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女人犯了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導致明朝滅亡的結局再難改變

這個女人犯了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導致明朝滅亡的結局再難改變

明朝是個鐵血王朝,特別是開國之初的太祖、成祖二朝,更是一片血雨腥風。皇帝誅殺大臣,可謂殺伐果斷,甚至親叔叔逼殺親侄子也是毫無手軟。

到了第三代皇帝明仁宗朱高熾,總算是風平浪靜了。這是明朝歷史上最仁慈的一位好皇帝,空前絕後。他是個大胖子,或許大胖子都比較善良?

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舊臣,平反冤獄,廢除苛政,停止了對蒙古用兵,與民休息,還尊重讀書人,明朝的讀書人在明仁宗一朝的日子是最好過的,不會有廷杖、流放和殺頭滅族。

所以,明仁宗的這個仁字,可謂是當之無愧。

明仁宗的皇后姓張,後來她的兒子宣宗朱瞻基即位,年號宣德,繼續了先帝的善政。張皇后也成為張太后。

宣德十年,明宣宗駕崩,留下的最大的兒子只有九歲。當時,宮廷內外紛紛傳言,張太后想立自己的另一個親生兒子朱瞻墡為皇帝。

其實,張太后並沒有這個私心。(後世的慈禧太后在同治皇帝死後,就是為了不當太皇太后,所以沒有立同治皇帝的子侄輩,而是立了兄弟輩的光緒)

她一把拉過只有九歲的朱祁鎮,扶他坐上龍椅,說:這就是新君。大家才鬆了一口氣。要不然,明朝朝剛剛安定下來,又會掀起新的風波。大臣們感激張太皇太后的恩德,於是紛紛上書,要求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她也都拒絕了,甚至不允許自己娘家人當官,避免出現外戚專政的現象。

朝廷上重用的都是楊溥、楊士奇、楊榮等造就仁宣之治的老臣,「三楊」內閣繼續延續先前的格局,明朝一片太平景象。

然而,太平之下,危機的苗頭也出來了。

明宣宗雖然是明君,但是他有一個缺點,給明朝留了無窮後患。啥缺點?太熱愛教育事業了。他教育的是太監,違反「太監不許讀書」的皇明祖訓,公然在朝廷設置了內書堂,教太監認字。

從此,明朝太監就允許用有文化的人了,就怕流氓有文化。還真有個有文化的流氓混進了宮。他就是王振,原本是河北蔚縣一個落地秀才,略通經書,在一家私塾里當教書先生,後來又升任教官,也是很窮很窮的基層教育幹部。他野心很大,不甘心一輩子這樣,就便自閹入宮了。此人善於伺察人意,入宮後宣宗皇帝也很喜歡他,便任他為東宮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未來的英宗皇帝朱祁鎮。

這就一步登天了。

朱祁鎮從小跟王振讀書,很是信賴他。英宗即位後,任命他為宦官中權力最大的司禮監秉筆太監。

司禮監總管宮中宦官事務,提督東廠,最牛的一項權力是批紅,司禮監秉筆太監用紅筆批寫在奏章上,再交內閣撰擬詔諭頒發。

開始,王振很低調,特別會裝。有一次,朱祁鎮與小宦官在宮廷內玩球兒,被王振看見了,沒說啥。第二天,王振當著三楊等人的面,故意向英宗跪下說:"先帝為了踢球,差點誤了天下,陛下今天還這樣,國家怎麼辦呢?"三楊聽了,深受感動,感嘆道:"宦官當中也有這樣的人啊!" 於是放心讓他干預朝政。

然而,他可以騙三楊,卻騙不了朱棣的兒媳婦——太皇太后張氏。

一天,張太后讓宮中女官穿上戎裝,佩好刀劍,守衛在殿旁。接著,太后把英宗、英國公張輔、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楊溥等大臣召來,大家看這陣勢,都很害怕。

太后指著這幾位大臣,對英宗訓斥說:"這幾位大臣是先朝元老,受先皇之命輔佐你,你務必尊重他們!」英宗皇帝忙一口答應。

接著張太后又把王振召來,怒斥說:"太祖皇帝有規矩,宦官不得干預政事,違犯者斬。現在,按大明律,應當殺你。」

王振嚇得面如土色,英宗皇帝也求情,幾位大臣也都說王振無大過。

張太皇太后一時心軟,就揮揮手,沒殺王振。

十年之後,王振擅權,帶著英宗皇帝御駕親征,與瓦剌作戰,導致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從征的100多名文臣武將幾乎全部戰死,特別是50萬明軍主力部隊全軍覆沒。

如果這50萬明軍不滅,明朝不會元氣大傷,區區建州女真成不了氣候!

可惜!可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宋朝和明朝是如何毀於憤青之手的?宋明外交戰略哪裡失誤了?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