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京鼓樓那麼有名,那麼鐘樓在哪裡?大鐘亭就是鐘樓嗎?還真不是

南京鼓樓那麼有名,那麼鐘樓在哪裡?大鐘亭就是鐘樓嗎?還真不是

南京鼓樓大鐘亭

南京鐘樓,位於南京城中,明代南京鼓樓西側,呈晨鐘暮鼓之景。古時南京城的報時中心,為明代迎王迎妃、接詔報時之所,與南京鼓樓相對,是明朝京師之象徵。

南京鐘樓始建於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分上下兩層,下層為拱形無梁城闕狀,上層為重檐四坡頂。鐘樓內原有報時和儀仗用的大鼓兩面,小鼓二十四面,雲板一面,點鐘一面,牙杖四根,壺房銅缸一座,以及其他樂器。明亡後這些陳設均已散失。現鼓樓東側系晚清時期遷建的大鐘亭內有尚存的一隻南京鐘樓紫銅鳴鐘。

南京鐘樓於清康熙年間倒塌,鳴鐘、立鍾皆毀,惟獨卧鍾半陷於土中,清咸豐年時,被毀一隻,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江寧布政使將尚存的一隻鍾移至現址,並撥款建一座鐵梁鐵柱的六角亭來懸掛,稱鐵柱亭(大鐘亭),是中國現存著名的巨鍾之一。

南京的鼓樓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600多年來一直是南京的地標建築。與鼓樓同期建造的鐘樓,也一度是南京的地標建築。鐘樓和鼓樓,就像是一對親密的雙生子,見證了南京城的滄桑歲月。歲月流逝,鼓樓依舊矗立在南京城,並且衍生出一長串與之相關的地名。但是鐘樓在哪裡呢?面對這個問題,即使上了年紀的老南京也會一臉茫然,他也許會問,「難道不是大鐘亭嗎?」還真的不是。大鐘亭就是大鐘亭,不是鐘樓。那麼,鐘樓到底在哪兒?

南京鼓樓公園

南京的鼓樓很有名,可是鐘樓呢……

鐘樓、鼓樓在中國古代不僅是報時預警的工具,而且兼具政治象徵、軍事指揮等功能。正是因為這些特殊的功能,鐘鼓樓往往成為一個城市的地標建築甚至中心。

根據資料記載,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南京建造了鐘樓和鼓樓。之後的洪武十七年(1384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在西安和北京也先後修建了鐘樓鼓樓,並且都按照國都的規制修建。因為種種原因,明朝後來並沒有遷都西安而是遷都到了北京。但西安、北京的鐘鼓樓都比較完整地保留了下來,成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根據資料記載,作為明的都城,南京的鼓樓從規模到氣勢,都居當時全國之冠。600多年來,由於城市發展,鼓樓周圍的地理環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但鼓樓依舊是南京的地標性建築,並且衍生出了一系列相關的地名:鼓樓公園、鼓樓車站、鼓樓東街、鼓樓醫院、鼓樓區……鼓樓所處的位置,原本位於一處高崗之上,這處高崗還因為鼓樓而擁有了一個響亮的地名——鼓樓崗。如今,鼓樓崗幾乎已經隨著現代化城建被推平,但如果從空中俯瞰,鼓樓還是十分顯眼,圓形的鼓樓公園,就像一顆巨大的珠子鑲嵌在北京西路的東端。

鼓樓還在,可是鐘樓呢?大多數南京人能聯想起來的,大概就是鼓樓東北方向不遠處的「大鐘亭」了。可惜,事實上「大鐘亭」並不是鐘樓,用現在時髦的話說,它和鐘樓一分錢關係都沒有。

和鼓樓比起來,大鐘亭算是「小孫子」

大鐘亭位於中央路東側,距離鼓樓的直線距離只有兩百多米。資料記載,大鐘亭高14.5米,周圍有6根鐵質亭柱,其中4根對鑄「金陵機器局造」和「江寧布政使許建」銘文。柱上懸六角交叉鐵梁,巨鍾就懸掛其下。大鐘用紫銅鑄成,高3.56米,口徑2.3米,重約2萬3千公斤。頂部一周裝飾有蓮瓣紋,提樑上有雲紋和波浪紋,鐘上銘文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九月吉日鑄」。

南京鼓樓大鐘亭

大鐘亭內的巨鍾是我國現存著名的明代巨鍾之一,據記載,它的聲音洪亮深遠,能傳數里之外。如今,大鐘不再承擔過去用來報時預警的種種功能,這裡早就被闢為一處公園。公園內環境幽雅精緻,安置巨鐘的鍾亭常年封閉,遊人只能從門縫中一窺這座巨鐘的模樣。

由於大鐘亭靠近鼓樓,並且外觀也是古色古香,因此這裡常被誤認為是和鼓樓同齡的鐘樓。實際上,大鐘亭建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仔細推算起來,比鼓樓小整整507歲。鍾亭鐵柱上的銘文「江寧布政使許建」正是大鐘亭的身世寫照。銘文中的「許」指的是光緒年間的江寧布政使許振禕,正是他命人建造了大鐘亭。

大鐘亭雖然建造於清光緒年間,不過亭內的巨鍾卻是明代的。資料記載,大鐘亭所在的位置,距明代鑄鐘廠很近,許振禕擔任江寧布政使時,命人將原先鑄鐘廠內的巨鍾「築亭覆之」。關於這口巨鍾,民間還有一個驚悚的傳說。明初,朱元璋命康茂才鑄鐘,鍾久鑄不成,眼看最後的限期將到,康茂才的三個女兒為使父親免遭殺身之禍,毅然捨身躍入沸騰的熔液之中。頓時火焰萬丈,銅液很快凝固,大鐘終於鑄成。傳說畢竟是傳說,但當初鑄造巨鐘的艱辛,可見一斑。

朱元璋修建的鐘樓「極其壯麗雄偉」

明初朱元璋到底有沒有修建鐘樓?這個問題顯然是多餘的。

明代洪武年間纂修的《洪武京城圖志》清楚記載了鼓樓的位置,「鼓樓在今北城兵馬司東南,俗名為黃泥岡」,還給出了鐘樓的相對位置,「鐘樓在鼓樓西」。圖志所附的《樓館圖》清楚地展示,鐘樓在鼓樓以西,鐘樓有兩層,每層都開有一個門洞;鼓樓也有兩層,一層開有三個門洞,二層則是閣樓。

到了明代正德年間,陳沂撰有《金陵世紀》一書,書中對鐘樓的雄壯瑰麗予以高度讚揚,「鐘樓,在鼓樓之西,皆極其壯麗雄偉,為京師之首觀也。」

「壯麗雄偉」的鐘樓自從洪武十五年(1382年)始建後,先後於宣德八年(1433年)十月、正統五年(1440年)十二月、正統七年(1442年)七月三次重修。《南都察院志》記載,最初鐘樓內僅有一口懸鳴鐘,後來樓前又添立鍾,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距離鐘樓不遠的府軍後衛崗又鑄了一口卧鍾。

鐘樓鼓樓建好之後,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明代一度實行晨暮撞擊鐘鼓的條例,並有鐘鳴漏盡,城門關閉、禁夜不許街上行人等規定,違者要受懲處。明初建成的鐘樓和鼓樓,到了明末已經嚴重損毀。清康熙年間,象徵前朝威嚴的鐘樓終於倒塌。

相比鐘樓,鼓樓的命運則好得多。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南巡至南京,登上鼓樓觀景,並諭旨告誡南京地方官員清廉秉公。次年,兩江總督命人將康熙「御誡」刻在碑上,安置在鼓樓。因為安放御碑,鼓樓一度改名為碑樓,但南京民間一直習慣稱其為鼓樓。也許是託了御碑福,在後來的歲月里,鼓樓一直得到保護,並被多次修繕。

鐘樓舊址在今北京西路1號院內

鐘樓自康熙年間倒塌之後,漸漸湮滅不為人知。晚清,南京迎來了從西方遠道而來的攝影師,他們用現代的攝影技術留下了古城南京的麗影,其中有以鼓樓為主角的,也有以大鐘亭為主角的。遺憾的是,此時已經湮滅的鐘樓,自然無緣進入鏡頭,後人也就無緣目睹它的真容,甚至就連它的確切位置,也沒有人能說清了。

上世紀70年代,在南京大學北園的一次考古活動中,無意中發現了鐘樓的遺迹。這次考古的主題,是發掘東晉大墓,發掘中在墓頂發現了一個重達5噸的明代大石柱礎。這裡位於鼓樓以西,且距離鼓樓僅有百餘米,主持這次發掘的蔣贊初先生等人根據實地考古和文獻資料分析,這根石柱礎應是明代鐘樓遺迹,並判斷這裡就是明代鐘樓舊址。專家們進一步認為,明初正是在東晉大墓之上修建了鐘樓。

在消失兩百多年後,鐘樓終於以另外一種姿態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

如今,在鼓樓公園以南,北京西路和天津路交叉路口的西側,是北京西路1號大院。曾經的鐘樓,就位於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