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年西華寺,原來曾是羊城舊八景之一!

千年西華寺,原來曾是羊城舊八景之一!

遊歷文化古城,往往會聽到「八景」的說法

遠的如燕京八景、長安八景,

近的則有佛山八景、羊城八景。

提起羊城舊八景,其中就有兩景位於咱們里水。

今天就來說其中一個——西華寺

西華寺

西華寺位於里水鎮草場西華頭的石門峽南壁的西華崗畔,始建於南漢大寶元年(958年),是一座年遠日久的古寺,是宋元兩朝代舊羊城八景之一「石門返照」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漢時,佛教重新興盛,進入北宋以後,已發展成著名的寺院,是石門山地區的重要地標。

相傳「先有西華後有南華」,後毀於兵燹,明成化八年(1474年)太監陳瑄,御史韓雍奉旨重修,寺範圍內設有晉朝廉史廣州刺史吳隱之祠,祠門匾額上「清風萬古」是清代嘉慶左都御使龐尚鵬所書。至明萬曆甲午年(1594年)再次重修。抗戰時,該寺被日軍所毀現僅存半壁。

2006年9月,該遺址出土一塊「石門山重建西華寺碑」。石碑高3.1米,寬1.35米,厚33厘米,約重7000斤,立石碑的時間是明成化十年(1474年)。經過廣東省、廣州市文物專家的考察和挖掘,發現一批上自唐代、下到清末的文物,包括陶瓷、古幣、建築構建、祭祀物品,還有乾隆年間重修時所立的功德碑,初步確定該遺址是目前佛山地區經正式考古發掘,始建年代最早的寺廟建築遺址。

南漢寺廟遺存在廣東地區並不多見,西華寺遺址對於研究嶺南五代以來佛教寺廟建築的形制與演變以及佛教歷史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該遺址入選廣東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之一。

考古現場

專家推斷,西華寺在五代時期是一座官寺 ,因為西華寺古代地屬廣州,寺廟雖不在城內,但卻是南下廣州的水路必經之地,十分方便朝拜,因此寺里的香火一點也不比廣州城內的寺廟少,是宋明時期廣州最有影響力的廟宇之一,也就是說里水就是廣州的北大門。

「石門返照」位於廣州市區西北15公里的小北江與流溪河匯合處,是宋、元兩代「羊城八景」之一。自古以來,石門是南北交通要塞,歷朝兵家必爭之地,是里水進入廣州的水路北大門。

宋元時期,石門狹窄,小北江流經這裡時橫穿西南走向的岩石山崗,河道修整,石門兩岸群山對峙、壁石如門。一過石門,江面開闊,水色天光,每當朝陽升起和日落時分,滿天霞彩與雲蒸霧蔚的江水組成了一幅奇麗的景觀,猶如海市蜃樓,美不勝收,因此,人們稱之為「石門返照」。

「返照」一說是廣州城的車馬往來、樓房的幻影,浮於水面,誠如海市蜃樓;一說是石門周圍的景色,如石門山、貪泉、西華寺等名勝,倒影江面,令人心曠神怡。

寺內的許願樹

貪泉在石門山麓,也稱石門水。晉代,廣州經濟貿易繁榮,官吏多貪,「廣州包帶山海,珍異所出,一篋之寶,可資數世」(《晉書·吳隱之傳》)、「廣州刺史,但經城門一過,便得三千萬也」(《南齊書·王琨傳》)。並且流傳貪官都是因為飲了「貪泉「水而萌生貪念的說法,相傳飲此泉水者,哪怕是廉士也會變貪。

東晉時,吳隱之前往廣州赴任刺史,途徑石門,欣然喝下貪泉水,並賦詩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縱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以詩明其清廉之志。

縱觀歷史多位名人如晉代廣州刺史吳隱之,清康熙年間學士易弘,黨的好兒子焦裕祿等都在詩句中提及過貪泉,但迷失千年的羊城名井一直未被發現,直到一首由明代大儒陳白沙所作的詩歌《石門貪泉碑記》,它引起了考古專家的興趣。詩歌內容為:「芙蓉花發西華寺,遠訪殘碑到石門。一曲貪泉歌未了,夕陽紅近水西村。」

考古專家根據詩歌內容,大抵知道了500多年前陳白沙眼中的西華寺的外貌。陳白沙在詩中提到了三個地方,西華寺、石門和貪泉,石門和西華寺現在雖分屬廣佛兩市,但自古就是一體。過去人們經常在廣州石門村尋找『貪泉』的遺迹,因貪泉碑立於該地。據最近的考古發掘,貪泉應在西華寺遺址旁,在今南海境內,即貪泉碑與貪泉,一在江之東,一在江之西。

里水西華寺內素食

交通指引

地址:南海區里水鎮草場居委會西華村小組

自駕:導航「里水西華寺」即可

公交:乘坐里10路公交車,「西華村」站下車步行至西華寺

- end -

編輯|文化里水微信編輯小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里水 的精彩文章:

TAG:文化里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