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展篆刻獲獎作者講述作品產生的經過,想學篆刻的一定不能錯過

國展篆刻獲獎作者講述作品產生的經過,想學篆刻的一定不能錯過

韓 東

從「準備階段」「篆刻創作」「印屏設計」「整合」「反思」五個步驟,談談我在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覽的篆刻獲獎作品的創作思想與大家交流。

一 準備階段

1、工具的籌備

篆刻創作的基本工具包括:字典、印床、石頭、刻刀、砂紙、筆墨、拓包、印泥等。這些材料根據個人的日常創作習慣與喜好自行選擇。

2、藝術創作的方向定位

這個環節尤為重要,它是創作的靈魂,決定創作的成敗。作者可根據自己的創作風格來選取內容、查字、布局等。

印章詞語的選擇:

現在國展投稿規定,篆刻8—10方,附兩個以上邊款。投稿作品除了生肖印及造像,就會涉及印文的選取問題。印文的選取我認為不要人云亦云刻大家都嘗試過的詞語,一是有前人的影子在,二是很難刻出新的花樣。建議選取格調高雅且富有寓意的名詞佳句。

文字體系的選取:

篆刻創作所採用的文字可粗略分為大篆系統,以古璽為代表;摹印篆系統,以漢印為代表,兼及秦印;小篆元朱文系統以及其他書體入印。

這裡特彆強調大篆中的璽印風格,現在篆刻創作中通常將這種印風統稱為璽印或戰國璽,很少細化到三晉、齊、楚、燕國等。事實上由於當時地域和文化的差別,文字的形體及風格也有較大的區別,不可一味地類同運用。每位篆刻作者都有自己的用字體系,要盡量少用或不用乖僻字以及容易產生錯覺的單筆畫簡化字等。要力求文字的可辨性與風格的統

一,方可使作品的氣息協調,渾然天成。

章法的設定:

篆刻包括篆法、刀法和章法要素。章法呈現的是一個大格局,是印文在印面之中的合理排布。鄧散木《篆刻學》提出通過對文字的疏密、輕重、增損、屈伸、挪讓、承應、巧拙、盤錯等處理來為章法服務。

我的獲獎作品(如圖)主要強調印面的疏密對比,也涉及一些排列線的運用。當然並非所有的印都需如此安排,而要根據不同的字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根據印屏的需要,章法可以以互補式的形式出現,可在豐富章法的同時使印屏鮮活富有生機。

3、心理準備

創作需要心理暗示,通常在大展來臨之前,我都會拿出較多的時間用於創作,有時想的與實踐有很大差距,差距的大小,一是自身能力問題,二是心理障礙所致。創作時,要心無掛礙,以平和心對待,至於激情則另當別論。

二 篆刻創作

我投展通常會用幾方大印來增強印屏的厚度。刻印我喜青田石,以沖刀為主,切刀、復刀輔之。大感覺注重整體氣息的營造,小到筆畫的起收轉折。重線質,強調文字與文字,部分與部分之間的對比關係,力求在不失古意的基礎上表現刀的存在。

邊款也不可忽略,它是篆刻組成的重要部分。邊款的字體要盡量保持與印文相同的氣息,忌印文為寫意古璽邊款為工穩小篆。邊款字體不宜過多,找自己熟悉的入手成功的機率更高,整體也容易統一。

三 印屏設計

我本次投展的印屏色調主要是白與淡灰色的結合,求其清爽素雅。我不是一個做印屏的行家,但無論怎麼製作都要避免顏色過於花哨、俗媚。色彩也不宜過多,印屏的氣息要合乎印作的氣質,以免影響印章的發揮。印屏上的題字可多可少,大小需自行安排,分量不宜過重。

四 整合

這個階段是將印拓及邊款在印屏上擺布位置並確定後粘貼完成。民間俗語講「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同樣的印作,合理的擺布不僅可以凸顯視覺效果,在評審中也會大大增色。這需要反覆設計排陣才行。我通常是先草擬布局,看著舒服了再進行粘貼。

五 反思

當一個完整的印屏呈現在眼前時,激動過後靜下心來認真客觀地總結創作過程中的得失,為下一次創作做好鋪墊很有必要。藝術需要不斷積累,不斷突破。

以上就是我對這次創作獲獎作品的一點想法,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同道不吝指正。

韓 東(大朴) 中國書協會員,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書協副主席,拓荒印社理事,中國書協國學修養與書法·全國青年書法創作骨幹高級研修班成員,高慶春書法篆刻工作室助教。

作品曾獲全國第四屆群星獎金獎,第四屆「筆歌中國BTV北京電視書法大賽」總冠軍,首屆「沙孟海杯」全國書法作品展優秀獎(最高獎),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優秀獎(最高獎)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山水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大山水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