驟降,給人們的生活和出行帶來不便。其實,從歷史記載來看,中國古代的大雪遠比現在要大得多。

在中國五千年氣象史上,曾出現過四個寒冷期。對於從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前期的第一個寒冷期,相關史料記載幾乎沒有。而歷史上最早的一次記載也並未直接說下雪,而是「雨雹」,見於《竹書紀年》,事發西周孝王七年,「冬,大雨雹,牛馬死,江、漢俱凍。」到了第二個寒冷期,有關大雪的記載才逐漸多了起來,而最嚴重的雪災出現在第四個寒冷期。

從明朝中期起,中國進入了第四個寒冷期,一直到1900年前後才結束,長達500年,國內學者把這一時期稱為「明清小冰期」,國際上則稱為「現代小冰期」。

明清兩朝的雪災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頻繁。《中國氣象災害大典·綜合卷》中,1900年以前的「嚴重強寒潮災害」共17次,而明清時期就佔13次。

朱祁鈺(明代宗)當皇帝的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冬,中國自北到南大部分地區都下了罕見的大雪,極為嚴寒,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廣西等地連下一個多月的雪,災情嚴重:江蘇蘇州,太湖斷航,港口封凍,「人畜凍死萬計」;浙江安吉,「凍死百餘人」;河北滄州,「凍死人畜無數」;山東德州,「人畜凍死」……

朱厚照(明武宗)當皇帝的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雪下得最大的是華東地區,江河冰合,鳥獸凍死,凍斃村民。南方的太湖、洞庭湖、鄱陽湖等大湖竟然同時成了「超級溜冰場」:太湖,「冰,行人履冰往來者十餘日」;洞庭湖,「冰合,人騎可行」。

在明清小冰期,又以清朝遭受的雪災最嚴重,13次「嚴重強寒潮災害」中有9次發生在清朝。因此,有學者又把17世紀至19世紀的這一段時間稱為小冰期中的「寒冷期」。最近500年中最寒冷的50年就出現在這一時期,即公元1650年至1700年間。

在這最冷的50年里,連下一個月大雪並非罕見。如清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的全國雪災,被凍死者甚眾。據記載,當年南方的湖南永州等地,竟然連下40多天雪,「民凍死者無數」。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冬天,華北、華東、華中等地連降大雪,連續下40至60天不等,淮河更是堅凍兩個月。全國諸多省市的地方志上,都有凍死人記載:湖北大冶等地,「凍餓死者甚眾」;河南開封一帶,「井冰,道路多凍死者」;江蘇盱眙等地,「民多凍死,鳥獸入室呼食」;山東臨沂等地,「人多凍死」,威海「行人死者無算,屋內亦有凍死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被要求向「獨派」表忠?柯文哲表態:兩岸得和平相處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