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孫思邈為什麼會是「坐虎針龍」的形象呢?
上海城隍廟月老殿供奉有「藥王」美譽的神醫孫思邈,其身穿文官袍服,斜坐於卧虎背上,肩上橫盤一龍,左手輕握龍頭,右手緊捏針身,正是一幕「坐虎針龍」的生動形象。那麼,藥王孫思邈為何有「坐虎針龍」的形象?
孫思邈,是京兆東原人(今陝西省耀縣孫家塬)人,出生於隋開皇元年,卒於唐永淳元年。活了102歲(也有說他活了141歲),他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歷史上,被人們尊為「藥王」。
孫思邈採用懸絲診脈,用針灸治好了長孫皇后的難產病後,唐太宗非常高興,賞賜他金銀財寶,封他官。孫思邈都沒有接受。唐太宗就封他為葯中之王,並賜予他衝天翅的王冠和赭黃色的王袍。
孫思邈不僅是唐代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醫藥學家,很多人都把他當做神仙,後人把他稱為藥王。孫思邈天生聰穎,非常好學,後來因身患疾病花掉很多錢來治病,於是他便立志學醫。到了20歲就能談其老子與莊子的學說,精通道家典籍,開始為相鄰治病,後來隱居於太白山中,研究草藥精讀醫書,收集民間流傳藥方,熱心為人治病,積累了寶貴豐富的經驗。
有一次,孫思邈下山為村民義診送葯返回時,突然從路邊的草叢裡躥出一隻猛虎,雖然孫思邈盡對生與死看得很平淡,但突然出現的狀況也一下子讓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那猛虎似乎也知道孫思邈誤會它,便在離孫思邈三尺遠處叭伏於地,思邈感到奇怪心中暗道:難道這猛虎也要求治病?於是便問那猛虎:難道你身上有什麼毛病要我給你治療嗎?只見那虎將頭在地上連叩三下,孫思邈心中這時開始嘀咕:之前治龍王,今天又來治來獸王,龍王是神靈,可這獸王可是殘忍之類啊!所謂虎狠之心,我能不能托救了他變助紂為虐了,孫思邈說道:我生平有三不治,惡棍不治,妖邪不治,殘害人群者不治。你是凶獸,我給你治好病就是幫助你去害人吃人?說完孫思邈向前走去,只見那猛虎緊隨其後,還用嘴輕咬他的衣角,嗚嗚的叫著,眼睛裡還流出淚水。
孫思邈也是修道之人,見這猛虎傷感落淚心中實在不忍。立即停止腳步說道:我為你治病可以但是不要傷人性命。話音剛落,只見那猛虎立即放下他的衣角趴在地下點頭應許。孫思邈為其治好了病,孫思邈又說:人類有很多食言之人,何況你是凶獸,所以你每天都要在我面前張開嘴將牙齡給我檢查!那虎點頭答應。這虎也真重情誼,每天跟在他的身前身後保護他,孫思邈進山採藥它就為其背葯簍、銜葯鋤,出診時為他當坐騎、銜藥箱,真成了孫思邈的忠實護衛兼僕人。
相傳唐太宗年間,渤海灣大潮,東海龍王帶領蝦兵蟹將,一直海水淹到泰山腳下。為解百姓疾苦,唐王命秦瓊和程咬金前去鎮壓東海龍王,沒有想到兩元大將根本不是東海龍王的對手。後來兵敗的程咬金就問道:「老龍王,您不在東海龍宮居住,何苦侵犯我大唐地界,害我百姓。」
老龍王道:「大將軍您有所不知,我那寶貝龍孫有病,此到大唐地界來,只為尋找藥王孫思邈,好讓他為我孫治病。」
老龍王言說甚好,唐王就派人去找孫思邈,此時藥王正在泰山以西的馬家樓訪友。唐王就把孫思邈的行蹤,派人告訴了老龍王。老龍王也就帶孫子化裝成為人形,前去診治。
GIF
孫思邈一號脈,就感覺診治的小孩子非常人,於是也不便說破,只可按照常理針灸醫治。但是沒有想到一針下去,那小龍王還是顯了原型。 孫思邈想:這傢伙的野性不小,不能像對待病人那樣對待它。不降住它,不要說病沒法治,說不定它還闖出什麼禍端來。他悄悄藏好金針,猛然跳到龍頭上,取出一根,對準龍角旁的一個穴位迅速紮下去。龍疼得大聲吼叫,想甩尾巴,但身體軟綿綿的,甩不起來,想吹風,喉嚨一點勁都沒有。孫思邈鬆了手。龍不疼了。龍垂下頭,說:我雖然有病,但畢竟是條龍,仍然有翻江倒海的本事,誰知你這一針把我紮成麵條了。孫思邈又取出一針,在龍眼前晃了晃,說:快把葯喝完!要是剩下一丁點兒,我還要扎!說著,騎在龍的脖子上,抓住龍角,把龍頭按在桶里。龍怕扎針,只得喝葯。越喝越覺得食道里有什麼東西翻滾,在爬動,這東西越動彈,它越噁心。但它怕孫思邈生氣,只得咕嘟咕嘟喝下去。喝完後,它忍不住了,「哇」的一聲,吐出了又酸又辣的湯和一條大蛇,頓時覺得舒暢很多。孫思邈收了針,跳到地上,指著蛇,笑呵呵地對龍說:它堵住了你的食道,你怎麼能吃得下硬東西呢?孫思邈又給龍吃了些補藥。龍在洞里養了幾天,等身體恢復了,才飛走。
關於藥王孫思邈的傳說有很多的後續會跟大家詳細介紹:為什麼很多藥店都叫什麼堂呢?北京同仁堂,南京九芝堂,東北世一堂,為什麼看中醫都說去抓藥呢?為什麼都要把藥渣倒在路邊呢?後續跟大家一一揭曉。

