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石斑瑜的配音周星馳的電影曾在台灣一敗塗地
周星馳曾多次獲香港金像獎影帝提名,按電影出品年代排列分別是90年的《賭聖》、91年的《逃學威龍》、92年的《審死官》、94年的《國產凌凌漆》、94年的《西遊記完結篇仙履奇緣》、2001年的《少林足球》、2004年的《功夫》。除了《審死官》,其他六部影片均紅遍大江南北。
大概是怕台灣人不明白「審死官」是什麼意思,影響了票房,電影在台灣上映時還被翻譯成另外一個惡俗的名字——《威龍闖天關》,名字顯然是搭周星馳的《逃學威龍》順風車過來的。在大陸的北方也大多用這個譯名。
事實證明這個片名對市場起不到什麼促進作用。電影在台灣一敗塗地。
經過一番探查,發現《審死官》之所以不紅之所以沒廣受歡迎是有其緣由的。說起來無奈——因為周星馳不是石斑瑜配音!
當年,電影公司在台灣選了另一家配音單位,沒石斑瑜的份,結果配音給配差了。電影也因此「毀於一旦」。彷彿某家小姐婚嫁,因為丫鬟長得丑,結果嫁不出去!輸得實在是冤枉。
對此部電影的評論很多,有高有低有褒有貶,本身屬於評論範圍,並無大礙。但莫名其妙評論者中有人責怪周星馳在電影里說話咬字不清大失水準,這就多少讓我反感,就好比和外國人聊天,翻譯翻錯了話,於是我們罵外國人胡說八道。明顯是屬於罵錯對象的技術性錯誤。
事實上,我也並沒有停留在《審死官》配音被配差的層面上,我認為就算換石斑瑜回來配音,效果可能會好些,可仍舊超不過周星馳的原聲。這是我一直來的看法——周星馳的粵語原版電影比石斑瑜配音的版本水平不止高一個層次!
不看粵語版是喜歡周星馳電影喜歡香港電影影迷們的一個損失。至於說聽不懂粵語,可以看字幕,好的字幕能把周星馳電影的損失降到最低點。靠聽配音始終是得不償失的做法。
《審死官》的成績在大陸台灣不堪入目,去看看電影在香港本土的情況。
1992年這部杜琪峰導演的影片在「香港十大賣座影片」名列第一,四千九百八十八萬票房,十幾年過去了,近五千萬的票房仍然在香港歷史十大賣座之列。也就是說《審死官》在香港大受歡迎。
不單止受歡迎,周星馳出色演技有目共睹,一舉奪下他的第一個影帝——亞太電影節影帝。要知道電影叫好又叫座,叫座又獲獎,在周星馳的電影里並不算多。
電影《審死官》整部戲詼諧趣味,對白妙語連珠,表演精彩紛呈,劇情峰迴路轉,很有看頭。簡而言之,杜琪峰這部電影是一部難得的反諷官場喜劇。雖然稱不上周星馳頂峰之作,但也是周星馳的上乘作品。
回想起來,我曾在國內一個知名度頗高影視網站上看到眾人給此片的評分,平均分是4分。滿分10分。連及格都達不到。我有一種大熊貓被村民誤當野貓煮來吃的感覺,實在是有眼無珠,暴殄天物。
除卻配音問題,《審死官》需要彌補的還有被剪刀剪掉的漏洞。
我看過幾個版本的《審死官》。其實也算不上版本,就是內容有一些被刪剪而已。有的剪前面周星馳答應財主打官司說的一句話,有的是剪公堂上梅艷芳那封「不堪入目」的信,七七八八都有。要說剪刀也應該是電影局的事,竟然還有幾個版本不能不讓我頭痛(估計是一些盜版商從海外帶回來不同版本的緣故)。而那些被剪掉的內容都是些有看頭的內容,更是心痛。
周星馳電影有不少內容是拿政 治、性、粗口來開玩笑的,遭剪刀是經常的事。有些為了照顧未成年,是應該之舉,可就從來沒有人出來說要照顧成年人的?通通是一刀切,大人小孩都別想看。那個分級制度看來還是早點出台為好。或者根本應該拉到底線,也不奢求什麼完整版,至少你得剪得合格,不要讓我看電影的過程莫名其妙,明白知道哪個地方被剪了一大塊。
在電影的片頭,賓少說跑了的那條狗是他老爸從花旗國買回來的,周星馳有一句對白對付賓少:「阿福更係我從法蘭西買番來嘅人渣咯……」可以這樣說,我買到的一些被剪了關鍵內容有價值內容的碟,就是我從碟商那裡買回來的碟渣……
語言門和剪刀門是香港電影的兩個命門,處理不當,再好看的電影也是殘廢的妓女,定價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