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老三亞人的心聲:拿什麼來愛你,我的三亞?

一個老三亞人的心聲:拿什麼來愛你,我的三亞?

一直想寫點什麼,可是每次想寫的時候總是思緒很亂,不知何從下筆。偶然間,又看到一個有關於東北人的視頻,於是乎想到了些什麼,乘著思路還在,趕緊下筆記錄一番。同時也希望此文能給看官們帶來些思考,作為本地人,我們該怎麼做,該如何去面對這洶湧的移民潮以及移民所帶來的各種壓力?作為三亞人,我們應該如何坦然的去正視這些問題,我們要如何解決城市快速發展中所產生的這些矛盾。

黑龍江省三亞市??? 一個多麼可笑但是卻又實際的問題!!!可笑的是兩個地理位置上相差好幾千公里的地方———可能嗎?然而現實是,以黑龍江為首的東北人在三亞常住人口中佔了相當大的一個比例。三亞人口有多少??2016年的數據是三亞常住人口75.43萬,其中三亞戶籍人口是58.23萬,其餘17.2萬是流動人口(外來人口,這其中東北人佔了至少八成的比例)。然而,這僅僅是官方的統計數據,這樣的數據的水分大家是知道。群眾目測出的外來人口數據起碼比這多一倍,尤其到了每年的冬天,估計最少得有40萬。不管多少,反正每年的冬天外來人口就是多,滿眼望去都是外地人(特別是東北人最多),去超市也是東北口音,去海邊也是東北樓音,去菜市場也是東北口音,就連去魚排上釣魚都有好多東北人。

三亞的椰風海韻碧水藍天以及富含負氧離子的新鮮空氣吸引了國內不少人過來旅遊度假,三亞也因此成為國內有名的熱帶海濱旅遊城市。旅遊的發展給這個小漁村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一部分當地人因此而「洗手上岸」,放棄辛苦危險的祖傳打撈捕魚業,轉向開旅館或者旅遊租車等各種與旅遊相關的行業。然後,矛盾也就從那裡開始。

一大批有志青年在南巡講話的激勵下,辭職的辭職,停薪留職的停薪留職。紛紛從全國各地湧向海南———下海!一個充滿朝氣活力而時尚的詞就在那會兒誕生了。那時,南巡講話後的人們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而海南就是一個到處充滿寶藏的寶島。對他們而言,那彷彿就是一場充滿誘惑的既刺激又危險的尋寶探險。各型各色的人懷著夢想與希望來到海南,希望能挖到屬於自己的寶藏。而那幾年海南也沒讓大家失望,特別是三亞,像變魔術一樣高樓林立,各種項目進行的如火如荼熱火朝天。幾乎就是每天變一個樣子。三亞就是在這樣的活力中迎來了它的第一次移民潮。短短几年後,國家政策收緊,三亞的發展幾乎是一夜之間驟冷降溫甚至是凍結起來。突然間,夜市不再那麼熱鬧了,大街上的人也突然少了許多,像是做了一場夢一樣。而三亞人,依舊如常,該補的網還是要補,該曬的魚還是得曬。對我們三亞人而言,就像是看了一場魔術秀,一大波外地人洶湧進來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他們來這個鳥不生蛋的地方幹嘛(我祖祖輩輩還一直讓我們好好讀書當官,好去大城市,離開這個鬼地方。),接著我們看了他們變出了高樓大廈度假村酒店飛機場。正看得開心的時候,魔術師不見了,留下一堆高聳的「爛尾樓」———小時候市區里的這些爛尾樓成了我們練膽兒的地方,當然也是吸毒者等一些不法分子的天堂。

隨著三亞經濟走向低谷,投資方撤資撤人。留在三亞的外地人越來越少,除了極少部分真心喜歡上這裡的,還有少部分是留下來看爛攤子,還有就是已經營業需要人的,比如北亞航空,作為早期的投資方,因為投資的是航空業而且股份也大,在當時海南毫無人才的情況下北亞航空向三亞輸送了三亞歷史上第一批東北人———這些就是三亞的第一批移民。

88年到94年,特別是南巡講話後的三年,三亞經過轟轟烈烈的建設後也有了幾個大地方:大東海,創業,紅旗街,新星,海港,國大,銀海。 三亞不再是以前那副小漁村的模樣,僅有紅旗街啦,三棵樹啦,三角路啦那幾個小破地方。最起碼三亞人民的生活範圍大了,娛樂活動也多了,特別是那些度假村啊大酒店啊,花了大錢建設卻迎來了國家經濟政策調整然後沒有客人來消費,於是乎,我們這些三亞土著佔了便宜,94年開始我第一次去國大KTV包廂(三亞國際大酒店),然後銀海的包廂也開,其他幾個酒店的包廂也漸漸放低身價對本地人開。同時三亞市區(以前說的市區指的是人民醫院到文化宮那段)也開了各種鐳射影院溜冰場。

94到00年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光,94年我剛懂事,也就13.14歲少年。雖不懂經濟的興衰,但還是聽的明白房地產熱和冷的區別,也知道誰誰房地產熱時發了財。一句話,大部分三亞本地人那會兒都賺了點小錢,加之那會兒的三亞市區人又少,基本上就是月川人,番人,儋州村仔,蛋家仔,還有各種政府單位小區仔。雖然大經濟上是衰落的,可是三亞本地人那幾年都是歌舞昇平夜夜笙歌啊,小一點的去溜冰看鐳射,大一點呢去包廂或者國大巴機(牌機賭博),然後晚一點都回到大東海或者中華城吃燒烤(什麼小湖南燒烤啦什麼小鬍子燒烤啦),喝多了還可以去按摩(各種髮廊,按摩店很多以前),然後下午沒事幹去街邊喝茶打拖拉機研究彩票。

至少,海南經濟的衰退,好像沒有對本地人有什麼負面影響,反倒是好的影響比較多。只記得那會兒雖是中學生,但是基本天天過成人的生活,然後三亞本地各區域幫派的矛盾也逐漸多了起來,番仔跟月川仔打架啦,番仔跟儋州村仔打架啦,番仔跟黎仔打架啦,或者。。反正那幾年沒有外地人什麼事,即使有也是福建老闆來收魚啊,四川湖南的種菜啊賣菜的,就是一副樂融融的生活。好不愜意。

這情況一直持續了幾年,到了98、99年,突然覺得東北人有點規模了,為什麼這麼說呢,開始在燒烤業中巴車以及髮廊有了東北人的蹤跡。三亞的燒烤和髮廊業多年以來基本由川湘貴鄂贛這幾個地方的人經營的,還有少部分土著,而中巴車(公共汽車)基本上由本地各區域人在自己傳統區域經營各自路線的,比如番人和邁人經營第一市場到天涯斷,紅沙人田獨人經營紅沙田獨到第一市場斷,然後市內就一個2路和4路線,也是市內的人經營的。可是98年開始,發現東北人開始滲透到這些行業里去。後來了解,原來98是國企下崗潮,一些東北人下崗後過來投靠在這裡的親朋好友來了,那會兒來這的東北人基本上在丹州小區和商品街。剛好那段時間海南政府開始著手處理爛尾樓,三亞的尤其顯著,然後一大批商品房5萬—8萬一套,那可是一線海景房啊,像現在的碧海藍天一期還有蘭海花園等,市內的河景房甚有三四萬一套的。於是這批剛來的東北人搶先拿買了房並告訴幾千里之外的親人好友———三亞的第二批移民潮來了,這次基本以東北人為主,並且這批跟第一批不一樣,第一批是工作移民有戶口的,這批除了少數買房落戶其他沒有,而且這批的到來開始凸顯東北人在三亞的規模。跨入21世紀時,他們基本滲透到三亞很多行業了,計程車師傅是東北的,髮廊基本東北的,酒店業也是,特別各種跟旅遊相關的行業很多東北人,而且來的東北人不是下崗就是無業人員,素質跟第一批移民沒法比。遊手好閒的人多了,惹是生非的就多,各種旅遊業的黑活從此多了起來。如果說三亞土著在旅遊方面黑客人的話,三亞土著是這麼黑的:把價格150元一斤的鮑魚賣到500塊一斤而已,而東北人的黑是東北人把唐冠螺當鮑魚按每斤500元賣給客人。 三亞人帶客人去西島潛水800一個人;東北人帶客人去小東海浮潛然後同樣收人家800。 此類事情越演越激烈,因為他們的不道德敗壞了整個行業行規,弄得大家開始討厭東北人,加之那邊人說話咋咋呼呼跟吵架一樣,三亞人越來越不喜歡東北人。各種東北人跟本地人打架的事件,甚至東北殺本地人的事件也開始有———這梁子算是結下了。

與此同時,海南的另一塊產業也在被其他地方人所蠶食。進入21世紀後,全國其他地方都在快速發展,而海南不知是滿足於現狀還是被拋棄?似乎到了01年都沒見有什麼進展,椰子不過是從九幾年的1.5元一個漲到了2元一個。當別的省的人在快速發展中完成第一資本積累時,三亞人的夢依舊是彩票夢———是沒有清醒還是過於滿足??有時候我在想,也許這個島物產太豐富了,環境太優美了,然後造成我們這些土著太過於安逸太容易知足了,哪怕糧食緊張時都沒聽說過本地人餓死的。這是可喜?可悲???反正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各種資本又開始靜悄悄的進來,沒過多久,聽說這個芒果園賣給福建老闆了,那個芒果園賣給福建人了,那邊那個芒果園賣給潮汕人了。

到了2008、2009年,本地土著手上的園沒幾個了,現在去包芒果基本找福建老闆,海上養殖也基本是廣東福建的,就海棠灣那幾個小魚排是本地人在做。可是近幾年聽說也有東北人滲透到那裡了,後海魚排據說幾個賣給東北人了。呵呵,這下,土著要徹底洗手上岸了。

如果說之前的太安逸太滿足以至於沒有過多的考慮未來,沒有很好地去競爭。那10年的國際旅遊島就是個大災難了,那波帶來了更多的外地人,帶來了更多的資本投資。同時也是本地土著被剝奪得更徹底的一次,這次的影響還在持續著,閑置土地賣完了,現在要改造城中村了,現在不僅是上岸而是上樓了,如果說上岸是愚蠢的自願,那上樓算什麼?上樓後,有很多套套房,和一些現金,看似幾百萬上千萬但是購買力不如十幾二十年前的幾萬。可是呢,三亞土著失去了聚居區,失去了獨樓獨院,失去了互相串門,失去了搭棚酒,失去了街道生活。這下失去得徹底了。不知這點錢花完後,土著的後代們———也就是現在幼小的土著們怎麼去跟這些新移民競爭,這些新移民有雄厚資本,基本在這買房的都是家裡第n套了!而且傳統產業不再,或者已經在各種老闆手中。新土著會願意為這些老闆打工嗎?老闆會用他們嗎??

移民潮的衝擊正在形成中,而且這次來勢洶洶,勢必衝垮舊的三亞文化習俗,勢必形成新的格局!在這股強大的浪潮中三亞土著能抵擋得了嗎?

前幾天,帶著兒子從一條祖祖輩輩的路走去海邊。以前,大中午讓你走你都怕的小路,如今商鋪林立熙熙攘攘,路上各種口音,去到海邊———沙灘上更是人山人海,人比沙子還多,站在這塊我生活了近40年的土地上,盡然開始感到陌生,竟然找不到歸屬感,看了幾十年的落日還是那麼的美,晚霞依舊是那麼的火紅照艷,三亞灣上遊艇越來越多,卻沒有了漁船的蹤跡。小時候,出海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出海前一晚,女人們包好椰子粽,做好糍耙等食物,然後一大早歡送著男人們搖擼子出海,女人跟小孩在沙灘上揀柴禾,然後不時的往海里望一下,看到船上給的信號後岸上的人開始由兩邊往中間拉網(圍網捕魚),網開始上岸時候小孩子就上前看有沒有魚,然後趁著大人不注意偷一兩隻挖個沙坑埋起來。。。接著就跟小夥伴們去遠一點的沙灘烤魚吃,而女人在網上岸後更辛苦,幫男人整理網,把魚從網上架出分類好,最後就是分魚了,除了個別重要崗位分得多一些以外,剩餘的大部分人家各家各戶都是分得同樣多的...每次打魚後,各家的女人在沙灘上嘶吼的呼喚著自家孩子的名字,那種呼喊的聲音在海風的吹送下似乎可以飄得很遠很遠....不一會兒,兩兩三三的小夥伴不知從那片防風林里鑽出來,稀稀落落地,踩著柔軟的沙子,伴著餘暉向家的方向走去....

「爸爸,這是我們的祖宗海嗎?」五歲的兒子問我。

我沉思一會兒,竟無言以對!

「是的,兒子,這是我們的祖宗海,只是有點不一樣罷了,以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祖宗海,而現在是所有中國人的祖宗海……」

1976年 天涯海角巡邏圖(攝影:三亞老兵隋老師)

80年代的鹿回頭俯瞰三亞圖(攝影者不詳)

1988年鹿回頭俯瞰三亞市區(攝影者不詳)

1988年,雨天的三亞(攝影:勃克·哈德)

1988年的大東海旅遊區(攝影:勃克·哈德)

90年代的鹿回頭俯瞰三亞圖(攝影者不詳)

90年代三亞潮見橋(攝影者不詳)

90年代初期大東海景區旁邊的老八一中學(攝影者不詳)

90年代三亞大橋上看鹿回頭(攝影:davidhuangfu)

三亞河出海口的疍家棚(攝影:davidhuangfu)

90年代三亞大橋底下的小舢板(攝影:davidhuangfu)

90年代三亞老火車站的蒸汽火車頭(攝影:davidhuangfu)

90年代三亞解放一路大轉盤現在的國際購物中心門口(攝影:稚嫩心靈)

90年代初期三亞大東海景區(攝影:稚嫩心靈)

90年代初期三亞大東海嬉水樂園(攝影:稚嫩心靈)

90年代初期三亞南邊海(攝影:稚嫩心靈)

90年代初期三亞的進口接待中巴,那時最好的交通工具了(攝影:稚嫩心靈)

1996年春節的大東海(攝影:豬哥靚賤)

90年代未開發的小東海(攝影:新鮮季)

90年代第一市場買水果的回族老阿媽(攝影者不詳)

2000年初三亞灣路和友誼路交界處的一棵樹(攝影:三亞大蝦)

2010年初三亞灣路和友誼路交界處的那棵樹長大了(攝影:三亞大蝦)

2000年初的海月廣場(攝影:感受美麗三亞)

2010年的鳳凰島(攝影:水聲天南)

今日之三亞(攝影:蒙明珠)

今日之三亞(攝影:蒙明珠)

今日之三亞(攝影:蒙明珠)

今日之三亞(攝影:蒙明珠)

(文字作者:天涯社區網友 八腳,圖片來源於天涯社區帖子

文字和圖片版權均屬於原作者,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涯社區三亞在線 的精彩文章:

TAG:天涯社區三亞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