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使寶寶從規則養育開始——給孩子可預測的每一天!

天使寶寶從規則養育開始——給孩子可預測的每一天!

很多媽媽問我孩子的睡眠的問題,之之為什麼很小就可以自主入睡?

確實,睡眠問題是非常重要又非常麻煩的問題。

市面上書有很多,而且解決方法千差萬別。

這裡我推薦一本《實用程序育兒法》,在我迷茫的時候解決了我很多很多問題。之妹1歲以內睡眠,作息規律,輔食等都是這本書搞定。

說實話,看再多公眾號,不如好好研究一本書。因為知識比較系統。

孩子的睡眠不好涉及的原因太多了且很少是單一的,細節也太多(比如你是否注意到白噪音,注意到拉窗帘)。每個孩子都是那麼獨特,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環境。

全部塞到一篇實在有點四不像。所以讓我以當時遇到的困難順序來寫。

之妹前兩個月都是月嫂帶,我從第三個月開始接手。她已經熟悉月嫂的一切(在你家有可能是婆婆或者親媽),然後我要給她糾正所有的習慣,所以我調整她作息的經驗應該對大家有一定借鑒意義。

前兩個月哄睡全是月嫂搞定,到了睡覺時間阿姨就抱著,靠在沙發上,邊拍邊唱歌。之妹起初會哭兩聲,後面頭一耷拉就睡著了。

但是阿姨走後,換成我就不行了。

白天一到睡覺抱著就哭,管你坐著還是站著,有時候能哄一下午不睡!晚上還好,哄睡相對容易,夜奶一次。所以光哄睡就讓我精疲力盡,而且我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哭啊,明明就很困!更別說我還要做飯。當時我是母乳,所以一定要吃好,休息也要好,不然奶就少了。

GIF

那麼,當務之急要解決的問題:

1. 如何讓娃有規律作息?

2. 什麼樣的規律適合她,「吃-玩-睡」or「吃-睡-玩」?

3.自主入睡要怎麼培養?(這個以後另開一篇)

只有規律作息我和她才知道什麼點該做什麼事,不慌不忙。

只有她能自主入睡,我才能節約很多被浪費的時間做更多事情,也能休息得更好。

作息一定要有規律

按照書上所說「缺乏常規程序」,什麼是常規程序?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一天的步驟按照「吃-玩-睡」或者「吃-睡-玩」循環。

這樣規律養育的好處:

一個按照程序養育的孩子性情會更平和。比如他習慣了喝完奶就去睡覺,那麼他在喝完奶之後就會自動進入睡眠模式,你將輕鬆哄她入睡,一切都順其自然。

0-3月齡,常規程序在3小時一循環。吃和玩的時間以1-1.5小時分配,睡眠1.5-2小時,記住總額是3小時。

4-8月齡,常規程序在4小時一循環。吃玩在2小時里分配,睡眠保證2小時。總額4小時。

圖是之妹4個月的時候我寫的作息表,這種表格我在建立規則和修改規則初期都會每天記錄,可以從之妹總體表現去改進方法。

雖然我早已忘記當時的情景,但根據時間可以推測那時應該是想向「吃-玩-睡」作息靠攏。

有時候之妹醒來食慾不好,就會玩會再吃奶(不玩還能幹嘛...),當然也不會玩很久。我的心裡有個預期,在預期里就算喝的很少,後面我也不會再給了,等到循環結束下一次睡覺醒來才有進食的機會。所以知道規律的她每次喝奶都猛喝。

常規程序何時開始?

常規程序可以從孩子頭3個月開始(早產兒除外)!越早越好,嘗試給孩子一個可預測的事件順序會是一個好的開始,並有效的改善孩子的睡眠質量。

要記住,睡眠程序不是按照時間來的,而是按照事件順序(這點我當時經常搞錯)。

初次建立規則可以放鬆要求,只按照事件順序。其實越到後面,我覺得孩子對時間的把握很准。比如因為我時常不自主的會按時間來走,於是乎之妹睡覺經常是睡滿2小時醒,吃和玩2小時後也會準時出現睏倦信號。這個可以以後再單獨開一篇討論,挺有趣。

常見錯誤:黑白顛倒

是不是帶孩子的老人都說:「能睡就讓她再睡會,多睡有好處。」如果有,那從現在起請告訴老人,錯錯錯!

白天多睡是有代價的,比如白天睡覺晚上high,比如睡一小時就醒,比如睡覺很難安靜下來。這些問題不僅讓嬰兒無法正常安睡,還會把大人搞得焦頭爛額。

新生兒如同一張白紙,他們無法分清白天黑夜。所以我們首先任務就是教他們怎麼辨別黑夜和白天:

1.定時喚醒嬰兒起來進食。

2. 白天睡覺不要拉太多窗帘,保證白天房間明亮

3月齡以內的孩子為例。3小時如果按「吃-玩-睡」循環,那麼孩子在白天每次睡覺最好在1.5小時左右(1-2h都是可以的)。如果嬰兒白天一次睡眠連續3-5個小時,那說明嬰兒把白天當成了黑夜,要幫他改正

嬰兒在吃和睡方面都有自己的量,如果白天睡得多吃的少,那他們在晚上就會頻繁的想喝奶來補足白天缺失的量,睡眠因為白天睡夠了晚上也就精神足足了。

吃-玩-睡?吃-睡-玩?

無所謂哪種程序。之之小時候我發現她喝完奶就很想睡覺(不是奶睡),於是我就把程序定為吃-睡-玩,儘管書上推薦吃-玩-睡。

關於吃:也就是喝奶。有的孩子經常喝著喝著就睡著了,可能漸漸的會演變成奶睡。如果媽媽們不介意也沒什麼好說的,不希望奶睡的話盡量讓孩子保持清醒,可以撓腳心,按一按腳趾,捏捏小手,稍微用點力氣。

一次性喝飽才有助於後面的玩和安睡。不然很可能造成寶寶玩不好,白天小睡連半小時都堅持不了,又餓了。

關於玩:剛出生的孩子雖然玩不了多久,但是要堅持讓他醒一會,動一動。再說,喝完奶本來也需要拍嗝,可以站在窗前邊拍邊和孩子說說話看看風景。小朋友很好消耗精力的,一點點新鮮事物比如手摸到各種沒摸過的東西,多嘗試新鮮的觸感都能讓他們非常睏倦。

關於睡:媽媽要注意觀察自己孩子的睡眠信號。在孩子發出睏倦信號後立即進入哄睡程序,不要等,即使你可能看到孩子正玩的盡興!

越困的孩子越難入睡,最後哭鬧不止,常有人跟我形容「哭到斷氣都不睡」......

睏倦信號有打呵欠,眼神發直,大鬧,坐立不安等等。每個寶寶都很特別,睏倦信號千奇百怪,媽媽需要仔細觀察,總結歸納。

睡前暗示模式很重要

曾經我以為哄睡就是和老人那樣,抱起來拍拍唱唱歌(但我知道不可以搖晃),直到孩子睡著。

看完書上理論再在之之身上試驗才知道,睡眠暗示模式有多麼多麼重要!

自己哄孩子當然沒有孩子自我催眠有用的多。

當寶寶需要睡眠,你不可以直接把他放在床上,而不給他一點過渡。環境突然變化孩子都會不安,經常結果就是哭鬧不止。

何為睡前暗示模式?

其實就是一套自定義固定順序的動作,我拿之妹來舉例。

嬰兒時期的之妹:

圖是現在的之妹,頭上是安撫毯。這張攝於睡覺程序前,喝完水就要關大燈開小燈了,開始晚上的睡眠了。

現在之妹的睡覺程序:

影響建立規則的因素

如果是一大家子照顧一位小主,在建立規則初期建議以媽媽一人為主,媽媽最好不要假他人之手,會少很多麻煩。

一個人的話基本還好。在我最初一人帶之妹時,自己想怎麼定就怎麼定,定好嚴格執行。

所謂先苦後甜。

嬰兒的敏感超出我們的想像,規則建立初期頻繁換人帶,或者一天兩人輪著帶,就算媽媽再怎麼仔細囑咐也還是會有遺漏,對方再怎麼認真理解也還是會有偏差。這些細節可能就決定了孩子適應規律的時間長短

或許你走運有個天使寶寶,頻繁換人可能也會在你預期內順利走上規律的作息。但如果是個敏感型baby那就很糟糕了,有可能不止兩星期,一個月,甚至更久,最終你會精疲力盡,灰心喪氣,並懷疑「我的孩子可能很特別,特別到沒有什麼方法能安撫他,他就是愛哭愛鬧。」

一個無法被安撫的孩子,一位喪失信心的媽媽。聽起來很糟糕,而且雙方都是那麼委屈。

育兒的路上沒有捷徑,只有方法合不合適。

我奶奶總說我可憐,沒人幫我帶孩子。殊不知帶孩子從來沒有輕鬆一說。而且我一直認為別人幫我帶只是輕鬆一時,不如自己親自教導才是越來越輕鬆。

GOOD

LUCK!

聽我啰嗦:

開始寫作息睡眠篇,我至少打了7,8次稿子,全部推翻。知識點很亂,很雜。帶3月齡-1歲的之之我遇到過很多困難,都是邊發現邊解決,也不是按照書上按部就班就能帶好。不管你是第幾次做媽媽,孩子都是不一樣的,獨特的。這世上真沒有萬能書,萬能方法搞定所有孩子。真真就和訓狗一樣,媽媽能做的就是學好理論,仔細觀察和聆聽自己的孩子,去實驗去驗證你所知道的方法,根據孩子的反應及時的做出調整,最後得到的才是最適合自家孩子的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寶寶「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看完你就知道為什麼?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