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一起去看展——上海逐步形成看展社交模式

走,一起去看展——上海逐步形成看展社交模式

近年來,上海湧現出諸多文化型的主題特展:有「印象派大師·莫奈」這類與商業跨界融合的特展;有「草間彌生展」等與藝術設計領域相結合的特展;也有「不朽的梵高」感映藝術展這類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特展。 據調查統計顯示,2017年上海特展觀眾規模約為430萬人口,約佔上海總人口的18%。

作為一種新興業態,上海文創特展仍處於粗放式經營的探索期,不同規模、不同主題的各類特展辦展水平參差不齊,同時存在諸多問題,如市場數據缺失、對成本控制、品牌行銷、營收績效等多方面無章可循,導致立項決策缺乏依據。為此,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高度重視行業的發展,提出與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院聯合成立「上海文創特展研究中心」。中心將開展特展領域的基礎研究和產業發展研究,通過研究項目的實施和發布,逐步形成特展領域知識庫、智力庫、案例庫,同時也可以為政府產業政策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持、為行業發展提供趨勢預測。

在上海文創特展研究中心成立儀式上,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文創特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賈布做了《2017年文創特展業態發展數據》報告,內容包括特展產業的形成、特展內容、運營模式以及對消費群體的分析等多個方面。

賈布,策展人,特展產業研究者,喜布文化創始人。她所推出的直播節目《和賈布看展》在線上擁有眾多粉絲,幾乎只要是賈布帶著去看的展, 十之八九就是網紅展、現象級展覽。《和賈布看展》儼然成為特展索引和熱門程度風向標。這個節目最硬的地方就是,每次參與活動的觀眾門票完全由賈布團隊買單,由他們挑選展覽,拒絕贈票。

賈布從2004年開始關注特展,並在當年的第五屆上海雙年展「影像生存」中任組委會委員。2011年深度參與「2011畢加索中國大展」的展覽組織工作,並主編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見證傳奇——畢加索的藝術人生》。2012年開始策劃當代藝術與公共藝術特展,參與策劃的項目包括「朱家角當代藝術展」、「剩餘價值——環保藝術展」及「2015 奔牛·上海——大型城市公共藝術展」等。2014年,憑藉對特展行業多年的持續關注,敏銳地觀察到特展產業的興起及其未來的廣闊前景,並開始進行針對特展產業的系統研究。出版《特展時代2.0》。

所謂「特展」,在賈布看來就是指「在文化創意相關的領域中,以普通公眾為目標觀眾,在事先策劃的特定主題下,由主辦方組織展覽內容與各類產業資源,以門票、衍生品和贊助為主要運營模式,以巡展和異業合作為輔助運營模式,在一定場所內舉辦的有時間期限的展覽。」

這次在最新發布的《2017年文創特展業態發展數據》報告中,賈布指出看展社交模式正在逐步形成,目前相約三五好友一起看展的比例佔75%,而我們通常認為帶著孩子去看展也只佔了14%。相比相約吃飯、k歌,看展更易於互相交流。而對於大家關心的票價問題,賈布肯定地說:「100元依然是一個拐點,100元以下的票價被普遍接受。」

在最新數據報告中,增加了一項新的調查統計對象,那就是城際看展觀眾。據介紹,在城際觀眾中,大約五分之一是專程來上海看展覽的,「購票決策周期早於上海本地觀眾,通常是在展覽剛過開票時,或者提前兩周。」賈布說。不少城際觀眾是買了一張機票來上海,用一個周末看2、3個展覽,然後直接又回去了。因此,城際觀眾消費慾望、和待在展廳時間的意願也就更高。

如果一年之內,你去看過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展覽,那麼你就已經是中高頻觀眾了。而在眾多特展中,這些中高頻觀眾更傾向於選擇IP類展覽。這裡「IP」所指的包括像莫奈、草案彌生這樣的大師級藝術家、世界著名的博物館展品以及動漫類。

文創特展作為新興的文化載體,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已逐步成為文化消費的另一種體驗形式。文創特展呈現出「主題多元、行業跨界、地域整合、產業融合」的特點,以其靈活多變的形態、直擊人心的主題,受到了廣大市民的高度關注和廣泛參與。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健慧 編輯:沈姝艷)

版權聲明:本文系看看新聞Knews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12公斤大冰球從天而降 竟是飛機上漏下的排泄物

TAG:看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